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让水稻增产又增“绿”
在北大荒股份八五九分公司第三管理区有机水稻基地,示范户刘刚正在采取井水增温、浅水间歇灌溉、追施有机肥等多项措施加快水稻有效分蘖,与往年不同的是,他在肥料追施上严格控制数量,更注重使用低残留农药。
“粮食增产仅在数量上体现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品质和安全”,这是八五九分公司总经理丁兆禄在粮食总产量十一连增后提出的新要求。今年,八五九分公司在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措施,不断探索水稻绿色增产攻关模式,努力让绿色增产带来经济、生态效益。
测土配方
水田吃上“营养餐”
八五九分公司全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增加配方肥、水稻专用肥、生物肥等肥料的用量,减少“三大肥”常规配比用量,有效降低了肥料流失率。该分公司34.59万亩水田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调查为基础,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确定经、纬度交叉点,根据不同土质、不同作物、不同需肥量,以500亩地设置一个测试点,深入600余个地块进行土壤样品检测,通过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引导种植户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为耕地搭配均衡合理的“施肥方案”,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肥料总用量。
技术创新
减肥增产添助力
在减少肥量,实现增产方面,八五九分公司加大新型机械和新型技术推广力度。今年引进了34台侧深施肥插秧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1万余亩。分公司副总经理韩东来介绍:“侧深施肥插秧机具备插秧深度多级可调、株苗数横纵可调节、肥料输送装置、监控报警、插植深度自动补偿控制、施肥报警等多项功能,在插秧过程中,可完成一次性带肥、带药作业程序,提高肥药均匀度、降低肥药量的同时,节约了投入和劳务成本。分公司在每个施肥地号设立了常规施肥对照,并对水稻生育指标、产量因素等进行全程跟踪调查记录,为大面积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分公司与八一农垦大学联合承担宽窄行旱施肥插秧技术应用项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增强了水稻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密稀有度,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充分发挥了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目的,应用该项技术可以使水稻较常规栽培每亩增产30公斤左右。
本田管理
科技监测精密化
八五九分公司不断完善本田管理科学管控体系建设。在水稻本田管理中突出“精密”二字,设置了水稻叶龄跟踪点155处,稻瘟病及潜叶蝇监测点28处,30余个作业站配备便携式的孢子捕捉仪,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最准确的测报,根据稻株在不同叶龄期需求的不同,指导种植户适时施肥、防病、灭草。应用叶龄跟踪和生物预警系统等科技平台,为水稻施肥、防病、灭虫等生产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进一步降低肥、药用量。
该分公司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水利设施,引江水开展水田灌溉,让15余万亩水稻喝上江水“营养汤”。同时,该分公司积极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助水稻提质增效,通过应用水稻“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为种植户节省水成本,该节水灌溉技术既可以保证水稻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又可以增加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从而实现水稻安全成熟。三年来,分公司节水控制灌溉面积由8万亩发展到20万亩,每年可节省地下水500多万立方米左右,地下水资源实现保护性利用。
绿色认证
有机稻米可追溯
八五九分公司加大有机水田认证和绿色无公害稻米的建设力度,将有机认证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建设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该分公司依托稻米适口性项目试验,建立形成一套集品种、耕作、栽培等技术环节相融合的生产技术体系。同时,将生产的“适口性”大米投放市场,让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评判,为改善水稻“适口性”的转型升级和种植面积扩大、品种选择等工作提供依据,逐步开发大米特色包装,突出品牌效应。
自2009年开始,分公司启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验收过程中,对于分公司实行的“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可追溯体系给予了高度肯定。目前,该分公司有14万亩水稻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4.6万亩水稻被确立为有机水稻示范田,并先后 通 过了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及环境双体系认证。在可追溯的“绿色”大米质量管理中,建立了从种植、管理、收获到加工的管理档案,确保“绿色”大米在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性。2014年,“绿色”大米走进北京、大连等地的高端市场,种植户依托“绿色”实现了1千余万元增收,2015年计划在原有追溯标签上增加二维码,进一步完善管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