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阔步迈入高铁时代
写在黑龙江第六条高速铁路开工之际
黑龙江日报编辑部
中国最北的高寒高铁开通。黑龙江日报记者陈宝林摄
哈牡客专斗银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黑龙江日报记者邵国良摄
哈尔滨火车站铁路供电设施改造现场。黑龙江日报记者苏强摄
牡绥高铁建设施工现场。黑龙江日报记者邵国良摄
哈齐客专驶过松花江特大桥。黑龙江日报记者陈宝林摄
开篇的话
2016年是龙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工作,两次针对龙江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也是龙江开启全面振兴新征程的开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五大规划”,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奋力走出一条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成效;转方式调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的创新;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开放格局不断优化升级的路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势头;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维护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努力;发展旅游产业,把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的探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进程;深入推进法制建设,形成全面振兴好环境的图景;发力产业项目建设,一产、三产发展强劲的力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貌……全省各行各业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和饱满热情,值得我们记录、聚焦、阐释。
黑龙江日报即日起持续重磅推出“持续深入学讲话振兴发展看龙江”主题报道。今日请看本报编辑部文章——《龙江阔步迈入高铁时代写在黑龙江第六条高速铁路开工之际》。
1
总有一些普通的场景耐人寻味,总有一些平实的细节打动人心。
当人们徜徉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探寻百年铁轨的斑驳印记时,不远处纵贯如虹的高铁特大桥上,飞掣如电的列车总会不期而至。这一刻的遇见,其来有自。是新与旧的回响,是中与西的交汇,是来与往的撞击,也是感怀与希望的链接。
铁路,对于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具有鲜明的时空感。曾经,中东铁路从欧洲大陆带来了工业化的季风,曾经,驰骋于田野山林矿山的列车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丰富的动力与养料,如今,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为龙江的振兴发展铺设了钢铁跑道。
向着发展的目标,循着科学的理念,“龙江号”列车正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动力行进在“新长征”的关键一程。
2
七星峰,是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山势巍峨,峥嵘峭拔,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
11月8日,七星峰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正式开工。
牡佳铁路,是黑龙江继哈大、哈齐、哈佳、哈牡、牡绥之后开工建设的第六条高铁,它的开工标志着黑龙江“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的“东环”开始形成环路。未来,牡佳铁路将与哈大、哈齐、哈佳、哈牡、牡绥等铁路构成我省快速铁路网。标志着奋进的黑土地,奔跑着迈进高铁时代!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在过去的三年里,一张“铁路建设时刻表”,既包含好戏连台的喜悦,又透出次第花开的从容:
2014年2月26日,中俄同江铁路界河桥开工建设;
2014年7月9日,新建哈佳快速铁路开工;
2014年12月15日,新建哈牡客运专线开工;
2015年6月13日,哈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哈尔滨首发;
2015年8月17日,哈齐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2015年12月28日,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线竣工通车;
2016年2月27日,首班哈俄班列发车;
2016年6月7日,哈尔滨至漠河列车提速运行;
2016年11月1日,百年滨洲铁路进入电气化时代;
……
一份份“时刻表”,就是一张张“成绩单”,更新了龙江铁路建设的发展史,也记录下龙江发展振兴的节奏。
贯通龙江大动脉。“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粗具规模,“一轴两环一边”,即以绥满铁路为“一轴”,以“哈牡鸡七双佳哈”东部快速铁路环线和“哈大齐北绥哈”西部快速铁路环线为“两环”,沿边铁路为“一边”。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力争达到7500公里以上,县级城市通达率达到75%,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形成哈大齐1小时经济圈、哈佳牡2.5小时经济圈、哈尔滨至四煤城3小时经济圈。黑土地上的铁路血脉,正为龙江实现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黑龙江的铁路建设可谓异彩纷呈。从规模视之,集中开工、鸿篇巨制前所未有;从格局视之,内外联动、先后配合国内鲜见。毋庸置疑,在中国铁路交通全面建设升级提速的“交响乐”中,黑龙江是最具华彩的乐章。
3
龙江大地铁路建设的风生水起,西通欧洲东出海的波澜壮阔,追本溯源,来自于一个更加伟大的构想。
2013年,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份。
这一年的中国,创造性地定义着自己的世界方位。
这一年的龙江,创新性地作出了自己的关键抉择。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贡献着中国智慧,南北呼应、东西互济,以一个整体概念呈现在世界面前,映照着中国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行足迹。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发展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优先选项。龙江铁路建设的大发展,正是抓住了历史性的伟大瞬间,实现了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天道酬勤,龙江铁路大发展的引擎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份启动了。
哲人说,“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这种“识别时机”的“智慧”叫做把握机遇。看似机遇眷顾,实则水滴石穿,是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靠不断作为和努力,累积起来的有利环境和发展要素。
振兴发展意愿无比强烈,并努力寻找突破口的龙江人,终于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在机遇叩门的时候,始终不断求索、蓄力振兴的黑土地,敏锐而果断地把握住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
省委省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现状与未来,立足国家布局,自觉主动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3年12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利用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通道,打通一条起自黑龙江通达俄罗斯和欧洲腹地的新‘丝绸之路’”。
崭新的发展机遇,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源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基于对国家“顶层设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来自于龙江上下一直以来扎扎实实的基层探索。
借势承力,从铁路“破题”,把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龙江发展的动力。
因时而动,主动谋划,奋发进取,龙江铁路发展局面,豁然开朗。
4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
历经百年的中东铁路“T”字型干线支线,风雨经年,几多沧桑。然而,穿行百年,滚滚向前的现代车轮,注定要驶向更远的远方,这个“T”字型,注定要开始崭新的繁衍。曾经的繁华与忙碌,终究追赶不上一日千里的发展。
黑龙江虽然铁路修建很早,但地处全国交通运输网的神经末梢,历史欠账较多,运输难曾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加之我省地域辽阔,需要中心城市对其它地区发挥带动作用,也需要各重要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交通体系联结在一起。
从一百多年前被西方列强以铁路为触角掠夺中国的血泪与屈辱,到中国铁路建设昂首走在世界前列的光荣与梦想,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黑土地上的铁路建设注入继往开来的底气、铸就历久弥新的底色。汽笛声声高歌猛进,铁轨长长纵横贯穿,新的历史正在书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星移斗换,今非昔比。
如果说百年前中东铁路建设是铁路发展史上扑朔迷离的“1.0”,那么今天高铁时代的铁路工程建设则是繁花似锦的“3.0”——
且看,百年前中东铁路上的蒸汽机车时速为几十公里,而今,哈齐高铁设计运行时速250公里/小时,并预留300公里/小时运行条件,“高铁公交”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且看,百年前藏在林海深处的虎峰岭让中东铁路修建者望而却步,而今,哈牡客专的建设者们不仅征服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山体,而且征服了寒冷,冬季施工工艺日臻完善。
因中东铁路而生的哈尔滨曾经是整个世界眼中的“新贵”,一百年来这座“铁路之城”在时间的淬炼中,在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奋力生长。
今天的铁路建设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时空观念的巨变、弯道超车的机遇,更有着一笔宝贵的隐形财富——信心和决心。
5
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效益。
黑龙江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研判。龙江的决策者与规划者充分认识到,依托中东铁路的“T”字型基础,延展、纵深是龙江铁路建设的现实选择。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所说:“很多事都是事在人为,没有谋划,就没有对形势的正确把握,就没有对全局的有力掌控,就没有具体项目的生成支撑。”
2014年4月,省委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提出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设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抢搭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这趟列车。
2014年8月,《“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出炉,这是我省推进丝路带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随后,国家发改委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将我省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4月13日,“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工作会”明确提出,把“龙江丝路带”建设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
“长袖善舞,此其时也”。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龙江丝路带”与国家战略紧密契合,与世界格局紧密相联,开始了现代丝绸之路的伟大行走。于是,对外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联通,对内联接全国路网,龙江铁路开始了大规模的扩能改造,铁路建设升级提速。
强壮干线、发展支线、串点成线,“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日渐形成并发挥效益,为龙江铁路建设创造更多新的物流运力空间,为龙江“一体两翼”经济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龙江丝路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夯实的土层、笔直的钢轨正在传导着龙江铿锵的发展脚步。
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最先投入热情、抢先付诸行动的龙江,渐入佳境。
6
路靠人开,钢用铁炼。钢铁巨龙能带来经济腾飞的速度,而“铁”的刚硬亦需建设者的热情来暖化。
三年来,铁路建设者们与寒风竞速,与酷暑争时,啃山凿洞,攻坚克难,为打通黑土地的大动脉,夜以继日,挥汗如雨。
“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然而,面对崇山峻岭、面对高寒雪野、面对市井阡陌,在无路处辟新途,何其艰难!
哪里会有一马平川的成绩?哪里会有一帆风顺的发展?所谓通途就是要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主动作为。
在这片诞生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黑土地上,一直以来精神力量是挥向困难的利剑。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与黑土地昂扬蓬勃的精神相互砥砺,迸发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强大力量。新时代的高铁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夺关闯隘,书写了高寒地区铁路建设的新传奇。
修铁路之难,最难在隧道,而且在黑龙江省,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冻胀变形、地质复杂。冬季的隧道施工是“难的平方”。
哈佳快速铁路线上的猴石山隧道、哈牡客运专线上的虎峰岭隧道、牡佳客运专线上的七星峰隧道,作为控制性项目,对整个工程进度产生直接影响,都是难涉的险滩、难啃的硬骨头。
2014年12月15日,广袤的林海雪原腹地礼炮齐鸣,哈牡客专虎峰岭隧道动工建设。此时的户外最低温度已近零下40摄氏度,交通车辆因积雪深达一米无法进入,工人们就徒步进场,当地最有经验的猎人也对此钦佩不已。
是啊,一百多年前,中东铁路勘测人员就曾来到哈牡间交通要道虎峰岭下,因没有开凿隧道能力最后只能将线路南移10多公里,避开虎峰岭修建高岭子线。如今虎峰岭下来了一支“铁军”,面对高寒、风大、雪多的恶劣环境,他们战冰雪、斗严寒,歇人不歇机连续施工,凿岩机一寸一寸地向大山深处掘进。提前实现贯通,建成样板工程,目标已经在招手。
猴石山隧道冻融地质难度不亚于我国首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比世界上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更向北提高了一个多纬度,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列为挂牌工程。施工人员挑战工期进度和工程技术难度,工程进入正洞后,技术人员根据地质变化改进工艺,不断提高工效。降伏“顽猴”,“猴年打通猴石山”的任务即将实现。
高铁建设桥梁为“王”,桥梁堪称高铁线上的“皇冠”。曾经,哈齐高铁松花江特大桥建设,破解了路基冻胀世界性难题,刷新了多个“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正在建设的哈佳快铁,大桥至少占全部工程的60%。9月25日,哈佳快铁哈尔滨特大桥跨环城高速连续梁主跨顺利合龙,是哈尔滨特大桥最大跨度的连续梁,为哈佳铁路下一步架梁、铺轨工作揿动了按钮。
前方鏖战,后方支援,地方为配合铁路建设这个“一号工程”可谓倾尽了全力。
牡丹江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每日看哈牡客车专线进展,每周开例会研究,并经常深入工程一线;面对征地拆迁中的困难,哈尔滨市阿城区公安局干警主动请缨,宣传国家征地拆迁政策和相关法律,化解矛盾,引导群众支持高铁建设;海林镇光荣村是海林境内涉及哈牡客专征地线路最长的村,为了修建哈牡客专征地,全村人都心甘情愿配合……
老百姓自发地给高铁建设大军送来了慰问品,一床床厚厚的棉被暖身,一句句热情的问候暖心。
各地各部门纷纷向铁路工作者学习,改变冬季“猫冬”传统习惯,严冬时节项目建设春潮涌动。
一项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决策,更离不开“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境界。铁路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从谋划到立项直至最后建成,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几届领导班子、几任管理团队、几茬建设队伍的“接力”才能成功。他们如同那一根根枕木,不去盘点迎来多少列火车,也不去计较承担多少重负,只是把责任扛在肩头,送列车驶向下一程。
7
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中国地大物博……徒以交通未便,运转不灵,事业难以振兴。”铁路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之巨大,“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就是真实的写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纸上蓝图”变成“地上通途”,从谋划布局、加快推进到强力实施,龙江大地用三年时间作答。
短短三年,正是龙江铁路建设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省委书记王宪魁这样郑重要求:“要抓住国家对我省铁路建设加快立项和给予投资支持的重大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铁路建设方案,抓紧做好开工准备,加快推进重点铁路项目建设,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字与开工喜讯生动地还原了龙江铁路建设的勠力同心——
截至2015年底,我省完成铁路投资76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竣工和在建里程2209.2公里……
来自铁路方面的基础数字同样佐证着每一寸铁轨的快速延伸——
哈齐客专钢材使用量270多万吨,水泥使用量1380多万吨;
新建哈佳铁路钢材使用量41万多吨,水泥使用量200多万吨;
哈牡客专钢材使用量40多万吨,水泥使用量180多万吨……
几何级数的增长,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枢纽项目,量的累积带来龙江铁路建设质的跨越。黑土地在“变小”,百姓的生活圈在“变大”,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变厚”。黑土地上,伴随着钢铁触角的不断延伸,似乎一切都在变,不变的,只有它的方向,向前,向前——
8
“要想富,先修路”。无数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崛起往往取决于交通优势的发挥。加快铁路建设,成为黑土地迫切的发展命题。然而,铁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而且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市场性等多重特性,没有国家的统筹安排,不借力政策面的扶持,仅靠地方自己,铁路建设不可能飞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紧紧把握中央宏观经济脉搏、紧紧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将铁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与国家铁路规划“接轨”,与“龙江丝路带”建设对接,演奏出大气磅礴的龙江铁路建设新和弦。
今年4月,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学规划建设快速铁路网,研究建设东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快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东北地区沿边铁路。
今年7月,我国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两张网”,并描绘了“高铁+普快”两大网络同步发展的蓝图。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以此观照龙江铁路网建设,不难发现,国家政策指向与龙江实践同向而行,我们所打造的“一轴两环一边”,恰是符合国家规划,体现地方实际的“龙江设计”——
哈齐高铁、哈牡客专、牡绥扩能、滨洲电气化等项目建设促进了以绥满铁路为中轴线的对俄开放通道提速增效;
哈牡、哈佳、牡佳等项目形成“东环线”,与哈大高铁、哈齐高铁构成黑龙江高速铁路网,连接内陆,抵海进关,便民利民,促进发展;
沿边铁路建设,将为黑龙江的旅游开发、对外开放、扶贫开发镶上“金边”。
这一系列重点铁路项目建设,不仅便利了群众出行,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更为我省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奠定了基础,积攒了后劲。
车轮疾驰,长风在侧,纵横陆海的铁路建设不仅开启了龙江“速度化”的革命,更伸展开龙江振兴发展的臂膀。
9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红灯记》故事原型发生在哪里?一直以来,黑龙江民间考证者以各种考据来证明,那个抗日战争年代与侵略者英勇斗争慷慨就义的铁路工人李玉和,人物原型就在黑龙江,就在黑龙江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有史料证明,在北满抗日联军4次西征中,铁路工人舍生忘死保卫密电码,将它安全送到了根据地。
横道河子镇是一座铁路载来的城镇,中东铁路时期铁路机车库就在这里。俄式建筑风格的横道河子火车站,宛如童话中的城堡,被央视评为“最美车站之一”。这个让人生出无数怀旧情感的火车站,将成为机车博物馆,停留在旧日时光里。
百年铁路,地覆天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望铁路发展史,一个地方,只要拥有一个小站,就代表了富裕和希望,诗与远方。而今,高铁时代带给我们的究竟还有什么?
哈齐高铁,全长282公里,每一个崭新的火车站,都代表着发展的一片天。
因为哈齐高铁,哈尔滨北站成为松北区的新地标,松北、呼兰两区居民坐火车再也不辗转,地铁2号线也将在哈北站建设站点,实现铁路与地铁间的“零换乘”。
因为哈齐高铁,中东铁路时期的五等站——肇东,有了新车站,延续了多年乘客坐火车必须跨铁道、过天桥的“跋涉”终于结束。
在哈齐高铁这一端,哈西新区在哈西客站的牵动下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它拉伸了城市骨架和身姿,将成为哈尔滨的文化艺术中心、寒地生态展示中心、运动休闲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前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争相投资的热点。
在哈齐高铁那一端,中国目前最北的高铁车站齐齐哈尔南站,带动了周边高新区的快速发展“,齐南新城”正拔地而起,随着哈大齐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实现,必将对齐齐哈尔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为打造鹤城经济“升级版”,为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时间的足迹蕴含着未来的启示,不论历史的车轮,还是列车的车轮,每一次抵达都预示新的出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中东铁路,是龙江百年铁路的起点,高铁时代则是向未来出发。起点,就在当下。
10
“龙江丝路带”建设,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中铺展。不仅吸引着人们惊叹的目光,而且集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凭借得天独厚的对俄地缘优势,正在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让龙江发展八面来风。
哈欧班列、哈俄班列的开通,哈绥符釜陆海联运的贯通,使地处祖国边陲内陆的黑龙江,实现了西通欧洲东出海,一跃而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新“丝路”,新“驼铃”,不仅是时空和观念的巨变、经济版图的重构,不断生长的龙江铁路更是积淀了不可估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铁路项目延伸到哪里,发展的大引擎就在哪里扎根,新的经济带就在哪里出现。车轮滚滚的“龙江丝路带”不仅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黑龙江通道”,更是世界走进中国的“黑龙江通道”。
一个南北贯通、东部循环、辐射口岸、抵海进关的铁路网将为黑土地打通血脉,为龙江的发展打开巨大的空间。建设一条国际贸易的物流带、一条要素集聚的产业带、一条互利共赢的开放带的宏大构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迎面走来。
镜头一:千余个集装箱整齐的摆放在货场中,四架龙门吊通过电脑系统对集装箱进行智能化作业,一列列集结完毕的集装箱班列整装待发。这一幕幕曾经被我们艳羡的现代化物流场景,是如今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的日常一景。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集运输、仓储、集散、通关功能为一体,是“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国际性商品集散中心和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正在成为中俄铁路东部物流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发挥着“龙江丝路带”通道建设的核心作用。
镜头二:散发淡淡木香的穆棱建材产业园里,形制或朴拙或现代或简约或典雅的家具,带着“穆棱制造”的印记从这里走向国内外市场。地处牡丹江、鸡西、绥芬河三角地带中心区域的穆棱市,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龙江丝路带”上的重要节点。穆棱市既借助大连内陆港和滨绥铁路绥穆既有铁路线,又借助牡绥高铁的新优势,把经济开发区、绥穆合作园、建材产业园、商贸产业园“一区三园”格局做得顺风顺水。
镜头三:在同江市招商引资局,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已经从“招商”变成了“选商”。招与选,一字之变,源于“一桥”——2014年,同江铁路大桥开始建设,很多企业听说后主动寻找商机,来考察的团体、企业是过去的五倍。这一通道建成后可以从铁路进入西伯利亚铁路、贝阿铁路,通过莫斯科延伸至欧洲,将成为我省又一个对俄、对欧的国际化大通道。
一个一个发展的镜头,一个一个节点的突破,串联起龙江振兴发展的大事记。那些殚精竭虑的筹谋,那些马不停蹄的运作,那些披星戴月的奉献,生动诠释了抢抓机遇,锲而不舍的龙江人的精气神。用客观而真实的视角,眺望诗意而明丽的前程,未来就在这日拱一卒的努力中。
11
铁路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其它发明创造无法比拟的。
以色列著名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19世纪,英国商业铁路启用后,因为各地时间不统一,给乘车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英国政府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从这个小小的出发点,后来发展到全球同步的时间误差不到一秒。
如今铁路早已超越了“位移产品”和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人们便捷生活的“快进键”、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的“新地标”、脱贫致富的“永动机”、发展旅游的“推进器”、要素集聚的“金链条”。
人民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旨归。
一则“牡佳铁路即将开工”的帖子在百度贴吧甫一发出,就引来网友的热盼,跟帖如潮。人们对“速度”的渴望可见一斑、对“便捷”的要求溢于言表。
寒来暑往,得风气之先的哈齐高铁已开通运营一年多。它不仅经历了春运暑运和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的客流高峰,又积累了极寒天气下运营的丰富经验,最重要的是,还赢得了数以千万人计的乘客的点赞。哈齐高铁使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85分钟。如果将每次行程节约的100分钟乘以数千万的乘客人次,天文数字将会直观地诠释两个字——效率!
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们,为求学打拼的人们,都在这条繁忙的高铁上追寻,甚至“异地恋”也因高铁而抹平了鸿沟,“双城记”在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中上演。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向往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
向南,哈齐高铁衔接至大连、北京、青岛、郑州、上海、武汉等主要城市,即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再困囧。
“龙江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东极瑰丽的日出,北极眩目的光芒,山峦之巍峨、森林之辽阔、界江之雄浑、湿地之壮美……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哈尔滨铁路局又在刷新客运纪录:共运送旅客392万人,10月1日客流高峰日运送旅客58.1万人,创历史单日运送旅客最高纪录。
粘豆包、黑木耳、山野菜、矿泉泥、大米……淘宝“购物车”,村淘“坐火车”,铁路大通道让黑龙江的山沟里的农家院与遥远都市的摩天写字楼结成“亲”。
不久的将来,龙江人民将看到一个全新的铁路网络,也将享受到更高的出行效率、更舒适的出行环境;而铁路发展,也见证每一个幸福的成长,见证每一个梦想的实现。
12
38年前的秋天,邓小平同志在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时曾发出感慨,“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38年弹指一挥间。38年,中国高铁赶超新干线,中国高铁遍布神州,中国高铁驶出国门。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金秋9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历时14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有一个场景让人们津津乐道:今夏,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辆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上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交会,相对速度超过840公里。交会全程不到两秒,相当于乘客一秒“飞”了117米,再一次验证了中国高铁世界一流的水平。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外交”,铁路可谓中国发展的“三重象征”——满足了民生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更隐喻着中华民族快车不断自我超越。
“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这也是时代赋予黑龙江的命题。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黑龙江铁路建设,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定位坐标、主轴和方向。在重新勾勒的经济版图上,令人欣慰的亮色、逐渐增加的利好、正在积蓄的能量已经显现。
“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回望百年铁路的发展,更展望百年基业的未来。
路的前面还是路,我们确信已经踏上了追梦之旅!奋进的龙江人,在大有作为之“时”,取振兴发展之“势”,以攻坚克难之“实”,沿着既定的轨道,以新的状态和新的速度,奔跑向前!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