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暖充满每个角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22.09.2017  19:54

  肇源县和平乡把种植鲜花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途径,今年种植1000多亩花卉,成为东北最大的玫瑰花生产基地。记者邱成摄

  兰西县在15个乡镇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参加入户发电的贫困户每年可分得红利3000元,扶持时间25年。记者苏强摄

  肇东市向阳乡办企业解决3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其中远丰塑业生产塑料水稻育秧盘,年销售额达800万元,利润150万元。记者苏强摄

  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就业,编织好稳固的社会保障网。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扶贫脱贫工作成效。要强化扶贫脱贫社会合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防止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倾向,真正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在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壮丽画卷中,有着黑龙江人浓墨重彩的绘就。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深入人心,抓扶贫、促攻坚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力的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

  如今,反贫困斗争任务艰巨,黑龙江人以“读秒”般的紧迫感,扎实工作,日拱一卒。你看,全省超万人驻村扶贫干部“精兵强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拼搏在第一线;你看,精准识别、补齐短板、产业扶贫、保障兜底、驻村帮扶的“战略战术”,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凝聚起了决战贫困的“龙江动力”。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

  一本习近平同志早年著作——《摆脱贫困》,成为黑龙江广大党员干部的案头书。这份扶贫脱贫“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

  7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庆伟说:“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向总书记看齐、向总书记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民生情怀,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思想认识是第一位的,运用成功经验,不断开创扶贫脱贫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扛在肩上。在我省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的“中国经验”,得到了全方位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重要讲话,为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方法论,明确了路线图。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就业,编织好稳固的社会保障网。

  2016年5月末,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出,黑龙江省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重。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扶贫脱贫工作成效。要强化扶贫脱贫社会合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防止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倾向,真正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这些要求,是减贫治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回答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时代问题,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

  扶持谁?今年4月以来,我省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回头看”,经过据实筛查甄别认定,全省贫困人口总量为42万人,有进有出。我省按差异化致贫主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和因人施策,聚焦精准脱贫,扎实推进发展产业增收、转移就业、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的脱贫攻坚“五大行动”,实现普惠特惠政策叠加和扶持措施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真正得到扶持、切实受益。

  谁来扶?《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市县乡村要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大贫困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充实基层一线力量,深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夯实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完善定点驻村扶贫工作机制,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精准扶贫“攻坚战”。

  怎么扶?聚焦扶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扭住“五个一批”(产业增收、转移就业、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精准发力,突破发展瓶颈、补齐突出短板,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同步实施、开发扶贫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互为补充、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构建大扶贫格局。

  “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这样宣示。

  一笔笔扶贫资金的注入,一个个政策文件的出台,一个个奋斗目标的确立,在黑土地的每一个贫困角落,正化作最温暖的问候,振奋着每一颗困窘的心灵。让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道路通、动力电通、自来水通、网络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一条条通往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路,正在龙江大地上绚丽铺展!

  (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军令状”工程,以战略思维谋大局,以系统思维汇合力

  但愿苍生俱饱暖,就要不辞辛苦“入”山林;敬民为民,更要造福一方。2015年末,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包括我省在内的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向中央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按照“脱贫攻坚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的总体要求,我省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军令状,体现了一种义无反顾的豪情,也体现着不留死角的决绝。

  ——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把手亲力亲为,是最好的示范与带动。

  今年4月,省委书记张庆伟来黑龙江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是关于脱贫攻坚。在绥化市望奎县,他走进贫困户家中,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家庭收支、致贫原因及帮扶等情况。之后,他又马不停蹄走访贫困村屯,在泰来县江桥镇先进村、在大庆市林甸县、在扶贫联系点海伦市……到田间、进村屯、访贫困户、看望驻村工作队,张庆伟同志进行了扎实有力的调研。

  在5月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暨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在7月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时;在8月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在9月全省脱贫攻坚县委书记专题汇报视频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庆伟对脱贫攻坚任务再部署、再加强、再细化。

  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榜样,“一把手”是示范,其他省委常委也都以身作则、身先示范,联系帮扶贫困发生率比较高的贫困县,省级领导都深入到联系点督促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各地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抓扶贫,带头驻点帮扶,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查督办,以上率下,带动示范;各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特别是教育、卫计委、住建、民政、人社、财政、交通、农委、水利等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做好分担工作。

  正在研究制定的《加强贫困县党政正职管理办法》,也把“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作为一条铁律,切实做好保持稳定工作。并且,对脱贫攻坚期间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优先考虑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仍继续兼任现职。

  ——到了脱贫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正视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省内一位专家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省贫困县所在区域大多生态环境恶劣,且较集中分布在我省西部风沙干旱、中部盐碱贫水、东部低洼易涝地区,历史上就是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的确,客观分析我省面临脱贫攻坚的困难,虽不及云贵川等深度贫困地区那样极端,但存在农村贫困面大的难题:全省28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20个。同时,贫困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项目支撑乏力,带动能力不强,加上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较差,需要补齐的短板很多。

  从贫困户主体分析,致贫原因复杂,特别是因病致贫的比重较大,无劳动能力者、无业重度残疾人等脱贫难度大;贫困家庭大多维持“年吃年用”,基本没有扩大再生产能力;贫困人口受教育年限短,小学文化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占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综合素质低,参与能力差,谋生技能单一,缺乏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意识,“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依赖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

  ——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

  脱贫攻坚无坦途,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迎难而上。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我省建立了多种维度的脱贫攻坚体系,使攻坚体系的各个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省市县乡村一起抓。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镇)推进、合力攻坚的大脱贫工作格局。

  建立“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我省除出台管总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之外,省直各部门先后出台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贫、水利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社会保障等重要政策“添力加火”,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的措施,打出了政策集合效应。

  建立脱贫攻坚投入体系。省财政厅成立了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省级财政扶贫政策,研究扶贫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下达,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全省银行业围绕“精准”二字,分类施策,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建立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督查考核问责,对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成效进行考核,量化打分,把规矩立起来,把导向树起来,用倒逼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我省不仅出台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而且持续加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办法》,规定了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脱贫攻坚职责予以问责的五种情形,明确规定实行脱贫攻坚终身问责,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终身问责成为脱贫攻坚的执纪利剑。

  (三)全面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组合拳”直击“硬骨头”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精准识别上狠下功夫,让帮扶责任人和贫困群众心里都有一笔明白账;在精准施策上开动脑筋,解剖麻雀,对症下药,拿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精准退出上压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回头看”,确保精准算账、严格对标、据实退出。

  ——“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

  重视精准识贫,把工作做实做细,我省把这项工作当做“精准脱贫”的“第一战役”,要求扶贫工作必须到村到户,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扶贫干部心里要一清二楚,扶贫记录要一目了然,把真正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识别出来,去伪存真,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全省各地依据建档立卡信息情况,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分析致贫原因,多样扶贫方式齐上阵,以兢兢业业的“绣花功”,做实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全省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启动以来,精准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成效明显。

  泰来县创新实施挂图作战,即全县统一制作电子扶贫地图,从县乡到村屯,逐级制图,最小单位是屯;将每户贫困户都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并将贫困户信息对应录入动态扶贫系统,以实现定位准确、信息准确、扶贫措施精准。一张扶贫地图,挂在墙上,了然可见,便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挂图作业、因户施策、按图销号,不漏一人;这张地图又挂在心上,干部们按图索骥,利于“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各个击破,老乡们也有了“目标”“盼头”。挂图作战,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识贫的精准度。

  ——提高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让扶贫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实施精准扶贫,至少要精细地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准确识别出需要帮扶的对象;二是准确查找出贫困的“病根”;三是对症施治确定帮扶策略和措施,并保障措施落地;四是动态管理,注重精准退出。这四个环节,环环相连,缺一不可。

  我省大力推行大数据的技术运用,通过扩大信息采集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加工效率,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省级贫困县绥棱有17个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中,绥棱采取大数据比对核实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对全县所有农村人口的逐一重新识别。从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到实现动态调整,大数据的运用让贫困深度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的精准转变。

  俗话说,害什么病,开什么方。扶贫脱贫,要害在找准“穷根”,方法是靶向治疗。我省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一个个扎实管用的招法都是以“精准”为标准,贯穿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仅识别精准、对症下药,不搞“花架子”,更在退出机制上不断完善。我省对建档立卡以来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重新核查,达不到退出标准的坚决回退,重新纳入贫困对象进行扶持,确保退出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退出一户、稳定一户,提升脱贫精准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聚焦问题发力,确保脱贫不掺假。

  做考卷强调要“检查”,就是重新审视哪里有问题,重新检查哪里有纰漏,查错改错,以最满意的答卷上交。脱贫攻坚“回头看”亦是如此,其目的就是完善和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今年4月以来,我省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回头看”,省市县三级抽调5000多人组成工作组,对1778个贫困村全覆盖。省领导对去年市县扶贫工作不力的15个市县领导约谈亮黄牌。各县(市、区)细化核算“两不愁、三保障”量化标准,逐村逐户核查,确定贫困人口底数。通过“回头看”,各地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回头看”方案确定的6个方面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国家指出的4个方面22类问题,除扶贫产业发展需要长期整改外,其余21类问题也全部落实整改,国家巡查组给出的评价为:整改态度坚决,整改成效明显。同时,经过据实筛查甄别认定,截至目前全省贫困人口总量为42万人,有进有出,实行动态精准管理,百姓认账服气。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唯有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抱着实干加细心的作风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头看”,细之又细、准之又准、实之又实才能在脱贫攻坚这场重大战役中打赢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漂漂亮亮的胜仗。

  (四)扭住关键环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的探索实践在全省扎实推进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没有产业,即使脱贫,也容易返贫。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脱贫、不返贫,才能致富、奔小康。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是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全省各地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找到了产业这把“金钥匙”,就拥有了摘掉“穷帽”的“金手指”。

  ——主攻产业扶贫这个软肋,重点解决“思路不清”、“选项不准”、“联结不紧”的问题。

  “一团乱麻,找出线头”。对于产业扶贫而言,这个线头就是基于精准定位的产业与项目。以项目带动,形成品牌与规模,激发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对资本、人才产生吸引力,真正让特色产业自己立得住、扶贫见成效。

  重点解决“思路不清”问题。我省一些贫困户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还没有改观。很多地方对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思路不清,心中无数。针对这一问题,我省强调联系村户的领导、对口包扶的部门、驻村帮扶的干部,要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研究产业,为他们找到适合的产业路径。重点解决“选项不准”问题。国家九部委联合出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实施了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包括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都是重点支持的产业,我省要求各地抓住政策机遇,主动研究对接。重点解决“联结不紧”问题。各个贫困地区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优势,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资源等量化折股,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农民变股东。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围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弱点,强化政策扶持,我省在解决好贫困地区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配套措施不断深入实践探索、深耕细作,真正让特色产业自己立得住、扶贫见成效。

  ——从“授鱼”到“授渔”,从“输血”变为“造血”,让扶贫对象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我省多个地方“嗅出”了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围绕优势上项目,围绕政策上项目,围绕市场上项目。有农业优势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产业链里找价值链;有旅游资源的,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在风景里赚“钱景”;有对接政策条件的,主动对接秸秆压块、光伏扶贫等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在政策里挖“金矿”。

  位于桦川县梨丰乡梨树村的梨丰乡母猪扩繁场是“双兆猪业”在桦川县建设的第一个猪场。双兆猪业项目由江西双胞胎集团、四川天兆猪业共同投资建设,将利用五年时间,实现年出栏商品肉猪60万头,产值12亿元。同时“双兆猪业”将通过“一带二”模式,即一个扩繁场,配套建设两个年出栏5万头的育肥场,每出栏一头生猪,就拿出100元扶贫资金,两个育肥场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双兆猪业”就拿出1000万元,用于贫困户脱贫。按照每名贫困人口脱贫需要增收3000元计算,可以带动3300名贫困人口脱贫。

  富裕县的小河东村,2万只大雁托起农民脱贫梦;铁力市双丰镇,“互联网+一亩田”让传统水稻种植收益涨了4倍以上;林甸县巨贤村,“扶贫小菜园”火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每户增收1500元至7500元……产业扶贫的风生水起,让一个个扶贫对象分享产业发展成果,一户户贫困家庭由此受益,产业带动脱贫能力不断增强,内生扶贫潜力不断释放。

  ——产业扶贫创新方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积累“龙江经验”。

  抚远市贫困户可以“分红”了。抚远市通江乡东海村贫困户单炳义有一本存折,上面清晰地印着2016年12月2日存入4000元。单炳义特别感谢这笔“共享账户”的“分红”,他说:“家里没有能干活的,我也不会做买卖,‘分红’对我家太重要了。”“分红”从何而来?抚远市推动公共资源共享、兴边富民的做法很有典型意义。他们把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把使用《边民证》核销商品进关的收入直接打入贫困边民的银行账户,人均稳定增收1000元以上。还有,他们统筹经营闲置土地、水面等公共资源,所得收益归入扶贫基金共享库,集中用于扶贫,2016年扶贫基金共享库实现收入142万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00万元。

  海伦,一些贫困户也开始分红了。一个村建了一个秸秆造粒厂,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红584元,还建了一个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克山,扶贫资金“牵手”合作社,“借鸡下蛋”圆贫困户致富梦;克东,万企帮万家,你搞畜牧我回收……既贴合实际,又富有特色的“龙江创新”,还有很多。

  (五)把保障这个“网”织牢,把政策这个“底”兜住,兜底扶贫落地生花,一个也不能少

  政策兜底是扶贫工作的最后一道保障线,核心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近年来,我省聚焦薄弱环节、拿出过硬措施,尽快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关注寒门学子,培育“造血功能”,通过教育脱贫滋润根基,点亮未来。

  今年盛夏时节,由我省群团组织率先展开的“金秋助学”活动启幕。教育脱贫这一“斩断穷根”之策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得到了更清晰的体现。按照省委部署要求,今年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将计划筹资4500万元至5000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学生约3.6万人。与“金秋助学”相呼应还有一系列教育助学、教育脱贫行动,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脱贫不仅体现在助学行动,不仅惠及寒门学子,更关注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提升和内生动力的培育。职业教育培训、技能培训、雨露计划等工程覆盖了龙江的贫困地区。“十三五”期间,以提高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促进转移就业为着力点的“雨露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财政资金补贴支持每年开展对604万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开展“百社千企万人”就业扶贫三年行动,每年新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2万人左右,到2019年,常年外出务工贫困家庭劳动力达到10万人以上,贫困户户均劳务收入由2014年的56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

  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个孩子,唤醒每一颗思富创业的心灵,黑土地的千山万水正深有体会地感受着教育脱贫的温度和力度,欢欣和喜悦。

  ——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问题,尽快补齐医疗“短板”,必须用好医疗保障政策。

  对于贫困地区百姓来说,“没啥都不能没钱,有啥都不能有病”,“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因病致贫和返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路上不可承受之重。省级层面上,我省强力推进贫困户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探索诊疗目录之外费用报销办法,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医疗支出。地方层面上,贫困地区主动作为,想方设法要做好兜底保障,确保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好。

  甘南针对慢性病贫困患者,大幅度提高在乡村门诊和县内住院的报销比例;海伦投资3560万元,启动建设了市中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健康扶贫新政策;富裕实行贫困户大病救助与低保医疗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同步探索实行商业保险政策……

  强化“保”和“治”,注重“防”与“控”,地方创新与政策叠加,正在为龙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祈愿一步步实现。

  ——居者有其屋,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安居问题,是完胜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

  用好住房保障政策,提高贫困户补助标准,拓宽危房改造筹资渠道,满足贫困户住安全房需求……一项项安居“暖政”让城乡无房户、危房户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坚实托起了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安居梦”。

  在绥棱,一个个幸福大院正散发着幸福的炊烟。借助国家扶贫新政策,绥棱县累计投资1685万元,建设幸福大院19处,告别残破不堪的泥草房,幸福大院里的贫困户们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同时,绥棱县还采取政府补助一部分、个人出一部分、社会帮一部分的举措,通过新建、维修改造、泥草房换砖房改善居住条件,对居住在地域偏远、人口稀少、公共服务欠缺地方的贫困户,采取撤并搬迁的办法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

  去年起,我省通过逐级排查方式,对350个脱贫攻坚重点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全力改造。今年,我省继续提高泥草房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全面消除贫困户危房,让贫困户冬天住上暖屋子。日前,我省又出台《黑龙江省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我省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财力可能,制定并及时调整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完善实施住房救助的具体措施,规范救助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解决。同时,完善取暖救助,做好取暖救助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监管,根据煤炭等取暖物资价格波动情况,合理调整制定取暖补贴标准,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越冬。

  脱贫攻坚路上,省委省政府用一项项“暖政”助力,龙江大地用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回应,全省上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六)扶一把,送一程,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反贫困斗争凝聚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

  非常之阶段,需要非常之谋划、非常之举措。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家庭里,扶贫从来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人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省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动员组织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迅速加强“兵力”,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

  ——1778个驻村工作队,是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突击队,与困难群众同甘苦、共奋进。

  一支队伍迅速集结。1778个驻村工作队、5000多名驻村干部,从不同单位、岗位集结而来,为了共同的任务,全部进驻贫困村。其中,哈尔滨市发挥省会城市干部人才资源优势,市级抽调288人组建96个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数量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总数的59%。

  一份投入迅速落地。驻村工作队到村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结合“回头看”工作,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参与做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驻村干部每天走访贫困户少则10余户,多则30余户,逐户发放联系卡,宣讲扶贫政策,帮助算准收支账,在扶贫一线摸爬滚打、吃苦肯干。

  一掬收获温暖人心。驻村工作队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一年要在村里住上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群众朝夕相处,跟贫困群众交朋友,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也收获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许。

  “驻村第1天,感觉村里情况比心里预想的要好;驻村第27天,宏丰村村委会在党旗下接受省工会及爱心企业捐助的扶贫资金共计100万元;驻村第50天,1000亩地种植大豆种子的指标落实了,明年村民种啥有着落了……”林甸县四季青镇宏丰村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省人大常委会农林委员会林业水利处处长荣丽颖在驻村日记里,记录下了每走一步的努力与收获,这些收获,未来都将直抵贫困户手里。

  今年7月12日中午时分,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克利镇四间村传来一个令人震惊而悲痛的噩耗:51岁的驻村扶贫队队员、泰来县水产总站渔政股股长胡滨在脱贫攻坚一线,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扶贫岗位。就在胡滨去世前的半个小时,他还在紧张地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工作。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现在是农忙季节,中午去各家各户能找到人,这样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三千多名驻村“第一书记”,甘把青春献黑土,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机关干部变身村里第一书记,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三千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奔波在农村基层和脱贫一线,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翻看“第一书记”的履历簿,可圈可点、令人欣喜:来自省妇联、驻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绍文乡民乐村“第一书记”王彬带领村“两委”纠正村务不公开、办事不透明问题,帮助村民发展致富,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使一个上访不断的落后村发生明显转变;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冷菊贞在地处偏僻、土地贫瘠的饶河县小南河村,开发了滑雪、农家乐、开耕节等民俗旅游项目,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渐渐有了知名度,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近日,由于个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业绩突出,我省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龙江县龙兴镇新功村“第一书记”陈宝发,获得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殊荣。这一奖项,全国仅评选10人。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些年,通过积极整合资源,我省组建“驻村第一书记联合会”,广大“第一书记”群策群力,让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2017年春节前夕,联合会组织80多名第一书记参加“绿色食品年货节”活动,第一书记为贫困村代言,现场推介销售,产品卖得异常“火爆”,一周时间销售额达220多万元。截至目前,各级选派第一书记争取扶贫项目4680个,协调落实资金8.7亿元,帮助销售贫困村农产品2100多万元,去年全省实际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实现46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儿女,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众人拾柴火焰高。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保障,好政策一轮接着一轮,各行各业也都动员起来,投入力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在低保兜底方面,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省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在助学助教方面,省教育厅提出“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团省委发起的“金秋助学”希望工程筹集到1000万扶助款。

  在基础设施方面,省交通厅与农发行签订战略协议,扶贫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全省28个贫困县,已有18个县与农发行签订合作协议,整合涉农资金13.23亿元。

  在科技富民方面,省农科院向全省28个贫困县赠送《现代农业新技术系列科普动漫丛书》等科普作品,总计4.9万册(张),为农民发展种养殖业配好“营养餐”。

  在金融扶贫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27亿元,同比增速32.1%,实现了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的有机结合……

  我省计划用三年时间,让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喝上安全水。今年,全省计划投资约19亿元,解决饮水不安全贫困人口约13万人,受益人口233万人。

  社会扶贫,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年以来,全省参与扶贫的公有制企业483家非公企业1606家、军警部队183个、社会组织3013个、各界人士15436人,结成帮扶对子16588个,资助贫困户49921户、贫困学生3.36万人。直接投入资金4.33亿元,引进资金1.76亿元、项目267个、人才800人、技术123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医疗卫生等项目765个,修建校舍25所、文化体育场所176个、村办公场所70个,受益贫困户8.23万户。

  涓涓细流,汇而成海。调动一切可以为之所用的积极因素,既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向贫困地区汇聚,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日益凸显。

  (七)史上最严格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把标尺亮出来,把规矩立起来,把导向树起来,用“严管”换“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军中无戏言。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

  ——多种监督手段齐“上阵”,揭短亮丑、发现问题不含糊。

  从严从实,是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态度。

  “严格监管各类资金,让基层干部和群众了解扶贫资金使用投向,防止出现资金滞留滞拨、违规使用、骗取套取等问题发生。”

  “用于老百姓的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动,扶贫专项资金严格管理的纪律一条一款都不能破,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字字千钧、令人警醒。

  认识到位才会行动自觉。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工作,多种监督手段一齐“上阵”: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作用,不间断、多批次、全覆盖地对脱贫攻坚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行动和专项审计;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通过专项视察、专题询问、议政协调、谏言献策等形式,反映社情民意,帮助发现问题,监督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诉必应、有疑必答、有错必纠,督促各地各部门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整改督导作用,揭短亮丑、发现问题,跟踪问效、办结销号,确保脱贫攻坚实效。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让问题早早被发现、被纠偏、被整改,让脱贫攻坚少走弯路、多见实效。

  ——以精准扶贫导向,加大考核力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数字脱贫”。

  动员千遍,不如考核一次。脱贫攻坚的关键是精准,考核也要精准。针对扶贫的专项考核,必须精准到位、细致到点,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工作成绩的准确评价,对干部工作能力的准确把握。

  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第三方评估……好比身体扫描仪,照见病灶,显影积弊。具体工作中,在各贫困县自查自纠基础上,实行市级交叉检查,省级数据比对和严格检查验收,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总结经验,还要提出建议,达到考真考实、互为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借鉴国家实行第三方评估经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精准识别退出、群众满意度、资金绩效、减贫成效等进行评估考核,做到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市(地)、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评价重要依据,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参考,让真干假干不一样,谁干得怎么样一目了然,对考核评定为C等次的,要对市、县分管领导进行约谈;D等次的,约谈党政主要领导,督促其尽快改进工作、扭转被动局面。

  考核不是目的,推进工作开展是考核的意义所指。不折不扣、一丝不苟的真考核、狠考核、全过程考核,才能保证脱贫的成效真实可信,才能让脱贫攻坚的每一份成绩,经得起群众体验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终身问责”,警钟长鸣,斩断“乱伸之手”。

  如果说全省上下党员“总动员”,形成了脱贫攻坚一往无前的合力,那越织越密的问责之网,则是对这股合力能否发挥最大效力的“体检”:好比“紧箍咒”的约束机制,让有“非分之想”者“想都不敢想”;类似“拒妖圈”的考核红线,让“心口不一”者“原形毕露”;“动辄得咎”的问责机制,让“胆大妄为”者“束手就擒”。

  监督考核在前,亮出红线;执纪问责在后,绝不手软。脱贫攻坚的澄澈世界里,容不下一丝尘埃。

  贪腐已实属不该,向扶贫资金下手,尤其罪不可恕,必须念好“紧箍咒”、亮出“杀手锏”。继早先出台的我省《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办法》,对在脱贫攻坚中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实行终身问责。这是对党员干部监督考核的再加压,既充分表明了黑龙省委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信心,又以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省农委原副主任,省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张希良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今年7月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扶贫领域案件67件、环比上升15.5%,查处违纪干部101人、环比上升62.9%,对9名履行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其中省管干部4名,集中通报了12起典型案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龙江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一定要以决战决胜的坚定意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推动振兴发展实现新跨越!”这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的,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一千个日日夜夜。中国东北角的这方水土这方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决策部署下,咬定目标、勠力攻坚,一定能决战决胜,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作者:徐明辉滕嘉娣常春晖)

(责任编辑: 所双雨 )
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山西省社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借势电商 探路长效扶贫
  利用电商平台,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让农民增收,供销合作社
市残联实施“精准脱贫、贫困残疾人增收行动”情况综述
在哈市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中,共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9977人,占哈市持证残疾人总数250239人的4%,占全市761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习近平: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哈尔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