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科协组织专家“会诊”农业气象“把脉”生物灾害
本网讯(赵敏黾) 又是一年春耕时。今年种地时如何应对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近日,大庆市科协组织来自国家、省市及高校的农业、气象、水力等方面专家学者对大庆市农业今年可能出现的自然和生物灾害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了对策。这能进一步确保在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从总体气象条件分析来看,今年大庆市农业气象年景属平年,灾害比较多、程度比较重,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其中,今年春季气温前低后高,冷暖变化明显,终霜正常略早;北部降水比常年偏少1成左右,其它县比常年偏多1至2成。可能出现倒春寒、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干旱、局地内涝、大风等自然灾害。
夏季和秋季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夏季有明显低温时段,初霜正常;夏季降水较常年偏多,秋季降水接近常年。夏、秋季可能出现洪涝灾害、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局地内涝、旱涝急转、高温障碍等自然灾害。
除自然灾害外,影响大庆市农业生产的生物灾害为局地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等常见农作物病虫害。
“针对今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各部门应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抢前抓早,做好应急预案,强化工程减灾、生物减灾、耕作减灾等农业减灾技术支撑。农民要做好科学备春耕、抗灾保春种等工作,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市科协副主席王忠伟说。
那么,对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有哪些防御对策?专家建议,首先要坚持保墒整地,抢墒播种,抢抓整地时机,整地后及时镇压保墒,同时利用好少免耕播种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保墒措施。玉米播种坚持催芽坐水,抢播快种;杂粮作物在保证生育期的情况下,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播期。
专家还建议,农民应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积温带以及作物生长所需热量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避免越区种植,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达到高产的目的。水稻育秧期要注意春季阶段性低温的危害。另外,考虑到今年夏季明显低温时段的出现,尽可能选择种植高抗逆品种,预留100-150℃安全积温,禁止越区种植。
种植过程中,实时监测病虫害,科学防控。各监测点加强对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玉米螟、黏虫、草地螟、亚洲飞蝗的监测,达到致灾程度要及时科学有效防控。示范推广低污染农药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产量损失,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还要科学结构调整,预防长残留除草剂药害。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在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缩减玉米面积,调向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增加瓜果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