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绝不是烧钱烧出来的

10.11.2015  12:20

 

  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对高等教育提出明确规划,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随即,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这一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规划一出,赞成者有之,但似乎质疑者更多,质疑这又是一场烧钱的面子工程。

  笔者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堪比世纪之交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意义,皆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倒逼国内建设和改革。

  什么样的大学算世界一流大学?其标准众说纷纭,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大师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知识与创意集散地的根基。大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递者,也正是因为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为学生创造难得的学习机会,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但这种以大学为场所的知识传播和创造,并非脱离外界环境的单线传输,而是依存于具体环境进行共同创造的过程。可以说,大师能否发挥预期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取决于整个教育体制是否支持大师与英才的互动。因此,所谓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学者——“大师云集”,有一流的学生——“汇聚英才”,还有一流的教育环境:以学生自由促进学术繁荣,通过学术繁荣孕育大师、培养英才。

  这样来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紧迫性,并非因为目前中国大学世界排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称,也不是来自塑造国际形象的需要,而是借此东风,通过参与国际知识竞争,推动高等教育建设与改革,建立起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制度。

  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烧钱”么?当然需要,不仅要烧钱,但烧的不仅仅是钱。

  不妨以笔者所就读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为例,该校在过去20年间涌现出6名诺贝尔奖学者,从一所美国普通大学成为世界知名大学(2015年U.S.NewsandWorldReport世界大学排名27位)。这背后的飞跃,离不开以“诺贝尔奖伯乐”著称的台籍校长杨祖佑博士。他一直致力于为该校聘请最一流的教授,常常亲自出马、广邀名师。以201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为例,十余年前,杨祖佑曾三顾茅庐飞往日本邀请他,为了将其从竞争大学抢来UCSB,特意为他筹款修建了一栋临海的研究大楼。此外,为了给他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还将他的研究团队送往日本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也正是因为优渥的学术待遇和环境,中村修二不断拒绝其他知名高校伸出的橄榄枝,留在UCSB工作十余年,使UCSB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不难发现,广聘名师、发展大学,的确很“烧钱”,但“烧钱”容易,烧出水平不容易,烧出世界认可的一流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合理高效使用资源,把好铁用在刀刃上,使之真正服务于知识和教育。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这些计划吸引了一批海外一流学者,极大地丰富了科研队伍、增强了学科的实力,也促进一些大学和学科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以“大师”为杠杆,撬动学术环境的优化,形成孕育大师和英才的土壤,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更加关键的挑战。从更广义上来看,如果能以点推动面,通过人才引进先提升一些大学的实力,再以面促进整体,撬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革新,这应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更高追求。

  此外,高等教育是一项成本极高的事业。无论是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是建设完备的科研设备和学术数据库,亦或是招揽出众的学生,都需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市场中参与竞拍、进行交易。因此,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经费上的支持必不可少。

  事实上,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比于世界教育强国仍处于偏低水平。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可分为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财政投入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投入主要包括学杂费、社会捐赠等其他社会收入。根据经合组织(OECD)近几年来发布的《教育一览》(Educationata Glance)数据,OECD国家中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一般在1.3%以上,像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强国甚至高达2.8%,其中财政投入一般维持在GDP的1%。在近十年来,这些国家的高教经费增长稳步,并逐渐呈现出“社会化”趋势: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并没有太大增长,但因为高等教育所吸纳的社会资本不断攀升,使得经费总量维持稳步增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社会化趋势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变迁,高等教育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国家需求和政治利益,而逐渐转型为社会大众为了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普遍选择,使得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摊更加合理多元。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总投入占GDP偏低,财政投入约占GDP的0.775%,仍然为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高等教育、创建世界级的知识中心,不仅需要国家投入,同样需要社会动员,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发展教育基金会、支持民办教育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仅仅是目标,更是过程。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方方面面的投入,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是简单的交易行为。高等教育所蕴含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一方面造成了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但在另一方面,它化身为挑战,对我国高教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问题不在于这一规划是否值得如此大的投入,而在于我们能否跃过这一道“龙门”。

编辑:吕盈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