黑河市全面实施“四化”战略

03.12.2014  13:23
  本网讯(向翘楚、李冬) 黑河市全面实施“四化”战略,推进全市粮食产能的持续提升。粮食年平均净增量约15亿斤,占全省粮食平均增量的36%,成为全省粮食产能提升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抓结构调整,推进生产标准化
  一是抓结构优化。按照“增加小麦生产,稳定大豆生产,科学调控玉米种植,积极发展水稻、杂粮杂豆、经济作物、饲料饲草等特色作物”的结构调整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三三”轮作体系,玉米、水稻等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长,有效解决了大豆重迎茬危害,耕地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地力不断提高,粮食产能持续升高。2014年,玉米、水稻种植面积550万亩,分别比2010年增长425.9%,预计比种植大豆增产粮食近40亿斤,粮豆薯总产将突破9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二是抓科技培训。加大对农民抗灾技术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培训班500期,电视讲座130期,培训农民21万人。实施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工程,派出百名技术员与100个合作社结对子,进行定向指导服务。强化垦地合作,共同培训驾驶员1105人、专业技术人员416人、农民5万人次,农场派技术人员250人。三是抓示范推广。全面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示范园区示范引导作用,加快了先进适用增产技术推广应用。2014年,落实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1个、面积41万亩、示范辐射面积798万亩,机械化率、良种化率、标准化率均达到100%,带动推广先进适用增产技术4200万亩次。推广优质高产作物品种,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330万亩。
  二、抓平台建设,推进经营组织化
  一是抓好土地流转。加快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有效指导土地流转和规范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216个,建立县级仲裁机构7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40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66%,90%以上流转的乡镇6个,行政村147个。二是抓规模经营。通过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着力加快新农业主体发展,为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目前,全市适合规模经营的1202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规模经营,占总耕地面积的66.7%。三是抓经营主体创新。深入挖掘总结了孙吴大桦林子、哈屯和逊克团结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全力推广带地入社、保底分红、风险共担等模式,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49个,比上年增长18.7%,经营耕地266万亩。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3522个,经营耕地面积303万亩。
  三、抓合作社建设,推进作业机械化
  一是抓规范社建设。制定了《黑河市现代农机合作社科学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确保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全市获得省级规范社5个,占全省规范社的8%。截止2013年末,全市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112个,总机械2985台套、动力24万千瓦,作业能力近500万亩。二是抓标准化作业。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9.6万千瓦,大中型农用机械保有量4.9万台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4%,全市15天就可以完成播种和收获,确保了实现农作物全部播种在丰产期、一次播种保全苗和颗粒归仓。三是抓服务领域拓展。深化局市共建合作,“三代”作业由零散代耕、季节性代耕向规模代耕、全程代耕转变,全面扩大“三代”作业面积。全市“三代”作业面积956万亩,农机跨区作业面积496万亩,跨区作业机车413台。
  四、抓品牌建设,推进产品市场化
  一是抓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和现代农机合作社投资建设烘干设施和增加粮食仓容,积极引进北安宏维、嫩江象屿、五大连华强、孙吴东海粮油等粮食加工物流企业,有效提升了我市玉米烘干脱水和销售能力。目前,全市共建设烘干塔299座,日处理能力最大可达14.86万吨;全市粮食购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可收购收储玉米近200万吨,为粮食生产、收储和销售奠定基础。二是抓基地建设。依托鸿兴面粉、北纬四十九度、恒大粮油等龙头企业,科学谋划推进1200万亩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优质春小麦、优质玉米等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向省里争取项目支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了优质高产专用品种选育、积极开展高产高效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力加快全市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三是抓品牌建设。依托“中国大豆之乡”、“中国生态第一县”等美誉,宣传我市绿色生态的生产条件,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个数达到71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50万亩以上。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上海绿展周、哈洽会、省绿博会等国家、省级展会,参展商品300余种,现场销售额达200多万元,签署协议资金近3亿,有效推进了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