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绰号照见“李保国精神”之美
近期,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感人事迹。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被习近平同志称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读李保国的事迹,几度泪湿眼眶,但令笔者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三个“绰号”。他的绰号有群众给他起的,也有他“自封”的,“老山人”、“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寥寥几字,就展现了李保国身上最本质、最突出的品性特征。这些称呼里包含的,既有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和追求,也有群众对他工作的赞赏和人品的认可。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精神,不妨从他这“三个绰号”入手,感受他对群众的无上热爱,学习他对事业的无悔付出。
扎根太行,把自己当农民,以造福群众为己任,自称“老山人”。因为常年奔波在太行山的沟沟壑壑,从外表看,李保国一点儿不像专家、教授,反倒更像个农民,其实他心里也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自从有了微信,李保国就给自己起名“老山人”。“老”有永远的意思,“老山人”指自己要永远做个山里人。“只有太行山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正是这种自我定位和人生追求,促使李保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奔波4万多公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让自己永远扎根在群众中间,把为群众服务、为群众造福当成最大的幸福,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赤诚,书写那份绿叶对根的情意。
潜心钻研,终成农技顶级专家,实现带领群众致富夙愿,被称为“科技财神”。为攻克技术难题,他曾把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也曾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爆破整地技术试验,还曾彻夜在煤油灯下分析数据,苦思冥想破解之道。最终,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南和红树莓、邢台前南峪、平山葫芦峪……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亮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他走到哪里,哪里的荒山就会披绿,哪里的群众就能富裕。可他自己却分文不取,甚至常常倒贴。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攻坚克难不怕苦累,为民服务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平生所学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群众幸福的“缔造者”。
矢志不渝,有愚公之志,更有为民之情,被称为“太行新愚公”。与“愚公”相比,李保国聪明得多,也伟大得多。愚公是要把挡在他家门前的山搬走,而李保国则是靠科学技术让“荒山披上绿衣裳”,让山里人“靠山吃山”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愚公为了自己的利益坚持不懈,李保国却用35年的坚守与奋斗在太行山为老百姓制造了一个“科技兴农”的神话和传奇。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为了群众生存和尊严、幸福与美好,艰苦奋斗,无悔付出,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傲人业绩。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三个绰号,照见李保国这位太行之子身上蕴含的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乐业奉献的美好品格。期待更多的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以李保国的三个绰号为镜,看到差距、见贤思齐,以先进为榜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据人民网)
编辑: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