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档案部门要做到“三个加快”

10.12.2015  09:39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日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当前,档案部门应观大势、谋大局,努力把自身工作和“一带一路”建设联系起来,找准档案工作和现实需求的结合点,进一步挖掘档案潜能,开发新的利用方式,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承丝路精神,积极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正能量,为此,档案部门应做到“三个加快”。

      加快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电子文件大量产生。档案管理的传统技能和保护利用方式必须同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相结合,才能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同时,档案管理应适时打造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共享平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还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例如,电子档案光盘存储系统、电子标签档案袋、照明光源紫外线含量检测、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等。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安防体系,确保档案管理绝对安全。

      加快干部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兴衰,涉及能否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服务。当前,应抓好3件事。第一,抓政治教育。档案有突出的政治属性,工作有鲜明的政治特点。档案干部应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要不断接受政治教育,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工作上苦干实干的人。第二,抓结构优化。有资料表明,现有档案队伍年龄偏大,女性占比较高。因此,进行队伍年龄结构、梯次结构的调整,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格准入制度”势在必行。第三,抓技能培训。在信息时代,档案干部应尽量多掌握计算机应用、自然科学等综合学科知识。目前,档案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良莠不齐,成为影响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笔者了解到,法国政府规定,凡是档案馆馆长必须经过“全优大学”,即法国文史档案学院培养,学习4年毕业后才有资格任职。欧盟也曾经提出,21世纪档案工作者应具备7项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等知识。因此,我国档案干部应努力提高综合技能,从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加快打造现代档案馆。档案馆是一个地区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标志性建筑。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3点。第一,突出地方特色。新馆绝不是建筑材料的堆积,必须科学规划,反映本地建筑风格、历史元素、地方特色,使之发挥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资源中心,旅游、休闲、观赏、求知中心的作用。第二,考虑节能环保。档案馆在安装通风、采光、制冷设备前,应先设计制造“节能环保管理平台”,对用水、耗电、空调集中监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最好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有效解决发电和用电问题,力争使新馆成为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第三,预留发展空间。应根据馆藏量和功能布局,决定新馆建筑规模。同时,必须为今后发展提前谋划,为建设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打下良好基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11月5日  总第2823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