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四增” 优化结构布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哈尔滨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全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秋收时节,在呼兰区金山合作社的大田里,种植户捧着刚收获的马铃薯,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因为他们种的马铃薯每公斤最高卖到1.6元。“这片地去年种的还是玉米,如果今年我们还种玉米,别说赚钱,不赔钱都不易。”合作社副理事长金跃伟说。
今年以来,哈尔滨全面落实全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一减四增”的部署,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数量和提质增效上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A “政策红利+市场导向”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时指出:“要发挥优势,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完善水稻生产、科技、市场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经济。”“特别是在玉米出现结构性过剩、收储消化困难情况下,可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遵循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哈尔滨实施了以减玉米,增水稻、增大豆、增果菜和经济作物、增饲料作物为主线的“一减四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去年我们19483亩入社经营土地清一色种的玉米,眼瞅着种玉米越来越不赚钱,当然要减种了”,呼兰金山合作社副理事长金跃伟说,今年金山合作社大面积减种玉米,近四成土地从种玉米转向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其他作物。
数字充分说明了冰城种植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市农委官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哈尔滨市玉米面积调减到1772.3万亩,减少113万亩,加上黏甜玉米,合计调减170万亩。与此同时,水稻面积增加到883.7万亩,新增12.1万亩;大豆面积增加到183.5万亩,新增56.5万亩。
今年市农委发布了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意见,提出对符合扶持条件的蔬菜产业项目给予补贴。新建1亩大棚补贴5000元,新建1亩温室补贴2万元……政策红利加速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今年全市蔬菜面积增加4.2万亩,达到94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30万亩,新增1.2万亩。食用菌发展到22.3亿袋;瓜果类发展到17.9万亩,新增4万亩。
今年依兰把北药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全力打造“北方药都”中药全产业链。依兰大市场北药种植基地的大田去年种植的还都是玉米,为了引导种植户从种玉米转向种中药,县里将北药种植全部纳入中药材种植保险,保险费用由县财政承担,有了保险的兜底,种植户心里有了底。“种植中药材预计年均亩产值将达2.6万余元,收益将是种植玉米的3至5倍。”基地工作人员说。
北药种植成为市场导向成驱动冰城种植结构调整的又一生动案例。数据显示,今年哈尔滨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8.6万亩,新增4.3万亩。
B “金山故事”的N多致富版本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的重要指示,哈尔滨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促农民增收、促农业增效。今秋,冰城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以前这片地种的都是玉米,今年改种了马铃薯,今年马铃薯收购价最低每公斤1.16元、最高接近1.6元,比去年每公斤1元的价格高了一大截。种植户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金跃伟告诉记者。据测算,今年种植结构调整让金山合作社增加收入70万元。
“金山的故事”并非个案,在今年的秋收季,无论是农民还是合作社除了体会丰年的喜悦,更尝到了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红利。
今年尚志市河东乡惠民村农民放弃普通玉米,改种黑玉米,无论收成好坏都能旱涝保收。因为该村引进了龙头企业收购黑玉米,所有种植成本均由企业承担,即便遇到自然灾害颗粒不收,农民仍可得到企业提供的每亩1000元的保底收入。在这一利好刺激下,今年惠民村黑玉米种植面积达2000亩,受益农户111户,其中还包括35户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高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这些农户今年还种普通玉米,每亩收入要比现在少300至500元,还有可能赔钱。”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双城双于村。当地双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文信告诉记者,今年双于村268户农民通过合作社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万亩万寿菊种植合同。公司先按每亩土地700元支付给农户,其中500—550元为农民的土地收入,剩下的150—200元作为预付给农民的人工费用。种子化肥全部由公司提供,农民零风险地实现了700元/亩的保底收入。
从今年10月5日开始,大型货车就开始在双城朝阳乡诚吉村国昌蔬菜种植基地穿梭,冰城蔬菜从这里发往南方。工作人员表示:该基地现种植各种蔬菜面积达2000亩,年销售额为1000多万元,减去种植成本400万元后,纯效益可达到600多万元。若按种植玉米正常模式经营,总效益才100万元。
C “普改优”打响绿色品牌
今年7月26日至8月10日,市农委针对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农药残留风险监测,范围覆盖阿城、巴彦、尚志等10个区、县(市),涉及蔬菜和水果22个品种。结果显示,抽检样本合格率100%。
这数字,体现了冰城农产品出众的品质特征。实际上,哈尔滨在结构“调量”的同时,还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冰城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实施“普改优”工程,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282万亩,其中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10万亩;产品认证总数达到2109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达到28个。
为了提高冰城农产品整体品质,今年哈尔滨市斥资219.2万元,奖励补贴了全市“三品一标”获证的287个产品或认证主体,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6个、绿色食品162个、有机农产品54个、绿色生资企业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
高品质才能卖出高价格,冰城农民已经深谙此理论,并付诸实践。在巴彦县西集镇驿马山果蔬专业合作社草莓温室大棚里,十几名社员忙碌着。“再过一个多月,我们的草莓就要上市了,去年冬天卖200元一公斤,而且供不应求。预计今年还是如此。”社员张显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草莓品质,他们合作社坚持不施化肥,这样做虽然产量会下降,但所创造的财富更为可观。当地很多乡亲正是看到合作社种草莓这么赚钱,才放弃种玉米,开始种植高品质果蔬。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