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职教让每个学生成就精彩人生梦
黑龙江日报记者孙昊
当很多高校大学生为今后找工作而发愁时,在东宁县读职业教育的学生们却信心满满地描绘着自己的未来。
今年将毕业的东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毕浩凯一脸轻松,他说:“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应用广泛、前途无忧,毕业后我要念本科继续深造。”
近年来,东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1998年将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农民中专、职工中专和电大工作站进行整合,成立了东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使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之路,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等殊荣。通过全面开展德育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创业教育,东宁职教让每个学生成就了精彩的人生梦。
文明创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隆冬时节,走进东宁职教这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宽阔的操场上看不到一块垃圾,整洁的楼道里找不到一块纸屑……望着每个窗台上盛开的“火鹤”,似一朵朵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
近年来,该校以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德育为工作主线,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营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教科研活动制度》、《教师备课上课制度》和《教学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并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选派30多名教师到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进行培训学习,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强化德育工作,开展“会诊”式教育。每逢新学年开学,学校都要组织专门人员,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给家庭背景特殊、行为习惯异常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作为教育重点予以关注,安排班主任跟踪管理,政教处定期谈话,招生教师定期“会诊”,帮助这部分学生度过“危险期”。
在东宁职教,文明教育无死角,楼上楼下到处都是宣传图板和标语:一楼的国学传统文化,二楼的习惯养成文化,三楼的名人引领文化,四楼的书香浸染文化等等,为学生们打造了一所处处有文化,时时受教育的绿色校园、人文校园。
创新模式构建职业教育升级版
在学校主楼的电子屏幕上,“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地方发展”的大标语十分醒目。近几年,“校企一体,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令广大学生受益匪浅,也提高了东宁职教的吸引力,目前在校学生已达600余人。
毕业于东宁职教、现在一家车行当经理的徐坤坦言:“正是把工厂车间与实训室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同时进行,才能让我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研究,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近几年,该校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培育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紧贴县域特色产业,他们开设了商务俄语、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现代农艺技术、电子商务和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现有教师127人,建设了3个汽修专业实训室、3个计算机专业实训室、1个财会专业实训室、1个商务俄语专业语音室、1个农学专业实训室、1个工艺美术专业画室、1个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实现班级和实训室全覆盖。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办学,把职教中心打造成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外国留学生实习基地、俄语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实习实践基地;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开展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与东宁华宇集团华运汽车修理厂、黑龙江达俄通电子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办学,开展汽修、商务俄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东宁黑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东宁晟通名车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探索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和汽修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产教结合,订单培训,正是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培育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学生,形成了东宁职业教育的品牌。目前,该校每年为企业员工培训1.1万人次,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3200人左右。
今年东宁被列为黑龙江省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明年4月份,一座建筑面积5862平方米的技能培训中心将在东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工建设,一个集教学实训、中介咨询、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职成教育园区,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据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