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龙江黑土伴赵尚志长眠

04.08.2015  10:53

采访团拜谒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

  7月28日,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来到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赵尚志烈士陵园。陵园2008年建成,遗失62年后被找到的赵尚志将军颅骨随后被捧回故里安葬。手捧鲜花、酒杯,怀着一颗崇敬之心,采访团一行前来拜谒长眠在此的赵尚志将军。

   战友捧来龙江黑土伴英雄长眠

  赵尚志烈士陵园位于尚志乡尚志村将军山上,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在此为将军守陵的赵尚志本家侄子、65岁的赵文德老人引领记者团步入陵园拜谒先烈。陵园入口62级台阶,寓意赵尚志颅骨失踪62年;纪念广场长宽均62米,契合2004年6月2日晚赵尚志颅骨被找到。

  在陵园广场正中,一块高大的纪念碑庄严肃立,纪念碑上刻着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题的“赵尚志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

  步入赵尚志纪念堂,英雄塑像前,记者团代表怀着诚挚的心情恭敬地献上鲜花、以烈酒为祭,三鞠躬向远逝的英雄致敬。

  在赵尚志纪念堂的后面,一个半地下室结构的大厅即是烈士的墓室,墓室内悬挂着赵尚志将军的画像,一面鲜红的党旗盖在小型水晶棺上,里面安放着赵尚志将军的颅骨。赵文德表情严肃,双手慢慢掀开盖在将军棺椁上的红色党旗,一颗灰白色的颅骨静卧于水晶棺内,“将军生前在战斗中左眼中过弹,你们看,现在颅骨左眼下还可看见弹孔。”记者看到,将军的遗骨下摆放着三样祭品:一坛由赵尚志牺牲地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运来的黑土。赵德文告诉记者,“这是2006年将军颅骨安葬在此时,他生前的战友特意到将军牺牲地取来的黑土。希望以此告慰烈士英灵,他为之战斗、牺牲的黑土地的人民没有忘记英雄。”还有两片雕有经文的玉石,由赵尚志颅骨发现地长春护国寺高僧为之刻写。在祭台上还有一瓶茅台老酒引人关注,赵德文老人说,这是一位名叫郑建伟的老战士穿越9省市,步行近万里,到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为赵尚志将军请回的酒,就为祭奠心中的英雄。

   英雄头颅线索出自日军刽子手

  赵尚志将军的颅骨,是2004年在长春市净月潭公园的一处山坡松林中被找到的,经鉴定确认,这正是失踪62年之久的赵尚志烈士颅骨。讲起赵尚志将军的颅骨遗失之谜及艰辛的寻找过程,朝阳市党史办副主任、赵尚志研究协会秘书长雷凤祥仍历历在目。

  赵尚志从1925年开始参加抗日斗争,在白山黑水间曾指挥过著名的“攻打巴彦县”、“木炮打宾州”、“攻陷方正县”、“冰趟子大捷”等战斗。日本关东军对赵尚志三个字闻风丧胆,设下重金悬赏:谁捉住赵尚志,以“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论价。

  1942年2月12日,从前苏联返回东北的赵尚志被混入队伍中的日本特务刘德山偷袭。子弹从他背部右下部击入,斜从小腹与胯间穿出,赵尚志重伤被俘,受伤后仅活了8个小时,于2月12日上午9时左右牺牲,年仅34岁。赵尚志牺牲后,头颅被日本兵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等人残忍地锯下,遗体被抛入松花江中。从此,将军颅骨下落成谜。雷凤祥告诉记者,在将军颅骨被发现之前,党和国家以及将军的战友李敏等老战士一直在想尽办法寻找,但始终未果。

  1987年1月,日本进步女作家林郁(山崎枝子)到哈尔滨访问,并专门采访了抗联老战士、赵尚志的老战友、时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李敏向她讲述了赵尚志牺牲和颅骨失踪的经过,并请她回日本后帮助寻找赵尚志头颅的下落。林郁回国后,采访了谋害赵尚志的主凶东城正雄,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个湮没多年的秘密:原来,当年就在日军将要焚烧赵尚志颅骨的危急时刻,长春护国般若寺主持倓虚长老及时赶到,他面请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希望用宗教的形式把赵尚志颅骨掩埋在寺内,梅津美治郎竟破例允许了。但李敏等人闻讯多次到般若寺寻找时,由于倓虚长老早已作古,赵尚志颅骨的下落无人可知。

  2004年6月1日,一直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此前,他查阅了很多历史档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档案中,他看到了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人东城正雄写于1956年的一份交代材料,上面写着:“赵将军的头颅,被埋到新京市内的护国般若寺里。”这次长春之行,他又意外得知:前一天上午寺院施工工地挖出一颗无名者颅骨,已送到市郊净月潭山林里掩埋了。姜宝才判断,这颗颅骨,就是赵尚志将军的颅骨。当晚,姜宝才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李敏和赵尚志胞妹赵尚文。次日,在般若寺释果慈法师引导下,众人见证了颅骨在长春市郊的净月潭公园取出的过程。经国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鉴定:送检骨骼的年龄约为33.4岁;身高应在160-163厘米之间,颅骨左眼眶下部有陈旧性骨伤,据此确定送检头骨就是赵尚志将军的颅骨。至此赵尚志将军颅骨失踪之谜终于解开!  

  2006年12月8日,中央决定将赵尚志将军的颅骨送回他的故乡——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安葬,并原则同意修建烈士陵园、纪念馆和故居。英雄遗骨终归故乡。

   老父遗愿:

  墓前写上“赵尚志之父

  从赵尚志烈士陵园出来,向前方步行不足500米,安葬着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和母亲张孝乾的骨灰。在墓园入口处,一块石碑上书:“赵尚志之父赵振铎之墓”。赵文德告诉记者,这是为两位老人选墓园时最初设立的标志碑,碑文是按照赵老先生的遗愿书写的。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赵尚志纪念馆馆长孙文田。他介绍说,在抗联队伍袭击敌人最猛烈的时候,敌人想尽办法却始终抓不到赵尚志,便逮捕了赵尚志的父亲,还曾威逼赵老先生给儿子写信,企图以父子之情逼迫赵尚志投降。出狱后,为了支持儿子赵尚志继续抗日,赵父带着全家人在外流浪了十多年,先后去了北平、天津、上海、香港、重庆、西安等地,直到赵尚志牺牲,还在外流浪。

  听说儿子赵尚志殉国时,赵老爷子没有掉泪,他跟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戳个板,上面只需写上‘赵尚志之父’五个字足矣。”赵尚志的母亲则一直被蒙在鼓里,一直在盼着儿子归来。一直到1957年,赵尚志牺牲15年后,一位前来串门的亲戚在赵母面前说走了嘴:“别再盼了,你儿子赵尚志早就死在战场上了。”老母亲听了,什么话也没再问,几天后就去世了。不到一年,赵尚志的老父亲赵振铎也去世了。

  1997年,赵振铎、张孝乾两位老人的骨灰从哈尔滨市向阳山公墓被迁葬回家乡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当时,为了让一家团圆,赵家族人还在赵尚志父母的坟旁边为赵尚志将军建了一座影坟。

  赵尚志将军的颅骨找到后,其妹80多岁的赵尚文老人曾与20多位亲属一起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让哥哥的颅骨回乡安葬。赵尚文老人的理由是:父亲临终前有遗嘱,如果找到赵尚志的颅骨,将其安葬在父母身边陪伴他们。另外,赵尚志没有结婚,按照当地的习俗,应该把他安葬在父母身边。最终,国家相关部门同意将赵尚志颅骨安葬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

  英雄11岁离开家乡,最终遗骨归于故土。但他在龙江黑土地上横刀立马、驰骋杀敌的英姿,将永远留在龙江儿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