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玩一年花五万 学龄前孩子的“投资”过度了吗?

15.12.2015  11:09

  北京晚报讯(记者 孟环)为子女花钱,中国的父母大都特心甘情愿,尤其是花在未成年子女的健康和教育上。于是,精明的商家和资质良莠不齐的各路“教育业内人士”纷至沓来,为父母们迅速铺出五花八门的“花钱之路”。这些花销到底值不值?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案例,并请到北师大早教专家“点津指路”。

   案例一

   学玩:一年花五万

  去年,王先生37岁时,爱人给生了个宝贝女儿,自然视为掌上明珠。小康家庭、拿月工资的夫妻俩并非大富大贵之家,但为了爱人和宝贝女儿,王先生花费10万元让母女俩舒舒服服在月子会所呆了俩月。

  在会所里,一个早教公司的老师来宣传某个入户陪玩儿玩具的课程,离开月子会所后,王先生给女儿买了一年4.88万元的套餐,48节课。“我们这个是最便宜的了,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最贵的一年18.88万,多位老师对一个孩子。”王先生告诉记者:“我觉得孩子这一年来玩儿的还行,但这位入户的年轻女老师具体的资质我还真不清楚,听我爱人说问过她可能是幼教专业的吧。

  据了解,这个价格不菲的课程就是老师入户带着孩子玩儿不同的玩具,以及推荐家长去让孩子在不同年龄月份该玩儿什么玩具,每个月还要在表格上测评孩子的大动作、社会行为、精细动作、智力发育、家庭微环境等等,分低、中等、优秀不等。“比如老师刚来时会重复向孩子介绍自己是谁,每次重复播放一个歌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五官,教孩子扣瓶盖儿,和孩子玩儿双手倒腾绳子,再让家长买一个存钱罐儿往里放硬币,以促进手指灵活。再比如带来一个塑料大碗,里面垫好垫子把孩子放进去坐好,然后晃动大碗,练习前庭平衡,以后孩子走路不容易摔跤,也不容易晕车。再比如几个月该看黑白闪卡分辨基础颜色了,该可以连续翻身了,该可以靠坐、独立坐,该可以爬了,该买爬行隧道了,该可以原地站着双脚跳了,都有具体日期表及相关训练、建议。

  如今,王先生的女儿已经一岁出头,入户老师给出的综合评价是“一岁+”,“感觉女儿比同龄孩子要强,就觉得这钱花得值。每个家庭消费观点不同,我愿意为女儿掏这份钱。”王先生说。

   案例二

   保险:从200到2万

  李先生亲戚家的保姆,被亲戚的闺女无意中戳伤了眼睛,结果保姆治疗眼睛花了1万多,亲戚只好赔偿。“自打听说了这件事情,我就开始担心我闺女也会惹类似的祸。”李先生十分忧心,赶紧为才1岁多的小女儿买了个“熊孩子”险,这个保险分几种,比如最低一年60元的那种,是万一孩子伤到别人、自己也受伤了,只赔付别人不赔付自己。还有最高一年200元的,是受伤的双方都赔付,以医院诊断证明为准。

  其实,李先生为女儿买的保险远不止这么点儿钱。担心女儿惹祸、担心女儿生病,同时又心疼女儿不想让宝贝受一点儿苦的李先生,还在女儿百日时为她买了一年3万元的“”保险,可以在几乎所有北京的私立高端医院就诊。“这个保险800万以内的看病花销都全包,还包含1.7万元的疫苗、紧急医疗转运费等。社区医院的疫苗是免费,可是人多啊要排队,我不能让女儿受这个罪,公立医院也是啊,人太多,会交叉感染,不想让她受罪,必须舒服。紧急医疗转运费呢,我考虑万一带女儿去外地玩儿的时候她突然得病了,怎么办……

  事实上,李先生的女儿在近一年里,除了打疫苗以外,只得过一次新生儿发热急诊,一次感冒鼻塞。

   案例三

   涂鸦: 一节课收费300元

  杨先生不久前带着四岁的儿子体验了一次“创意绘画”课程,一小时的时间内,老师带着几个孩子用盐粒、颜料、吸管等材料粘在一个小板子上,“创作”了一幅主题是下雪的“作品”。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完全不同,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使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整个过程充满了笑声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