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感冒” “一卡双号”或成小众业务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0月12日专电(记者马晓成)11日,中国电信向用户推出“一卡双号”业务,申请该业务的客户可在一张UIM卡上承载两个归属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手机号码。记者走访发现,许多电信用户对此项业务兴趣不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项“非主流”业务前景难测。
哈尔滨市民金先生常年往返于哈尔滨和长春两地。“本来觉得这样可以省下一张长春的号卡,但从现在的资费来看,对我的吸引不大。”
记者从中国电信客服人员提供的资费说明上看到,开通该项业务的用户在全国范围内拨打虚号码归属地电话资费为0.1元/分钟,但此业务只针对拨打虚号归属地电话有优惠,当被叫时仍执行主号套餐资费。此外,虚号码不共享主号码赠送的语音时长及短信包,也不能办理增值业务及程控功能,只是在费用上与主号码合账计算。
“只是在打电话时价格便宜了些,但还不记入套餐时长,而且还必须是虚号码归属地的电话,接电话还得按主号码的计费标准算,与其这样,倒不如取消漫游费来的实惠。”金先生说。
哈尔滨电信用户解妍认为,虚号码的功能太过单一,“这个号码的功能也太虚了,虽然费用不高,但觉得没啥必要,感觉有些鸡肋。”
据了解,这次中国电信推出的“一卡双号”业务并非首创,早些年在推广小灵通业务时也曾推出过类似营销活动,但这类业务一直没有引起过消费者的特别关注。据业内人士介绍,符合这类业务的群体量一直不大,因此类似“一卡双号”的业务始终是一种“非主流”业务。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号码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一卡双号”活动,“或许是一种对号码资源的浪费。”
电信分析人士、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马继华认为,此次电信推出“一卡双号”业务,是希冀于能借此增加一些用户量,挽回用户量连续数月减少的态势,但他认为“一卡双号”仍难免不成为小众业务。
马继华认为,目前三大运营商已针对高端客户群体制定了一些长市漫游一体高端套餐,而这次推出的业务从资费定价上可以看出,主要针对学生及流动人口群体。但这个群体的客户已经鲜有初次用户,大多是转地区或转运营商客户,“但目前针对离散家庭用户的定向产品已经有很多了,这个产品不外乎是另一种探索。”他认为,中国电信开启“一卡双号”,从短期内或许会增加一些用户数,但增加幅度可能有限。
马继华认为,运营商目前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彻底解决漫游问题,“放弃惯性思维,打破因自身区域经营而导致的利益纠葛,这才是长远之道。”(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