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本网讯(王玉华 孙培春)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抢抓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好收成,总产达到27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984元,实现了 “六连增”。粮食总产占全省的22.5%、占全国的2.24%。今年,在调优种植结构上,实施了水田开发三年攻坚战,力争到2016年水稻面积达到1000万亩。据统计,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0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96.5万亩。种植水稻514.2万亩,玉米2006万亩,大豆649.7万亩,马铃薯171.5万亩。在粮食生产上,加强科技化、农机化、水利化建设的综合配套组装,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科技化支撑作用明显。年初以来,全市培训农民46.7万人次,重点推广以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的10项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7305万亩次,良种覆盖率达98.6%,农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全市落实“2513”高产创建工程核心区404万亩,其中旱田大垄种植核心区357.1万亩,比上年增加78%。积极推进科技园区建设,省级兴十四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到2.4万亩,县乡村三级园区1337个、规模15万亩。《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条例》已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自新推广法出台后第一部市级地方法律。
农机化建设步伐加快。2008—2013年,全市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7个,占全省组建总数的22.6%。农业机械总投资24.7亿元,场库棚建设资金4.7亿元,配备国内外大型先进农业机械6907台。2013年现代农机合作社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210万亩,农机合作社纯效益7.91亿元,平均纯效益423万元,效益最好的克山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盈利5329万元。在全省审批的31个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规范社中占16个,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成为唯一一个省级示范社。2013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735.1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8.28万台。全市机播面积3426.5万亩,机播程度98.79%;机械收获2498.6万亩,机收程度72.04%。全市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82%,排在全省前列。
水利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1处,为中部引嫩工程;水库143座,设计总库容10.7亿立方米;水田灌区96个,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5处,30万亩以上灌区3处。现有机电井16.8万眼,抗旱设备12.6万台套。全市旱田灌溉面积75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1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42.3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46.2%。
——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
2013年末,全市奶牛存栏69.2万头,生猪、黄肉牛、羊、肉禽、蛋禽饲养量分别为720万头、168.6万头、451.3万只、6413.5万只、867万只。鲜奶产量177.3万吨,肉类总产量60.6万吨,禽蛋产量13.9万吨。生鲜乳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3,肉类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4。
在奶牛产业方面,围绕飞鹤乳业、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建设42个存栏1200头泌乳牛的现代示范奶牛场,其中2013年已开工建设13个,今年开工建设29个,预计11月末全部竣工投产,年末全市大型奶牛场优质高产奶牛存栏将达到10万头,占奶牛存栏总量的14.5%。目前,全市存栏5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835个,奶牛合作社421个,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
在肉牛产业方面,现有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29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869个,标准化肉牛养殖户1317户。推广公司+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发展肉牛规模养殖。龙江县元茂畜牧培育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引进但马肉牛1842头,目前存栏3500头,种公牛36头,成为全国最大的但马肉牛种牛场, “龙江雪牛”品牌高端肉牛种源已初具规模,年内批量生产优质冻精10万剂,改良本地黄肉牛1万头。讷河恒阳农业集团实施奶公犊育肥项目,今年奶公犊育肥可达20000头。
——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以引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壮大龙头企业群体为手段,立足生态环境、自然气候和农业资源优势,抓产业、壮龙头、扩基地、强连接、拓市场,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由生产大市向加工强市转变。现已形成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杂粮、白酒、苏打水、乳业、肉业九个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国家级原料基地12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产量800余万吨,绿色畜禽饲养量700万头只,6个绿色食品核心示范区面积40万亩,有机、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数量245个,以飞鹤乳业、克东腐乳、北大仓白酒和富裕老窖桂花牌白酒为代表的驰名商标已发展到21个。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48家,年加工原料7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5.44亿元,利润28.33亿元,上缴税金12.17亿元。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已发展到41个,仅2013年新研发产品投入4084万元,研发新产品45种。利益联结作用明显,“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产业化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密切了农企利益关系。拉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2500万亩,带动畜禽饲养量4432万头/只,带动农户73万户,户均增收3914元。
——农村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去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工作。
农村土地改革稳步实施。重点抓了土地流转、“四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预期收益权、集体资源使用权和大中型农机具及不动产产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县(市)区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16个、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24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1282个,平台覆盖面达到100%。各县(市)区办公场所、人员配备、经费拨付全部落实到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254万亩,比去年增加364万亩,增长19.3%。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及“四权”抵押贷款信息已经进行数据录入阶段。同时,前期已经开展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基本完成了地籍测量工作,登记发证工作完成70%,2015年上半年可全面完成“三权”发证工作。
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态势良好。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28个,入社农户76.38万户,入社耕地面积2669.94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集体耕地面积的86.9%和83.8%。重点抓好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引导合作社增加入社土地面积,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413.95万亩,其中带地入社面积390.85万亩。全市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规模经营面积达1768.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4%。全市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156家,家庭农场593个,生产经营大户11869个,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其它经营方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格局。
农村金融改革有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服务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重点搭建了信用体系、土地流转、金融担保、风险防范四个平台。以克山县为试点,成立了全省首家县域信用信息中心,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供基本信用信息和评价平台,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截止4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同比增长30.6 %。累计创新金融产品20余种,累计投放贷款165亿元。其中为以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主体新增贷款8亿元。全市“四权”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25.1亿元,贷款余额19.9亿元,占当年新增涉农贷款14.5%,同比增加8.6亿元,累计受益农户1.8万户,抵押耕地面积271万亩,有效解决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