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人在美洲——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考察》一书出版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
2015年4月23日上午,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黑龙江龙商传媒协办的《黑龙江人在美洲——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考察》出版座谈会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科技大厦举行,会议由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丛坤主持,来自省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黑龙江人在美洲——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考察》由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碧波先生、副研究员庄鸿雁合作完成,该书是2013年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流域古先民——亚美文化圈的结点》最终成果,本项目结项等级优秀。该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黑龙江历史文化工程的资助。
《黑龙江人在美洲——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考察》一书在细石器东移与亚美文化圈、亚美文化连续体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远在1万年前,黑龙江流域古先民在追逐大野兽的狩猎过程中,多批次地跨越白令海峡陆桥进入美洲大陆,构成美洲印第安人主体。这部书在还原美洲印第安历史与文化的源头、探索黑龙江流域古先民开辟亚美洲际文化交流的通道与构建了亚美文化连续体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大家还一致认为该书所涉及的命题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研究课题,并对当前一路一带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学所刘洪峰)
附:
《黑龙江人在美洲》
——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考察
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出版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B053)《黑龙江流域古先民—亚美文化圈的结点》最终成果
作者:张碧波 庄鸿雁
出版发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内容提要
《黑龙江人在美洲》是2013年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流域古先民——亚美文化圈的结点”(课题批准号:13B053)的最终成果,课题于2014年7月结项,结项等级为优秀。本课题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创新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将我们早已接触的细石器文化东移、白令海峡等问题与美洲印第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构起一条亚美洲际文化链条来思考的结果,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深化和扩大化。
中外学者早已提起细石器东移、亚美文化连接体诸问题,但均未对中华古族哪一族团作为大兽狩猎者最先跨越白领海峡进入美洲大陆以及这一族团文化性质等问题缺乏定论,而这又是需要解决的亚美洲际文化史上的重大问题。
我们以中外学者认定的大兽狩猎者最早进入美洲为主要线索,并据此对美洲印第安民族历史文化作比较、作论证;在求证一、二、三列16大项45小项证明,中华古代大兽狩猎者最早进入美洲,成为美洲印第安人;求证四、求证五列6大项26小项考察狩猎者进入中美、南美地区,发展创建码雅王国、印加王国的族源及其文化渊源。经考古与历史整合研究、洲际文化的比较研究,最后确认大兽狩猎者为黑龙江流域嫩江流域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北發族。甲骨文的發作双脚跨立,手持投枪之形,金文的發作拉弓射箭之形,与大兽狩猎者形象相吻合。
美国学者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东亚地区”部分,比较系统地叙述了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兽狩猎者及细石器东移、最早的美洲人等诸问题,可作为参考消,故作“代前言”。
这些比较求证,是用来认识美洲印第安族源与文化渊源的,为亚美洲际文化研究,提供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华古族创造历史的精神力量,即使是在域外,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历史创造力。
作者学术简介:
张碧波,男,1930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班。1956年至1985年执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94年离休。
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史论》等多部专著。1985年以后转入文化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主编并相继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1993年出版)《专题文化卷》(1995年出版)。
1997年以后转入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出版了《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研究》(上卷)(2000)《东北民族与疆域论稿》(2002年)《中国东北疆域研究》(2006年)
2004年以后转入中华早期文明研究,出版了《中华早期文明的文化人类学考察》(2005年),《中华文明探源》(2007年);《华夷变奏——关于中华多元一体运动规律的探索》(2009年);《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研究丛书:朝鲜·箕子·箕子朝、中华史学视野中的高句丽、唐代渤海兴起史研究自选集》(2011);《黑龙江流域文明新论》(2011);《渤海国外交史研究》(2011);《民族文化学新论》(2011);《中国文化考古学》(2012);《跋涉——我的学术之路》(2013)。
现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