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质检总局“黑名单”

13.03.2015  11:18

   “统一”上榜量NO.1

  在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2份进境食品不合格名单里,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统一品牌的上榜量可谓不折不扣的NO.1。其中,单是去年1月,就有12款方便面产品不合格,3款泡面产品不合格原因为“未获检疫准入”;4款产品超过保质期;5款产品被检出“标签不合格”。此外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其多款方便面产品“沦陷”,统一蜜豆奶在去年12月质检总局的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显示被检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栀子黄”。

  在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看来,尽管各国相关标准不一,进口食品易存在不符合中国相关标准的问题,但统一多款进口产品屡次出现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统一对进口商资质要求低、缺乏监管;暴露其在品牌管理、销售渠道上存在漏洞。

   桶装水成重灾区

  而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一整年公布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结果中,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产品的数量高达数百项。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问题产品中98%为桶装水产品,如此现象颇为普遍,桶装水产品已成不合格产品重灾区。

  对于桶装水频现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桶体的反复利用是罪魁祸首之一。他介绍,桶装水的水桶通常都会被企业重复使用,而每个水桶能平均使用50次左右,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更是仅靠原始的手工清洗和少量消毒液冲刷,根本达不到桶装水回收清洁的最低要求,水桶上就会产生残留的致病菌。

   进口食品栽在检疫关

  在梳理国家质检总局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未获检疫准入”这项不合格原因占据很大比例,换言之,大多进口食品栽就栽在了进口检疫这一关。以几大方便面品牌为例,统一共计有8款方便面产品“未获检疫准入”;而张君雅小妹妹同样也有3款方便面产品不合格原因为“未获检疫准入”。

  但事实上,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检疫这一关却又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口商品逐渐增多,进口商品中以次充好、以旧顶新、以少冒多的情况屡有发现,如果不认真检验,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生产建设和人民身体健康。所以有必要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规格、包装和数量、重量按照合同和有关标准规定严格检验,把好进口商品质量关。

   “标签不合格”成通病

  统一方便面因为“标签不合格”被退货,进境不合格的食品、化妆品,不合格原因一栏也多为“标签不合格”。很多消费者认为“标签不合格”不算什么严重问题,和添加剂超标之类的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可事实上,在监督抽查中,在进出口检验中,“标签不合格”却成了很多产品上“黑榜”的原因。

  标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有的企业对标识标注重视不够;有的为节约成本,继续使用旧标签或旧包装;有的在新标准实施后理解不够或更新不及时,特别是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在2013年1月1日实施后,部分企业对产品的营养指标未能及时检验并进行标注,有的标注的修约值不规范。(北京商报记者 张茜岚 赵秀静)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