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掀海外投资热潮

21.06.2014  17:49

  近一周的时间,中国人在海外投资置业的消息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颇有展开“全球攻势”的感觉,引发外媒关注。从大举购买美国高尔夫球场,到加速收购德国知名家族企业,再到收购巴黎“香街”五星级酒店等各国地标建筑,这些曾几何时看起来与中国毫不相干的事物,如今为中国商人与企业坐拥。对此,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正在加快,投资地区与行业的多元化也将成为常态。中国人对外投资行为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

  法国波尔多近百家酒庄归属中国商人

  从波尔多散发出来的法国葡萄酒的香气陶醉着万里之外的中国买家们。2008年以来,络绎不绝的中国买家们对波尔多酒庄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波尔多工商会总理事多米尼克-巴宾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波尔多地区约有8000家酒庄,其中83家由来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人士持有。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当地葡萄酒第一大进口国。

  波尔多一家法国中介公司负责人米歇尔说,近年来,投资者的兴趣已经发生了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对生产和销售葡萄酒产生兴趣。“我们最初接触到的投资者都很不专业,他们购买酒庄,只是因为喜欢酒庄的建筑,而对葡萄酒却没有多大兴趣。

  据法国《西南报》报道,6年前,拉图拉甘酒庄被中国龙海集团收购,拉开了中国投资者海外收购酒庄的大幕。这笔交易的负责人正是波尔多地产代理商A2Z公司的丹尼尔·卡尔玛涅。在他看来,波尔多酒庄的“好时光”正在逝去。

  针对目前的“中国收购热”,丹尼尔指出,“中国投资者对波尔多酒庄仍抱有兴趣,但目前的成交量很少。截至去年,每周我都会接待3到4名中国人。我陪他们到波尔多,带他们参观葡萄园和酒庄。之前确实有一股‘收购热’,如今却缓和了许多。毕竟,严苛的公司法和天气风险‘挫败’了部分买家,还有一些人不了解酒庄运作。”他强调,“收购酒庄的中国人越来越‘低调’,他们反感大肆宣传,不过每次仍会引起媒体关注。

  在丹尼尔眼中,中国投资者看重的是“波尔多”这个名号。“事实上,波尔多酒在法国并不好卖,但在中国却恰恰相反:原本3到4欧元的酒能卖到20到30欧元。”他说,“中国人希望借助投资酒庄,赢得一个能在华增值的品牌,然后开店铺、办些小型沙龙。

  中国投资者抄底美国高尔夫球场

  法国波尔多酒庄里的佳酿还没有品尝完,一些中国投资者已经开始走出酒窖。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投资者正在迅速地把高尔夫球场纳入他们规模不断扩大的美国投资组合中。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6月14日报道,近日,拥有超过6亿美元净资产的中国前经济学教授杜厦等中国富商开始对有钱有闲群体的传统休闲项目高尔夫产生兴趣。但业内认为,他们正在进入一个已经过剩的产业,这个产业早在“大衰退”之前就因美国人对高尔夫的兴趣下降而走下坡路,甚至纷纷破产。

  中国投资的涌入让一些高尔夫俱乐部恢复了元气。报道认为,中国的投资标志着亚洲投资者的第三次高尔夫球场购买浪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收购狂欢让大多数日本买家损失惨重。金融危机则让10年前购买南加州高尔夫球场的韩国人和韩裔美国人至今手足无措。

  不过,与之前的日本和韩国投资者不同,中国人是“抄底”购买。文章称,无论如何,中国人认为美国球场目前正是“跳楼价”。去年以150万美元买下某美国球场的中国投资者说:“这要是在中国得掏1500万美元。

  德国著名家族产业被中国买家收购

  曾经只为宫廷制造钢琴的福里希被中国买家收购。这家以血统纯正为傲的家族企业让德国知名媒体撰文发表感慨。德国《经济周刊》16日称,越来越多的德国家族企业被收购,其中中国企业收购的步伐最快。

  《南德意志报》经济版此前以福里希钢琴的身世变迁,描述了时代的变化。“德国钢琴制造业家族一个接一个退出行界,或者被收购,或者部分在中国生产。从中国进口的钢琴几千欧元就买一架,完全在德国生产的钢琴则要四五万欧元。40年间,德国钢琴年产量从大约3万架降到1万架,其中三分之二出口,目的地常常是中国。

  该文无不伤感地回忆道:“曾几何时,福里希家族只为宫廷制造钢琴,他们家里有着自己的音乐厅。哪位钢琴家可以在他们制造的钢琴上演奏音乐,由福里希家族说了算。高雅的歌剧院使用他们的钢琴,现代歌星如丹弗(John Denver)和迪亚蒙德(Neil Diamond)也非常喜爱演奏福里希钢琴。

  “162年前在莱比锡诞生的家族企业希望中国人出一臂之力,使积蓄了5代人的造琴艺术不致全部丢失。”文章写道。

  德国曼海姆大学中小型企业研究机构预测称,德国家族企业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70%至75%下降到目前的约50%。这些中小型家族企业多属于高科技领域,以科技和产品研发著称,是德国出口的主要动力。

  德国维滕大学家族企业管理教授冯施利普认为,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愿接管父亲的企业,他们见过父辈为企业所付出的代价,“孩子们想要一种不同的生活。”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后代更希望另起炉灶创业。

  《南德意志报》称,许多德国企业愿意“”给中国公司还有一个原因是,看重中国市场。目前陷入困境的福里希钢琴集团,其家族就希望中国人来拯救。普华永道中德业务管理人奥托表示,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也是中方投资人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据咨询公司安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013年,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公司共收购了25家德国公司,收购较前几年更为频繁。《法兰克福汇报》称,德国小型家族企业埃玛格公司被中国公司收购后,不但走出财务困境,而且扩宽了亚洲市场。而中方合作者也从德国企业所掌握的技术知识中获益,推进自己的工业研发水平。

  万达集团买下马德里地标建筑

  香港开源控股17日宣布,以3.44亿欧元收购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万豪酒店(Marriott),这家酒店是属于法国房地产公司MCE PropCo的产业。开源控股计划把酒店作为高端选择推荐给中国游客。

  法新社报道,这家专业经营能源和钢铁的中国企业,拥有吸引中国高级客户的野心。收购的万豪酒店位于著名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万豪酒店”位于一幢建于1914年的建筑物内,拥有167间普通客房、25间套房,以及位于酒店七层占地600平方米的会议室。

  这家酒店位于凯旋门附近,周围奢侈品和大品牌的店铺林立,吸引大批中国富豪前来。酒店目前的客人主要来自北美洲、中东和欧洲。过去三年来,酒店的入住率为88%。为了提高入住率,开源控股在股市的新闻公报中表示,“集团认为将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多的努力。

  如果巴黎“香街”上的五星级酒店还不够“惹眼”的话,那么以下中国人拥有的外国地标则足够“醒目”了。

  万达集团6月6日证实,花费2.65亿欧元购买马德里地标性建筑红白相间的西班牙大厦。它是马德里四大楼商业区中的最高建筑之一,也是西班牙20世纪建筑的典范。1953年建成后至1957年被马德里塔超过之前一直是西班牙最高建筑。

  据法新社报道,西班牙大厦自从2008年以来空置,这也是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溃的象征之一。西班牙因房地产市场崩溃进入了双位数的经济衰退,几百万人失去工作。

  此外,美国纽约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和通用大厦、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劳埃德大厦等也已纷纷为中国商人坐拥。

  视点

  中国人对外投资“各取所需,各有所爱

  “将来在法国、意大利乡村甚至美国大城市郊区,我们要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房主,无需太过见怪。”莱坊全球研究主管利亚姆·贝利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法国酒庄和美国高尔夫球场也好,德国家族企业也罢,抑或世界各地听起来与中国并不相干的地标建筑,在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预测副总监刘倩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对外投资多元化的表现。未来,这些名字将越来越多地与中国企业发生关联。

  刘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总体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35%的增长率上升。业内预测,在接下来5年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超过外商对华投资。

  人们所看到的现象也植根于这样的剧变之中。刘倩说,中国对外投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从自然资源到技术,从非洲到欧洲,选择的行业和国家都在更加多元。

  为何中国人和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看起来总是扎堆?其中有无不理性的成分?对此,刘倩认为,这只能用“各取所需,各有所爱”来解释,“对于投资者的效用并不一定只能用钱来衡量。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确有企业不够理性。“所有的对外投资和并购的风险都非常高,中国就像开始学步的孩子,摔跤是肯定的。”刘倩说,决定对外投资之前的研究和功课不足,对具体的国家、行业、企业的分析不到位会造成这种情况。

  10多年前,日本也曾疯狂展开全球并购,然而最后损失惨重。对于担心中国步日本后尘的说法,刘倩说,中国与当年的日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过,这也提示中国政府要把自身经济发展好。

  尽管贝利提醒世界,未来在欧美的农村里见到中国的房主不足为奇,但是,看起来,目前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还是更喜欢城市中的投资。以房地产为例,第一太平戴维斯的调查显示,欧美有钱人拥有的房产中,64%位于城市,15%位于市镇及郊区,剩下21%则位于湖滨、乡村度假区以及滑雪胜地。与此同时,亚洲富人拥有的房产中,95%位于城市,只有2%位于市镇及郊区,只有区区4%位于湖滨、乡村度假区以及滑雪胜地。言下之意,中国人投资还有更加休闲与浪漫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