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早市现104岁卖菜母亲 与75岁女儿“失联”
新晚报9月11日讯 照片上,老人戴着针织帽,裹着厚厚的毛外套,坐在铺着几张皱巴巴玻璃丝袋子的地上,低头倚靠在桥栏边。
仿佛一夜之间,这张并不清晰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里彻底炸了锅。并非因为照片中难辨季节的奇怪装束与看不清模样的脸,而是所有人转发时复制下的一行文字:“号召大家都来买这老奶奶的菜,104岁啦。家里有个傻儿子等她照顾,老奶奶的位置在太平桥早市的桥上,求扩散,不要赞。”
“吃百岁老人的菜,长寿啊”
只要老人一出现,太平桥早市上的小贩们立刻放缓手中操持的活儿,开始默默布摊——为“百岁奶奶”腾个好地儿卖菜。
老人弓着小小的身子,拖着两只破口袋。即使近日因为修路,铺摊的位置堆满高高的泥巴垛,她依然缓缓踩在泥巴上,把自家小院种的蔬菜掏出来,一堆堆放在袋子上,再缓缓坐在地上。没有秤,也没有叫卖,守着每堆三五块钱的菜,直到早市渐渐散去,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脚边的菜全部卖光,她才默默站起身来。
她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弓起的后背偶尔碰到别人,老人立刻抬起头,拱拱沾满泥巴的双手,嗓子眼儿里挤出一点儿声音,露出“讨好”似的笑。
这个扎着小发髻,穿着不合时令的厚衣服,身上偶尔带着泥酸味儿的老奶奶,4年前引起了太平桥早市上小贩们的注意。夏末秋初,刮风下雨,老人总是拖着菜袋子,缓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袋看起来能将她压垮的蔬菜其实只有30斤,最终被摆放在老人脚边小小的地摊里。老人常常躲在密密麻麻的摊位后面,很难被发现。一旁卖花的崔爱喜最先留意到她,崔爱喜问:“今年多大岁数?”老人抬起头,又露出那“讨好”似的笑,“一百零四啦”。
崔爱喜抓起一把豆角:“来走一走、看一看啊,百岁老人种的菜,吃了长寿啊,吃了沾福气啊”。那一天,是老人来早市后第一次卖光菜。
帮老人卖菜,从此成了商贩们“一睁眼就要做的事儿”。卖报纸的大哥每天帮刚下公交车的老人把菜袋扛到早市;崔爱喜早早为老人占好位置;卖素鸡豆腐的小伙儿负责老人的早餐;卖包子的大姐给偶尔来吃牛肉包子的老人送碗热粥。每月中旬,老人收摊后都要去早市旁边的银行领补贴金,年轻的保安轮流将她轻轻背起,将她塞过来的银行卡和写着密码的字条递进窗口。
他们叫她“百岁奶奶”。他们从未与老人有过多交流,甚至叫不清她的名字,说不清她住在哪里。初秋晨风渐凉,老人上厕所更加频繁。几个大姐轮流陪送她,一路上握住老人干枯、颤抖的手,在厕所里为她反复脱穿厚厚的毛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