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仰对话精耕细作“思想园地”

07.08.2015  09:46

  黑龙江日报讯 这个夏季,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艳老师一直处于忙碌、紧张、亢奋的工作状态。这位在思政教学岗位上耕耘了28年的园丁,没有了往日的淡定,她需要以新的“耕作”方式去开垦“四进四信”专题教学这片广袤的“处女地”。

  5月30日这一天,是张艳老师的第一讲,内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梦”。她带着熬了10多天准备的PPT和讲义从容地走上讲台,轻轻抬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前两排,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学生们还是习惯性地挑后面的座位。张艳似乎对这场景已经习惯,但又奈何不了思政课在大学课堂“门庭冷落”的现状。

  上课铃声响过,张艳向台下的同学抛出了一个问题,“十年后,你是谁?你会是什么样子?”台下顷刻安静了,张艳心里清楚,“抓住孩子们的心了!”她的直觉没有错,在上第二节课时,第一排的座位竟然坐满了……

  当时间轴进入5月时,黑龙江省有15所试点高校调整教学计划,将“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列为必修课。张艳与学院里的另外几名老师,承担了学校的这一教学任务。张艳说,她和她的团队更像是校园里的一支“特种部队”,日夜兼程地去打响这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点多的艰苦战役。

  【如今,习惯了唱“独角戏”的老师们大胆创新,提出“把课交给学生”的理念】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这是许多思政老师面临的教学尴尬。90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和表现自己,价值观更现实等特点。对于学习内容,他们喜欢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而回避现实问题、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使这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谁?看似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困扰了思政教师们很多年。如今,习惯了唱“独角戏”的老师们大胆创新,提出“把课交给学生”的理念。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高凤清老师“Hold”住课堂的本领是图片对比。她用这种方式,直观形象地回答了学生们脑海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到底哪个好”的困惑。高凤清喜欢利用假期去国外旅游,每到一地就要拍摄很多照片,而这些照片成为她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疑惑的法宝。

  哈尔滨理工大学在课下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辩论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题课的理解,使其内化于心。

  随着“四进四信”专题课程的开启,为老师们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提供了机遇与平台。这些日子里,老师们虽然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授课内容去细针密缕、刮垢磨光,但他们已开始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其中,一些老师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往往能够“一箭多雕”: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形成授课气场;另一方面,能让年轻气盛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从而产生对课程内容的敬畏之心和求知欲望。

  【从课程开设之日起,思政老师们就不可回避地要思考该以什么样的理念设计教学】

  传统的思政课堂在学生们的眼里似乎颇为枯燥,常常是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所以,从课程开设之日起,我省一些高校承担此次教学任务的思政老师们,不可回避地要思考该以什么样的理念设计教学?如何将学生的需求点和教师的着力点有机结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受开设“四进四信”专题教学任务后,为确保对讲话精神的讲授不走样,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整合全校师资队伍资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选拔了57名骨干教师为学生授课;对全体授课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对每个专题的基本内容逐一进行论证和完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不同专题设立备课组,组织教师编制了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讲义和课件;以团队为单位,深入开展讲话精神研究,一个团队入选全省高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讲义基础文本及指导大纲编写组。

  采访中,部分试点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个热点问题展开课堂辩论等方法,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部分高校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改变以往学生在课堂上消极被动的状况。此外,他们还采用案例教学法,特别是选取与90后大学生相关的或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来论证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记者发现,近两个月来,虽然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对“四进四信”专题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量身打造”和创新尝试,但各高校都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相同做法和目标,即让教师以精深的专业知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严谨的敬业态度,把讲话精神讲清、讲透、讲活。

  进入新媒体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同学钟情于网络形式的沟通与交流。为此,黑龙江省试点高校纷纷采用新媒体教学方式,激活“四进四信”专题教育。

  一些学校采用青年人熟悉喜爱的方式打造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的微信学习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制作成“微知识”,在学校的微信平台上定期推送。“互联网+政治思想引领”颇得同学点赞。

  在“四进四信”教学的课堂上,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方式,更是对师生们思维方式的冲击。

  一位资深思政课老教师对记者说,这些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的课程,凸显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思政课本身除了理论性之外,实质上也与学生息息相关。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存在感”,更为他们提供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创新“四进四信”课程讲授方式中,许多教师也品尝到了“教学相长”的滋味。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徐奉臻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日常课堂教学是“累积”的重要过程。那么,专题辅导课就是“提升”的必要环节,她认为“提升”的涵义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以过去完成时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从正在进行时的角度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增容、不断增质的动态特点;二是以专题教学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弱化或克服课堂教学所呈现的线性化和零散性的局限。

  为增强教学互动,结合课堂授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四进四信”专题讨论课,讨论课上学生们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