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 解惑百万老人关切点
每个人都会逐渐衰老,如何能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养老服务工作高度关注,将其确定为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审议议题并进行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在历经两个月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当下养老服务工作“把脉”。
昨天9时许,专题询问正式开始。没有繁文缛节,询问开门见山,7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了老百姓关心的养老热点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摆实情,解疑惑,一一作答。现场互动热烈,问与答尽显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强烈关注与高度负责。
A 出台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询问刚开始,佟宝刚委员率先提问:“面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政府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有哪些中长期规划?”
市老龄办副主任马士香应答,我市从“九五”时期开始,制定了各个时期的老龄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如《哈尔滨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B 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费德军委员提问:“面对居家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部门如何解决?今后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市民政局局长张伟林答复,我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搭建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等10类项目。三年内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100家,扶持为老服务项目16大类。鼓励兴建20个样板照护中心,为社区老人开展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洁等专业服务。
C 有6个亿元以上养老产业项目
很多市民关注的焦点为养老产业发展,李树钰委员提问:“我市有哪些养老产业项目?发展养老产业有何规划?”
市发改委主任王铁立说,今年市重点产业项目有6个亿元以上养老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可设置养老床位近2万张。为发展养老产业,我市提出总体发展思路,计划建设研发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健康养老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其他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四大产业集群。
D 推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一些人对我市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表示关心,孙燕荣委员提问:“政府在解决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审批难’方面有哪些新政策?如何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市民政局局长张伟林再次应答,针对“审批难”,去年,我市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市)民政部门,取消办理养老机构环评和卫生两项前置审批要件,减少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审批环节。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今后民政部门将及时为养老机构发放每张床10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收住1名老人每月100元运营补贴。
E 智慧社区覆盖率将超八成
智能化养老服务已是大势所趋,许多发达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王立群提问:“我市在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和探索智慧养老方面有何打算?”
市工信委主任滕幼平说,我市建立市级为老服务网络门户,开通12349为老服务热线,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等老年需求服务项目。到2020年底,“智慧养老社区”将覆盖80%以上的城镇社区。今年,我市启动了哈尔滨社会救助系统和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建设,将与我市已建成的人口法人系统共同核查,提高我市养老服务的准确率、工作效率和质量。
F 新增7个养老服务工种指导工资
孙宝祥委员提问:“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如何加强养老队伍专业化建设?”
市人社局局长刘志军表示,针对当前社会养老行业迅猛发展的实际,人社部门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引导鼓励社会专业人士、大专院校毕业生、城镇“4050”人员和转移就业劳动者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新增了家政服务员、家庭养老护理员、家庭保洁、家庭烹饪等7个工种的指导工资,保障养老服务人员劳动权益。
G 形成42个医疗养老联合体
在最后一个问询中,针对医养结合,兰峰委员提问:“2016年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发展情况如何?今后有何工作打算?”
市卫计委主任秦德亮答复称,目前,全市已形成42个医疗养老联合体,我市三级医疗机构开设了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老年人全部被纳入城市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举办护理院、老年病医院、康复医疗等特色专科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