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农大学子农家院摸家底

04.09.2014  16:23

 

暑假深入47个县(区)的农村,完成1.2万份问卷
农大学子农家院摸家底

东北农大的周轼凯、纪艳秋、赵敏等同学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镇翻身村的农户家调研

李浩同学(右)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鲁河乡鲁河村调研

文/摄 实习生 徐泽敏

      九月,高校又迎来了开学季。与许多大学生不同,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学生们这个暑假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开学伊始,他们向学校交上了一份特殊的作业——《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情况入户调查》。当来自全省各地的12314份问卷堆满了农大经管学院研究室的六个大桌子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调查47个县(区)农民的“家底

      暑假里,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百名师生分4个小组深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地的47个县(区)农村,针对农民的生产、收入、支出、资产、土地流转等情况采用入户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据了解,此次调研受黑龙江省求真经济研究基金会委托,在黑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进行的,其目的是调查黑龙江省农村的人口、土地和农民家庭资产情况,剖析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情况入户调查》课题组的师生首先确定调研主体、讨论调研路线、设计调研问卷。经管学院杨辉老师说,调研主要采用入户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扎根理论、专项调研与大样本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调研的对象是农民,所以调查问卷的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描述要言简意赅,让农民充分理解问卷上的问题,准确作答,这样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

      在调研出发前的培训会上,杨志武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曾经调研的心得、与农民交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杨老师说,这次调研的规模是他参与过最大的一次,调研范围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47个县(区)。

      脚上有泥土 心中有感受

      经过精心准备、耐心设计、细心培训,8月上旬,课题组的同学们兵分4组,前往调研目的地,开始了调研之旅。

      第4组师生首个调研目的地是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大五福玛村。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李拓来说,入户调研是第一回。李拓说,尽管在出发前自己曾反复练习如何跟老乡打招呼、如何展开话题,但一到老乡家门口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在走访了一些农户后,李拓找到了感觉。李拓告诉笔者,农民是那样淳朴,只要你把他们当做朋友,像唠家常一样,走访就会很顺利。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镇翻身村,第4小组的30名同学一下车便发现一些村民正在饭店“吃席”,大家走进饭店拉家常,向农民询问:“您种了多少亩地?去年的收入是多少?

      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库勒村,来自农经1281班的孙永川将准备好的巧克力发给了在村口嬉戏的孩子们,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带领他前往农户家里,“小向导”们争相帮助他敲开农户的门。孙永川同学告诉笔者,调研小组每天都会统计他们的调研问卷的数量,为了更多更好地完成调研问卷,他总是想尽办法和农民们“打成一片”,遇到家里有大学生的农户,他会用大学生的身份去“套近乎”,打消了农民的戒心,农民们就会将问卷中涉及到的收入、存款等情况悉数奉告。

      在田野课堂提升自我

      回想实践过程,同学们几乎每一天都有收获,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除了要完成问卷,还面临“个人问题”。农村的厕所都是室外的,环境和条件较差,女生如厕都要“组团”,免得害怕。

      河南籍的马彬德在龙江县鲁河镇鲁河村调研,当一位农户在回答耕种土地的面积时,告诉马彬德自己种了六垧地,旁边的同学赶忙解释,在这里说的一垧地是15亩。

      调研的二十天正值酷暑。在调研初期,爱美的女生都做足了准备,防晒霜、太阳镜、遮阳伞,可谓是全副武装,但是几天下来,同学们就发现,这样子调研效果不好,太阳伞和墨镜容易使农民产生疏离感,于是,她们放下了遮阳伞,收起了太阳镜,顶着烈日行走在村路上。农经1281班的胡子康在微信“朋友圈”里说:“这次调研有的人收获了友情,有的人收获了知识,而我还收获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皮肤。

      调研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通过20天的调研,同学们收到了有效问卷12314份,如此大量的数据,近三十名同学利用四天的时间才完成了录入与统计工作。现在他们已经将4个小组的调研报告整合,正在梳理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调研报告。参与完成调研报告的硕士研究生彭博告诉笔者,这期间的工作给了他很大启发,无论是数据的整理能力,还是表格的制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黑龙江日报》2014年9月3日4版    编辑/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