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宁县委、县政府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以科技惠及百姓为目标,将黑木耳产业作为抓手,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效益,挖掘增收潜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3年全县生产规模12亿袋,干品产量5.7万吨,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产值36亿元,助农人均增收13356元。一是推动技术革新。作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的会长单位,东宁与全国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20多个,探索创新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越冬栽培、棚室吊袋生产等20多项新技术,实现了从单季的大朵春耳到小孔单片耳、秋耳、越冬耳,再到春秋连作、秋春连作的技术升级,成为引领全国黑木耳技术研发创新、升级换代的重要基地。有了科技的支撑,过去农民栽种一亩地的黑木耳,利润是1万元左右,近年提升到了3到10万元。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投资建成了食用菌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德金1号等11个优质菌种。为推广普及越冬耳生产,县财政给予生产农户每袋两角钱的补贴。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在全县扶持建设日产2万袋以上的菌包厂39家,形成了一定的菌包工厂化生产能力,年可生产标准化菌包一亿袋以上。今年新建了黑龙江佰盛、吉林黑尊2家大型菌种菌包厂,达产后菌包工厂化生产努力将提高一倍。整合资金6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2个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促进了标准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成为全国黑木耳业界观摩交流的最佳窗口,菌种优化、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三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先后编写了《无公害黑木耳生产规程》、《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及管理》和《越冬耳栽培技术》等书籍。通过印发教材、制作规程示意板、办班培训、电视讲座等途径,广泛宣传,让耳农人人清楚、户户掌握。建立了由30多名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组成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并在县电视台开设了黑木耳科技栏目,在培训指导、答疑解难等方面,全方位为耳农提供服务。四是加强乡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技大集、科普宣传周宣传月、科技大讲堂等方式,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实现了“村村有科技能人、户户懂科技知识”,发放“科技绿证”2000多本,“科技明白人”成为周边县(市)技术辐射推广的火种,乡土人才王守发、刘丕顺还远赴西藏林芝地区和新疆清河县授课,指导当地人工栽培木耳。五是延伸服务疆域。东宁县科技局与黑龙江大学张彦龙教授的科研团队合作,支持西藏林芝地区发展黑木耳产业,先后组织科技人员长期驻扎服务指导当地藏族同胞人工栽培木耳。经过不懈努力,运到林芝的一万袋东宁黑木耳获得成功,每袋产干品1.5两,既填补了国内黑木耳栽培技术在高海拔地区人工培植的技术空白,又为藏区人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如今,以巴桑为典型的一批黑木耳致富能手在林芝地区越来越多地发展起来。
东宁县:科技让小木耳成为大产业 -
哈尔滨12:41 06.11.2014 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