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茶话会,教学,科研 不忘初心 聚焦一流 共谋百年强校建设新蓝图 2018年新年茶话会召开

03.01.2018  07:18

哈工大报讯(刘培香/文 兰锐/图)12月28日下午,教职工代表共聚活动中心101,举行新年茶话会,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共同谋划百年强校建设新蓝图。校党委书记王树权、校长周玉出席会议并为新入选的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授牌。王树权作《牢记强国使命 永葆“赶考”初心 意气风发地向世界舞台中央迈进》的重要讲话,对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走好新时代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赶考路”作出部署、明确要求。

王树权在讲话中表示,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哈工大来讲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了中央巡视组专项巡视,以自觉的工作状态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有为的奋进状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成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黑龙江省关于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意见》已正式印发,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今年的两场“大考”。王树权对未来工作提出3点要求。

第一,自觉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动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先锋力量。全校上下务必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倍加珍惜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勇于回答新时代的历史命题。一要自觉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勇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自我加压、自我提速、自我超越,时时处处争一流、人人事事创一流、方方面面出一流,推动学校不断实现从部分学科一流到全体学科一流、从学科一流到全方位一流、从进入一流到跻身一流前列的不断跨越,努力成为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阵地。二要自觉服务创新强国建设,勇于引领国际科技前沿。要勇于担当创新强国使命、勇于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攻克世界科技难题,不断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飞跃,当好建设世界创新强国的排头兵。三要自觉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勇于走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坚守规格、苦练功夫、追求卓越,不断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哈工大智慧、提供哈工大模式、贡献哈工大力量、提供哈工大选择,努力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优势的战略高地。

第二,永远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持续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的坚定自信。全体哈工大人必须永葆“赶考”状态、永怀奋斗精神、永承优良传统,努力答好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时代答卷。一要始终牢记共产党的“赶考”初心。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特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这一根本路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根本标准,不断以优异的“赶考”成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二要始终弘扬哈工大的“赶考”传统。要更加自觉地牢记哈工大的永恒初心、更加自觉弘扬哈工大的优良传统、更加自觉传承“八百壮士”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续写哈工大的新辉煌。三要始终保持新时代的“赶考”状态。要准备面对更为艰巨的挑战、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准备争取更为辉煌的胜利,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勇于做新时代“赶考”的答题者、胜利者。

第三,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交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建设的优秀答卷。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更加严格遵循“四个服务”,以踏踏实实的行动、扎扎实实的业绩、实实在在的贡献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完成好新时代答卷,着力打造享誉世界、享誉学界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一要着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始终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教育教学,切实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落到日常、落到细微,培养造就一大批时刻胸怀祖国和人民的时代新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新人。二要着力培育一流科研成果,始终成为重大原始成果持续涌现的创新源泉。要牢牢把握哈工大优势特色与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高度契合的难得历史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学科布局顶层战略规划,打造更多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平台、牵头更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前沿课题、培育更多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新成果,切实把学问做到世界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三要着力凝聚一流师资队伍,始终成为群贤毕至的人才高地。要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坚持过好“四关”要求,弘扬学校“大师+团队”的好特色、弘扬“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好做法、弘扬一代代“八百壮士”的好传统,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凝聚起一支新“八百壮士”队伍。

王树权强调,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时代的新方位上、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站在百年哈工大的新“赶考”路上,面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带来的新命题,一校三区全体师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记强国使命、永葆“赶考”初心,埋头苦干、追求卓越,意气风发再起程、再出征、再赶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中,不断交出中央满意、人民点赞、世界称道的哈工大答卷。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熊四皓主持会议。会议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对经验进行了总结、为未来进行了谋划。

副校长韩杰才作科研和人才工作报告。在科研工作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超过2.7亿元,资助率居全国高校第6位;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率居全国高校第3位;重点类项目获批23项,获批项目数创历史新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启动。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中国仅3所高校),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新增农学、社会科学和临床医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SCI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11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论文数量全国高校排名由第12名跃升至第6名,EI论文居全国高校第2位,CPCI-S论文居全国高校第4位,最具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249篇,入选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居全国高校第5位。二是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团队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评估获“优秀”,1个科研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邓宗全教授、谭久彬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5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是重大创新成果持续产出。2017年共获省部级奖励40项、其中一等奖16项,40岁以下教师牵头获省部级奖12项、较去年增长63%,1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6年共7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高校第3位,连续两年获国防科技工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连续两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四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成绩斐然。28位专家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论证、排名全国高校前列,全面参与16个重大项目、深度参与8个重大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牵头项目12项、牵头课题39项、位列全国高校前十位。五是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我校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我校牵头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获批、确立我校在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上的引领地位,获批3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新增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航空航天轴承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等交叉科研平台。首批入选国家仪器开放共享试点单位。六是深度融合民品行业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学校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稳中求进,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哈工大大数据产业集团、哈工大环境集团等集团公司的业务均实现快速发展,学校与中石油、中节能、中国能投等企业联合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面向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筹建由学校主导的区域研究院,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新时期“哈工大”产业品牌。七是国际科研合作取得新进展。获批3个战略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总经费位列该专项全国高校第1位,“111计划”引智基地数量增至9个、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国际合著论文902篇、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我校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签署联合研究院合作意向书。八是人文社科研究获得突破。获批我校首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获批东北地区首个、工信部唯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获批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2个,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3个。九是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1567件、创历史新高,授权量居全国高校第2位,6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居全国高校首位,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6000件、居全国高校第3位。

在人事改革方面,一是精英汇聚的新机制初步建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围绕教师岗位聘任制度体系和稳引培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精英汇聚新机制。二是长聘准聘制度顺利入轨。在首批长聘岗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开展了第二批长聘岗申报,开展了首批准聘岗评审聘任,构筑了助推青年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快车道,对于稳定、激励高端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启动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设。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出台了《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新建27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重点培育一批新的学术方向、新的领军学者和新的创新团队。四是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各学院岗位聘任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五是收入分配和保障政策进一步优化。提高教职工医疗保障,全校教职工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黑龙江省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五是海内外人才选聘持续推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举办多场海外专场招聘会,通过首届国际青年学者神舟论坛已引进多人入职我校。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沈毅从9个方面作了教学工作汇报。一年来,全校上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加快推进本科生培养改革创新,持续加强课程建设,立项建设校管核心课程41门,新增优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43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34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13项,聘请境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企业家及在校教师开设短期课程、专题课程或特色课程130门,引进“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课程101门次,立项建设135门在线开放课程,在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平台上线61门、选课人数达330万人次,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4门、入选教育部2017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获批“大创计划”国家级项目130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1175项、入选第十届“大创年会”项目3项、获“我最喜爱的项目奖”1项,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卫星“紫丁香一号”成功发射,圆满完成科学试验,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加大课程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规范管理,成效显著。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14所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毕业博士生共发表学术论文4152篇,其中SCI源刊文章2338篇、人均3.01篇,EI 1332篇、人均1.72篇,申请专利共计761项、人均0.98项,影响因子大于5的文章326篇、比2016年增加65%,影响因子10及以上论文38篇、是2016年的两倍。新增“与国外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30门,建设总计149门覆盖6个学科群留学生的英文授课体系。获评第三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32名学生获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派出总人数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入选者孙毅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吕海宝教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他们在发言中表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源于母校多年来的悉心培养,源于老一辈“八百壮士”的言传身教,源于学校和团队的大力支持。作为哈工大的教师,将始终牢记师者的责任与使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将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永远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抓住大机遇、建设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培养造就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一校三区共同弘扬“哈工大传统”、共同坚守“哈工大规格”、共同苦练“哈工大功夫”,共建共享、互通互联、互融互补的一体化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威海校区教师代表黄博教授、深圳校区教师代表肖淑敏教授在视频发言中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示,正是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一校三区”的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和统一品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将学校的优良传统融入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秉承哈工大传统,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引培一流师资、在前沿领域出更多成果,以实际工作来突出校区特色,为哈工大“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多增量。

学校领导、老领导、院士,各机关部处、直属单位正处级领导,各院(系)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等参加茶话会。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师生代表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为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授牌

校党委书记王树权讲话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熊四皓主持会议

副校长韩杰才作汇报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沈毅作汇报

谭久彬院士发言

孙毅教授发言

吕海宝教授发言

威海校区黄博教授发言

深圳校区肖淑敏教授发言

威海校区收看现场

深圳校区收看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