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旱情日渐严峻 “抗旱保秋”任务艰巨
随着黄淮地区降雨的出现,前期在黄淮区域蔓延的旱情正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少雨高温,素有祖国大粮仓美誉的东北地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旱情侵扰,对今年秋粮丰产形成不利影响。
东北旱情形势严峻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14日在“东北地区抗旱保秋会商视频会议”上指出,8月份以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有些地区降水量较往年减少7成,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受旱面积已达3400多万亩,重旱面积已达1500多万亩,旱情形势十分严峻。
“7月份以来,辽宁全省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7月下旬以来,辽宁受旱面积以日均增加100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旱情从西部迅速扩大到全省,且重灾面积呈快速上升之势,大部分地区将由夏旱转为夏秋连旱。”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介绍。
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介绍,7月下旬以来,吉林省平均降水比常年同期少65%,局历史同期少雨第二位。目前旱情形势发展迅速,一些重旱区域的土壤相对湿度处于40%以下,而无旱区域的土壤相对湿度正以平均每天1到2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记者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多地降水也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其中中西部地区土壤墒情严重下滑,部分地区干旱已经形成灾害并持续发展,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形势正发生逆转。
旱情或将影响东北玉米长势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大粮仓”,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四省(区)秋粮产量占全国秋粮的1/3,毫无疑问,东北旱情的发展对今年我国秋粮的丰产影响显著。
“东北粮食稳定,全国粮食就能稳定,东北粮食增产,商品粮源就有保证。当前正值东北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发展的旱情对作物生产发育十分不利。”余欣荣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北旱情对黑龙江的水稻生长尚未构成明显影响,但对吉林、辽宁、内蒙等地的玉米丰收可能会形成打压。
“当前全省农作物生长期总体气象条件有利,大部分农作物生育正常,长势好于往年。”黑龙江农委主任王忠林说。
“目前正值玉米籽粒灌浆期,是需水高峰,干旱将严重影响籽粒形成和灌浆速度。”刘长江说。
旱情带来的市场预期也直接推高了目前市场上的玉米价格。有期货分析师表示,从6月份开始,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即开始持续上涨。
四大措施抗旱保秋粮
对于持续发展的东北旱情,农业部表示,各地要把抗旱保秋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采取以下四大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
首先要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做好机具调配、电力调度、物资调运,支持受旱地区开展抗旱工作。调度好江河、水库的水源,增加地表水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开发空中雨水资源。发挥好抗旱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做到能浇则浇、应浇尽浇。
其次应大力推进科学抗旱。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旱区查墒情,制定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有水源的地方,及时补水,维持植株正常灌浆结实。水源紧缺的地方,注重节约用水。对因旱导致发育延迟的田块,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此外还要抓好病虫防控。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二代玉米螟、三代粘虫和稻瘟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发挥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和高效大型植保机械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最后,应及早防范早霜危害。农业部要求,要做好防范早霜的技术和物资准备,落实好应对措施。结合病虫防控,大范围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促作物早熟,增强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