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地 热土黑龙江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28.09.2017  09:35

  龙江大地,正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记者陈宝林 摄

  哈尔滨市通过不断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记者苏强 摄

  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龙江优秀科技人才“凤还巢”。记者苏强 摄

  -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依法办事可能会影响一时的效率,但走出的发展道路会更平坦,赢得的发展成果会更持续,最终效率会更高。

  这是一系列关乎龙江发展的雷霆举措。

  这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宏大“工程”。

  这是一把向阻碍发展的顽疾挥出的利剑。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公开通报4起破坏发展环境典型问题。

  ——我省国地税部门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化管理,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国税取消了69项非许可审批事项,占公布项目的91%,其他(7项)全部为国家确定的行政许可,地税全部取消审批事项。

  ——哈尔滨为流程再造定下硬杠:能取消的要件一律取消,部门之间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不得再邀请企业和群众提供。

  ……

  放眼龙江大地,“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正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优化发展环境,对黑龙江意味着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关乎龙江振兴发展。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两次重要讲话,到对东北三省环境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都强调了优化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这其中饱含着对黑龙江这片热土的深切关注,饱含着对黑龙江人民的深厚感情,饱含着对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殷切希望,给黑龙江全面振兴带来了重大机遇。

  殷殷嘱托正在化作无穷动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更加注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全力打造出充满活力的好环境,为龙江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发展的鼓点这般急促。

  一年多来,全省上下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整治,不留盲区,工作作风问题、公正执法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全省上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硬仗。

  一个个“硬碰硬”的招法,一桩桩“实打实”的作为不断“闪亮登场”,优化发展环境,在龙江大地无疑已成为一个高频词。

  “梧桐”栽得好“凤凰”自然来。

  龙江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变化清晰而闪亮:

  ——这一年来,省公安厅出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企30条”。

  ——这一年来,省商务厅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商务发展环境的“27条措施”。

  ——这一年来,全省13个市(地)、132个县(市、区)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一组组数字隐含的背后,是全省上下推动发展环境改善的生动实践。

  回首一年间,龙江优化发展环境的时代答卷,踏实落笔,力透纸背。

  一、重锤响鼓声声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

  市场经济千帆竞发,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

  曾经,东北是中国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如今,东北经济怎么走?破题就必须找到“支撑点”。经济新常态下,坚决破除重重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显而易见,发展环境不好,振兴发展就没有保障。发展中的龙江,转型中的龙江,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紧迫,必须啃硬骨头、涉险滩,转型发展的新路,任重而道远。

  “缘分来时不思蜀,此心安处是吾乡”。

  省委省政府拿出“百分百”的干劲、“实打实”的作为,让龙江百姓的期盼得到真切的回应。抓住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简政放权、创新驱动等为突破口,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不断打造我省发展新优势。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经过连续多年努力,一系列自我削权的改革,一个个释放市场活力的动作,一项项改进作风的举措,龙江发展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改善,将其作为进一步释放全省发展活力,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向全社会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和关键岗位,严格督查、强力问责,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简政放权作为重要改革内容……

  这一记记重拳,犹如一块块巨石,激活一池春水。

  近日,在省委省政府发展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庆伟指出,要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为我们推进全面振兴发展指出了工作重点;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没有发展环境的优化,就没有龙江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关键在领导机关,要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推动我省发展环境进入良性轨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

  在优化发展环境、实施重点整治方面,省委的决心是坚定的。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事件依法依纪严查严惩,一方面抓问责追责,用“铜拳铁臂”打破各种利益“藩篱”,用“铁嘴钢牙”啃下各种“硬骨头”,让铁的纪律和措施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发展环境尽快见到明显成效。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聚焦症结问题,在探索中清除“荆棘”

  优化发展环境,需要全省上下的决心,更要有科学、可行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作保证。

  “截至目前,共办理投诉事项771件,公开通报了28批179件典型问题,259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1人移送司法机关,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发挥了警示教育效应。”据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合办公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配合下,聚焦症结问题、动真碰硬,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政府部门违约失信、不当干预、“三指定”、吃拿卡要等违规违法问题。同时,督促各市地建立机构、完善机制、主动查处、积极作为,推动了一批违约欠款、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拆迁补偿不合理等政企间长期矛盾的化解。

  在治标上持续发力,在探索中清除“荆棘”。

  以“制度之笼”优化发展环境。为有效开展工作,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从制度化、规范化和方向性着手,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省政府企业投诉办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受理范围、工作流程、方式方法和工作重点。多次召开省政府企业投诉办理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办公会议、专题协调会议等,会商发展环境突出问题及典型投诉事项,确保投诉办理工作有序展开。

  人人都要成为发展环境的推动力。为提高投诉办理工作效率,该中心督促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落实落靠主体责任,创新督促检查方式,加强业务指导,形成了省市县纵向联动、省直部门横向协同,合力推动工作的局面,从而努力促进“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全面振兴”理念在龙江尽快形成。

  在治标上重拳发力,在治本上久久为功,优化发展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而推动龙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查处典型案件,直面难点热点

  重拳才能正风肃纪。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热点难点,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查处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件。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在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先后解决了亚布力阳光度假村、国基中小城镇公司、国电哈热公司等一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

  针对社会影响较大、情节复杂的典型事项和省领导批示的重点事项,采取联合调查、实地核查、追踪督办、约谈主要责任人等方式,严肃问责,公开通报,坚决纠正不当行为。如哈尔滨市南岗区“服装城地区管理处”行政乱作为、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违规设置市场摊区、依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三个问题,问责人数达41人。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投诉问题和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四支队伍”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不履职尽责、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按照“一案双查、一问三责”要求,坚决从严查处,决不含糊。

  针对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环保专项督查组、降低行政性运行成本督查组、省人大常委会“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和省政协优化发展环境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和线索,细致梳理,逐一核实,正面回应,严肃查处。如,省人大常委会“一法一例”执法检查中反馈的1000平方米以下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问题,经过跟踪督办,最终取消了相关前置审批条件。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用“实打实”的作为种下一片“梧桐林”

  “引来曙色随鸡舞,唤起春风催马驰”。

  只有种好了发展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加速引来优质生产要素、优秀人才和优质产业的“金凤凰”。全省上下正用“实打实”的作为在这块热土种下一片“梧桐林”。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比政策、比服务、比环境上。

  佳木斯市把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业务纳入佳木斯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范筹。当地一家企业的团党委书记闫路是这里的常客,对办事程序和时间上的变化很有感触:“过去是跑断了腿,现在是一站式服务,过去是人难找、脸难看,现在是主动服务、微笑服务。”闫路感慨地说,“减少审批时间,就是放大民营企业的效益。”

  在风景秀丽、人流密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纪念塔斜对面,一座挂着佳木斯大学生(青年)创业基地牌子的小红楼成了三江地区青年创客的基地,这里每天活跃着上百名大学生创客。

  有资料显示,佳木斯市大学生每年回流率仅为22%,迈出大学校门不想“回家”是常态。为给大学生青年创设优越的创业就业环境,佳木斯市创办了这家创业“梦工厂”,也渐渐地吸引了离乡学子“回归”的脚步。

  “把优化流程瞄准全国最优水平”,这是哈尔滨市为流程再造提出的硬杠。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准,哈尔滨市要求,能取消的要件一律取消,部门之间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不得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哈尔滨市下大力气加快行政效能改革,把减少要件,发挥并联优势,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审批和公共服务办事流程达到全国最优水平作为努力目标。并提出,各部门负责人要直接去本部门审批窗口,自始至终在各环节体验一遍,以期真正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哈尔滨市正在组织各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按要求优化工作流程。

  ——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民营经济是激活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激发了我省民营经济活力。

  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

  2016年6月29日,黑龙江省工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总规模101亿元,其中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以2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吸引76亿元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包括战略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具有供给侧优势的产业及其他成长性产业。

  2016年,我省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涉及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进入领域、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8大方面共50条。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166家企业准入大用户直供电,与发电企业签订直接交易电量39.1亿千瓦时,测算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1亿元;推广“铁路部门物流总包”模式,通过量价互保、以价促量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在综合措施的聚集效应下,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315.7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7.6%。

  黑龙江新一届省委更加注重强化民营经济重要地位,摆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高度来推进;更加注重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活民营资本发展潜能;更加注重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下大气力持续整治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着力整顿干部作风,再造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主体满意度。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环境就是生产力,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低一分。

  实践证明,好的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生产力,就能带来新气象,就能带来大发展。

  二、百舸争流逐浪高良好法治正留下坚实而又有力的足迹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如果把龙江振兴发展比喻成飞驰的动车,那么法治就是铁轨。

  打造维护健康、安全的铁轨状态,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黑龙江的关键就是法治政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营造公平正义、开放文明、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

  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实打实地解决好审批效率不高、不依法依规行政、懒政怠政、中梗阻、少数干部乱作为等问题;就是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首要工作目标,以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投资者满意为检验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我省优化发展环境的前行路上,良好法治正留下坚实而又有力的足迹。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长风万里,破浪前行。

  在法治的护航下,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步伐快速而稳健。

  ——破解经济发展环境深层次问题,专治权力任性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是两个涵义完全相反的法律谚语。

  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这两个法律谚语却有着清晰的意义,对市场主体来说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优化发展环境就要顺应这个潮流绝不能逆流而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官员,不可抱着权力恋恋不舍,更不能在法律之外自我赋权,进行权力扩张。

  公权力姓公,任何社会都不会允许权力寻租。

  管住权力任性。省人大常委会主动顺应时代的新期盼,连续三年深入开展行政许可法和规范行政许可条例(行政许可“一法一例”)及优化发展环境监督检查。督查重点就落到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接不好、接不住、落不靠、落不实问题破解上,落到不会为、不想为、不善为、不敢为问题破解上,落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上。

  迎着问题而去。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监督督促,为政府机关着眼于优化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好调、定好锚,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大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充分挖掘释放改革红利和发挥市场潜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权力运行一旦回到正轨,铲除阻碍发展的顽疾就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服务大局中,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必须禁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我省检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对症下药狠挖渎职犯罪案专治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开展惩治破坏发展环境、侵害民生民利职务犯罪专项工作,2016年立案查办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253人,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87人。

  检察机关利剑除污,优化发展环境,捷报频传。

  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49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6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危害安全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21次,查办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22人;“11·29”七台河矿难发生后,检察机关主动介入调查,以涉嫌职务犯罪立案8人。并在四煤城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将惩治预防职务犯罪与服务发展相结合,促进安全生产。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动摇,准确把握时代对发展环境的新期盼,我省检察机关传递着法律监督的正能量。

  ——打造公平正义的发展好环境,让法制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万象,纷繁复杂;立法所向,千头万绪。

  “现在开庭!”2016年8月4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石时态落下手中法槌,这是我省法院院长首次开庭主审案件,也是省法院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的大背景下,向真正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

  这一天,在黑龙江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将会被烙下深深的印记。

  “优化发展环境40条”的出台,显示出省法院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面对形势的变化、事业的拓展、人民的期待,省法院适时公布《关于为打造全面振兴发展好环境提供有效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即“优化发展环境40条”),要求全省法院下好“一盘棋”,将“案案是环境、事事是环境、人人是环境”意识融化到血液里。

  龙江绿色发展的背后,有司法保障“撑腰”。

  意见还围绕推进绿色发展部署,探索在部分中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审判模式,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围绕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精心审理好涉外民商事案件,不断提升服务保障黑龙江“走出去”战略实施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也能吸收到司法服务送来的“养分”。

  制定《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重新修订《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绿色龙江”法治环境正在构建。省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动适应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法治发展环境,助力龙江绿色发展和全面振兴。

  有人说“多设一家公证处,就可少设一家法院”,无论从预防纠纷、促进司法安全及社会信用的制度设计而言,公证在优化发展环境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让百姓实现时间和业务量的最大优化。

  2016年10月,省司法厅大刀阔斧研究推行十大举措推进公证工作便民利民。今年7月,司法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的通知”,我省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10个试点省份之一,迎来转型升级公证工作的历史契机。省内试点公证机构,当办事人办理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将“最多跑一次”。

  ——一项项便民利企措施落地生根,让服务走上快车道

  理念一新天地宽。

  “创新驱动”带来便民利企“多重红利”。

  今年4月,在牡丹江工作的市民刘艳凯拿到了刚满月宝宝的落户证明,成为我省首个通过互联网办理落户的人。“如果不是通过互联网办理新生儿落户,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处理,这回好了,不用请假、来回奔波,网上申请简单明了,两个快递就解决了大问题。”

  刘艳凯是今年3月我省公安厅启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后的首个“吃螃蟹的人”,而整个公安机关便民利企的道道大餐,正一道道烹制而出。

  创新是公安改革的必需“引擎”。

  从“被动受理”到“主动请进”,改变的不仅是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

  2016年10月19日,省公安厅正式发布《黑龙江省公安机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企三十条》,向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疑难险阻发起攻势。《便民利企三十条》覆盖居民、企业等主体,提出户口迁移“一地办结”;身份证跨市地补领、换领;建设工程消防预审核、预验收等利好政策,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是“一站式”。

  服务时限能压就压,服务流程能简就简。1月1日,省公安厅“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以此推进交警、户籍、出入境管理等公安业务网上预约、申请和审批。该平台项目齐全、渠道畅通、管理扁平,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2016年,省公安厅5个优化发展环境巡察组分三批次对全省公安机关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专项巡察,对全局“面”上问题、警种“线”上问题、岗位和个人“点”上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全要素检查。5个巡察组发现案件线索571件,发现影响发展环境线索223件。

  优化发展环境是正在全力发动的列车,一经加速就全力冲刺,绝不懈怠停歇。今年8月底,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交警、治安、消防四个警种,正式面向社会提供公安基层办事窗口延时服务,时间追求“全覆盖”,体贴便民不打烊。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国家法治化的程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今天,建设法治黑龙江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并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三、刀刃向内啃硬骨“放管服”三管齐下激发经济新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

  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放管服”三管齐下的巨大聚合效应激发龙江经济新活力。

  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来自“放管服”的改革成效。

  作为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始终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进着。

  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一次次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十个清单的清晰而明确,群众生活及办事的愈发便利检验着我省“放管服”取得的实效。

  ——“敢于向自己开刀”,为市场发展松绑

  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就如同割自己的肉,伴随着疼痛。但只有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才能落实好改革要求,真正释放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2016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进关键环节改革,抓好“放管服”、人才体制、财税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使改革措施真正落地见效。走出会场的很多人都在文件中涉及“放管服”的重要语句中作了标注,“以舍小利成大义”的勇气担当在大家心中激荡着。

  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下放到市县级政府的审批事项,不具备承接条件的调整由省级审批,但只审一次;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全面推动“互联网+”审批和公共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

  省编办牵头推进“放管服”改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编办高度肯定,先后6次在全国介绍经验,中央国家和省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原则,我省2013年5月至今连续十轮清理共取消下放行政权力942项,取消占比76%,实现了“多取消”;98%的审批事项实现“审一次”,78个备案事项实现“真备案”。省政府确定3年削减1/3的目标提前一年半完成,目前行政审批精简率为66.7%、行政权力精简率为71.2%。

  国务院分八批次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有效落实,涉及对应取消的304项全部取消,应该承接的86项全部落实。

  省市县三级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全面清理规范省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中介服务工作,将范围从国家确定的单一行政许可,拓展到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全部14个类别的行政权力,共计346项,清理规范260项,比例75.1%。

  ……

  一系列数据背后,是我省推动行政审批改革、持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的真实写照。

  每一次广度的拓展、深度的推进,都在为营造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劲助力,破除沉疴积弊、释放改革红利的劲头决不放松。

  “放管服”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改革的政策红利得到持续释放。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的力度不断加大。引入第三方评估论证、划定职责边界、中介清单全覆盖的创新做法,不仅是深化制度改革的要求,更是以简政放权保证龙江市场活力的必然选择。

  ——让科学有效的“管”,促进更大力度的“放”

  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

  “实地督查、明察暗访”,是我省围绕“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把握“放管服”改革时间节点的重要方式。

  “严肃问责”是我省对国务院各督查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转办各地、各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办理,解决相关问题,约谈相关责任人的坚定态度。

  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三个“安心”环境的前提下,加大监管力度,尽力“简除繁苛”,推动综合市场监管。

  “放得开”和“管得住”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寻找最佳的互促角度。

  二十分钟,新项目备案“一键”完成。这,并不夸张。

  哈尔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华南城,已办理过12个项目的核准与备案。华南城外联部总监韩仁珠告诉记者,2012年办理第一个项目,仅核准备案就要提供规划、环保、国土等一系列前期手续,编制详细项目申请报告,形成核准请示,过程耗时长、材料多。而今年即将启动的新项目,用不了二十分钟,备案“一键”完成。

  念好“简”字诀,做好“放”字功。

  审批效率的大幅提升,大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哈尔滨市发改委审批处处长王红对记者说:“目前,投资项目审批已经取消项目建议书环节,取消并减少‘银行贷款承诺’等共18项前置审批条件,项目节能审查与环评审批,由前置要件改为开工前办理,项目申请报告和节能评估报告允许企业自行编制,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一项项审批监管的程序朝着科学务实的方向逐步完善,群众手脚的绳索解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真正被发挥出来。

  在市民办事大厅里,办证多、办事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有序的排队,从容的递送文件,一纸证书困扰的解脱让大家脸上洋溢着轻松,多重审批和乱收费现象治理有效,企业发展获得了切实便利。

  简政放权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作用日益显现,透明、便利、公平的创业环境正在龙江形成。

  放下去的政策如何放彻底、接得住?

  我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来加强管理,为简政放权护航。

  作为全国放开政府定价项目较多的省份,我省的医疗服务价格全国放开最多,今年又取消、停征、合并、降标一批涉企收费基金,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9.3亿元。

  截至5月末,全省执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76项,其中涉企29项。省级批准设立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都有法律法规依据。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建立目录清单进行管理。

  减轻的是物质负担,感受到的是“放管服”释放的活力中,迸发出创新干事的热情火花。

  好消息不断传来:今年8月,省政府决定,再次下放19项行政许可事项,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

  与此同时,在职业资格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教科文卫体改革等方面的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充分形成特色务实的管理方式,让科学有效的“管”,促进更大力度的“放”。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造创新型服务政府

  “放”是基础,“管”是关键,“服”是支撑。

  基层经济发展环境是政策对不对症的“晴雨表”。

  减掉不必要的公章、打破不合理的规矩,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我省一直在作答的重要课题。

  便捷的审批让市场更具活力,服务的优化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政务服务如何智能化、便捷化?我省给出这样的答案:针对解决群众办事手续繁杂、证明繁多等问题打出了“组合拳”。

  借助“互联网+”,全国首创研发了黑龙江省行政权力信息管理系统,将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责任和中介服务信息的大数据汇集于平台中,实现部门录入规范化、清理审核高效化、统计分析自动化、社会公开及时化和动态管理科学化。

  “互联网+”,让黑龙江的政务服务更显智慧。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省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省级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市级85%的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网上运行监管,并将人口库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各市(地)、省直部门间共享。

  在政务服务的点滴变化中,创新型服务政府的“形象”开始树立。

  日前,哈尔滨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登录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向哈尔滨市双城区发改局申报电子商务大厦项目备案。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承诺书》填报,网络平台“见诺即备”,“秒”回备案成功告知。

  在同一瞬间,该企业备案信息也同步进入哈尔滨市发改委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入哈尔滨市大项目数据云平台及APP手机端,并同步“映射”到发改委政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围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监管同步展开。

  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这,得益于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聚焦发力。

  ——为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负,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

  不危害社会证明、无劣迹证明、无交通违章记录证明……各种“奇葩”证明备受百姓“吐槽”。

  “证无可证”何时了?证明的异化,让百姓不堪其扰。

  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

  政府人员不能再坐在办公室里收文件、画圈圈了,想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减小自由裁量权,切实为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了解市场主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从2016年5月中旬开始,我省向“奇葩”证明宣战:整理了各地上报的9000余项证明和手续,将名称、功能相同、相近的证明和手续统一名称,共统计出证明事项283项、手续事项308项。9月初,在各相关单位意见一致取消的证明事项中研究筛选出与基层群众办事关联度较高的37项,作为第一批拟取消和规范的证明事项。

  围绕营造良好环境,做优化服务的“乘法”。采取试点先行方式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成立行政审批局,有效强化行政审批大厅的管理服务;推动省直各部门网上审批工作全覆盖,变“群众窗口间来回跑”为“数据部门间网上走”;大力提升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省直机关构建“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配套协调、优质高效的工作流程体系……我省对“放管服”下一步改革工作的方向这样规划着。

  给企业便利,让群众舒心,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龙江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的力量正不断壮大。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当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结合,有力推动着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大文章”,激发着社会创新创业无限热情。

  改革就是啃硬骨、涉险滩、戳痛处,“向自己开刀”的力度直接来自于推进改革的勇气和担当。不断深化改革、自我革命,我省正积极向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增加便利的方向,加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外来投资者投资兴业的“试金石”;发展环境是行政效能、政治生态、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城市形态等多元交融的综合展现,也是决定未来发展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力的综合折射。

  让每个部门都成为“好环境”,每名干部都成为“好环境”,每位群众都成为“好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项举措,正把黑龙江打造成环境佳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

  黑龙江优化的氛围正在形成,并把发展环境的优化程度作为关乎龙江未来发展的核心指标,多领域、多层面、多岗位“栽桐引凤”,从而带动在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千万章。

  黑龙江深耕改革沃土,砥砺实干精神,优化发展环境的答卷,将会更加精彩。(作者:姜斌 那可 闫紫谦)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