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手语思政课
新华社哈尔滨3月16日电(记者杨思琪)庄昱莹是黑龙江省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听障生。疫情期间,宅在家的她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跟随屏幕上的手语翻译,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更加理解特殊时期的奉献与担当。
3月9日,教育部推出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保证听障生上课效果,绥化学院党员手语志愿者服务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大课”内容进行手语翻译,同步录制了手语版“思政大课”。
起初,由于在线课程没有字幕,很多听障学生反馈无法学习。绥化学院立即决定拍摄手语版本,为全校285名听障生“补课”。9日晚,党员手语志愿者服务队在线筹备拍摄事宜。
特殊教育学院4名手语教师,采用听障人士易于接受的通用手语,对讲课内容进行了全程翻译。他们首先收看直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把手语中没有的词汇记录下来,之后反复确认手语打法。
手译过程基本属于同步翻译,一边听音频,一边录视频。参与录制的教师张百慧说,课程中有些段落语速很快,她便选择相对简洁的方式,之后再通过文字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有时候,讲课专家稍有方言和口音,他们要查看视频,反复核对内容。
拍摄过程中,遇到较为生涩的词语,老师们会选择一些非手控中的表情做配合,以便于学生接受。“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孩子们看懂了,我们的翻译就有价值。”张百慧说。
录制前夕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张百慧的左侧眼睛突发麦粒肿,下眼睑肿胀、睁不开眼睛。她找来纱布,用药水浸湿敷在眼睛上,稍作调整之后,第二天马上录制。
张百慧说,做翻译要以谨慎的态度去面对,不能出一点错。这也提醒自己需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自己应对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
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听障生李志浩负责后期制作。视频采用授课原声,图像左侧为授课原图像,右侧为新录制的手语图像,这样同屏显示,并加上字幕,最大限度还原授课现场。
绥化学院党委书记冉庆国说,为了尽快完成,团队师生通宵制作,反复核对字幕内容,一遍一遍修改。课程一经推出,受到听障生广泛欢迎,并被很多微信公众号转载。
听完课,绥化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听障生何欣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感动:“老师们不辞辛苦为我们翻译思政大课,他们和疫情中的‘逆行者’一样,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思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