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 从南泥湾走来

24.12.2015  09:55

  

 

  新疆兵团农七师前身二十五师七十四团战士拉犁开荒 

   

  原南泥湾农场小麦育种试验成功景象 

  

 

  内蒙古海拉尔垦区免渡河农场进行机收作业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陕北民歌,传唱的正是中国农垦事业的“第一犁”。

  1939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战事紧急,物资匮乏。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高歌猛进南泥湾。几年间,荒无人烟之地变成了“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丰饶粮仓,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场——光华农场由此建立,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从这里开始起步。

  七十六年风雨同行,春秋华章。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农垦为国家保供给、为边疆保安宁的使命始终未变。一路走来,农垦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强调,要发挥新形势下农垦的重要作用,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李克强总理在视察黑龙江农垦时指出,农垦基础较好,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大型农业机械,探索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等模式,发展精准农业,形成规模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农垦改革翻开新的篇章,中国农垦事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几代农垦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私奉献,让荒原变粮仓,让戈壁变绿洲,让滩涂变良田,让野岭变胶园 

  在我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千里沃野,稻花金黄;在西北边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良田纵横,瓜果飘香;在南海明珠海南岛上,孕育着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林……几代农垦人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屯垦戍边,保家卫国,成就了祖国辽阔大地上的丰饶富美。

  “新中国的荒地都包给我干吧!我这个农垦部长有这个信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共和国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向中央提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中国垦荒史上最雄壮的一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转业官兵背着行李,有人还携妻带子,徒步走向没有路没有村落的荒原,边走边唱着豪迈的歌……

  来自中央警卫师的任增学就是这十万大军中的一员。转业时,他放弃留在国家机关当干部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北大荒。一天,在853农场,他开的拖拉机压碎冰层,掉进被称作“大酱缸”的泥潭。他三次潜入冰水,把铁钩挂在拖拉机上,终于用绞盘机把拖拉机拉上来,自己却变成一个“冰人”,完全失去知觉,再晚一会儿,雁窝岛上就会多了一座坟墓。

  在垦荒的岁月里,像这样的危险和艰难始终伴随着每一个垦荒人。第一代农垦人正是在新中国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用生命成就了让世人惊叹的旷世奇迹。是他们,把荒原变成粮仓,把戈壁变成绿洲,把盐碱滩涂变成良田,把荒郊野岭变成胶园!

  在西北边疆,农垦人不仅在荒漠中屯垦,还肩负着戍边的重要责任。茫茫戈壁,荒无人烟,这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要在这里垦荒,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1950年,王震将军在地图上沿南疆公路到库尔勒之间划了一条红线,命令驻扎在这里的18团将士把这条红线变成水渠,把冰川水引下来。

  仅仅1年时间,这条全长41公里的水渠就修建完成,放水典礼那天,库尔勒全城百姓都来见证这一戈壁滩上的人间奇迹。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赵予征回忆:“那真是吃尽了人间的苦头,那些艰难岁月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历史不会忘记,黑龙江、新疆等垦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19亿斤;在“文革”那样混乱的年代,农垦人为全国人民度过危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耕耘者数十年如一日。六十多年间,农垦人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粮食、棉花、天然橡胶、乳品、糖料等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农垦还领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建不同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区600多个,并与地方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开发园,形成了垦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驻守边疆的数百个农场,一方面带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在稳边固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中,坚守每一寸国土……

  一路走来,农垦人做出的历史贡献,始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新时期,农垦人一如既往,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传统和优势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农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垦的领导,始终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农垦人奋力前行的坚强保障。

  看到今日农垦新貌,老垦荒者、我国第一代女联合收割机手刘瑛感慨万千:“农垦人把荒原变成了良田,把垦区当成了家园,屯垦戍边,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做出了最大的担当!

   不可替代的“国家队  

  ——总量不大作用大、份额不大贡献大、块头不大地位高,在保供给、稳市场及维稳戍边上始终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己任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国为此制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有农业经济发挥着关键作用。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集中代表,地位不可或缺。总量不大作用大、份额不大贡献大、块头不大地位高,战略性、先导性、公共性,是农垦的鲜明特征。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缔造的屯垦戍边、保障供给的特殊组织,农垦的职能定位始终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己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成为最重要的禁运物资。1951年,党中央做出决定:“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

  种橡胶首先要有种子,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为了在胶果成熟时采到宝贵的种子,官兵们把战场上对付敌人的劲头都使出来了,夜里提着小马灯寻胶籽的营长被毒蛇咬伤,昏迷倒地;发着高烧的战士符亚福,体力不支昏倒在胶树下……1952年9月的一天,暴雨如注,河水猛涨,陈金照为了把胶籽及时送到河对岸的中转站,不顾湍急的水流,奋力游向对岸,就在离岸边不到10米的距离时,一个巨浪打来,陈金照瞬间被洪水吞噬……

  当时,国际植物学权威观点认为,最北端超出北纬17°,橡胶就不能生长,我国被排除在天然橡胶种植区外。然而,农垦人用生命和智慧再次创造了奇迹。我国天然橡胶史上第一个胶园——琼安胶园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这是中国橡胶史上的创举,更改写了世界橡胶种植区域的范围。如今,橡胶树已在我国北纬18°至24°地区大面积种植,农垦人还把橡胶厂开到了世界第一橡胶生产大国泰国,走上了国际合作的发展之路。

  “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对于这一职责,农垦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成为重灾区,市民人心惶惶,甚至出现抢购风潮。晚上10点,接到任务的黑龙江农垦连夜生产大米,从第二天起,连续7天发往北京共15趟粮食专列,迅速稳定了北京粮食市场。

  2008年春节前夕,冰雪灾害来袭,市场上蔬菜供应紧张,价格暴涨。宁夏农垦毅然放弃一时之利,按照平时价格紧急供应银川市场,每天向银川市场供应粮食、蔬菜、奶、肉等数百吨,使银川市场春节期间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得到稳定,供应得以保障。

  如果将农垦放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粮食总产排第四,棉花总产排第二,肉类和水产品总产分别居第十五和第十三位,农垦这块“压舱石”保供应稳市场的能力举足轻重。

  农垦不可替代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产业化经营能力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承担着现代农业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义务,其辐射引领周边地区农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它在农业对外合作和开发领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更加广泛、合作层次不断升级;它是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共拥有边境农场276个、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5.5%,所处边境线长5794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长度的1/4,边境农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处在抵御外来势力渗透和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在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可比拟的经营优势  

  ——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结合,避免了“统和分”两个主体间的缺位或越位 

  金秋时节,来到祖国的东北大粮仓,丰收的稻田汇成一片金色海洋,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穿行,一会儿功夫就把数百亩稻子收完,“”进去的是稻秧,“”出来的是稻粒。

  “农场职工种地可轻松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是最先进的,场里统一购买,到了打药防虫的关键时节,场里会组织统防统治、航化作业,我只到地头看着就行了。”友谊农场的职工张国军说。虽说轻松,但张国军也不敢懈怠,毕竟收成好了坏了、效益高了低了,都是自己的。

  有“”有“”,组织化程度高,这是农垦不可比拟的优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垦开始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把地承包给职工经营,农场则集中力量做单个职工无力办成的事。这一变革既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打破了大锅饭的弊病,又保留了农场“”的组织优势,避免了“统和分”两个主体间的缺位或越位。

  机制畅通了,效率提高了。大规模、大机械、大科技、全产业、对外合作全面开花,无不彰显着农垦引领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作用。

  大规模——农垦耕地面积9364万亩,约占全国的4.6%,虽然绝对比重不大,但相对集中连片、人均面积大,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6公顷左右,有的家庭农场高达100公顷,远高于全国户均规模,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优势。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农垦机械化提供了条件。2014年,农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4%,超过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近26个百分点。

  全产业——农垦不断延长加粗农业产业链条,优质稻麦、棉花、非转基因大豆、乳业、种业、糖业等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产业已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为主,煤炭、石油化工、机电、纺织服装、橡胶及塑料加工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体系。

  大科技——农业科研基础雄厚,全国农垦系统有科研单位368个,从事农业科研人员共39755人。科研成果丰厚,如中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快速经济地培育良种公牛和高产母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航空作业技术和农业航空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农垦系统已形成以农场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集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服务和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为一体,具有农垦特色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对外合作——农垦系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在海外分布广,目前已在4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13个境外企业和发展项目。境外农产品生产年实现境外产值近240亿元、利润17亿元。“走出去”的领域从最初的粮食、天然橡胶扩展到糖业、乳业、食用油等作物,从单纯生产环节延伸到加工、仓储、物流等。农垦大型企业集团资本运作能力不断提升,上海农垦光明集团收购世界第二大谷物食品生产企业英国维他麦公司60%股权,是我国食品业至今完成的最大一宗海外并购项目。

  近年来,为增强竞争力、争夺话语权,农垦提出了联合联盟联营“三联”战略,朝着农垦国际大粮商的目标迈进;农垦还积极推行品牌化战略,相继成立了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中国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联盟和中国农垦乳业联盟,进一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农垦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树立起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014年2月,已是87岁高龄的原中共阜阳地委书记、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陈复东,79岁的安徽省行政学院原院长庞振月,以及73岁的安徽省农经学会会长、原安徽省农垦厅政策研究室主任陈进等3位老同志向汪洋副总理呈报了《关于加快我国农垦事业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农垦改革建言献策,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高度重视。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虽然已退下来多年,仍然关注改革开放的民族复兴大业。”曾在农垦系统工作了18年、作为《建议》主要起草者的陈进始终心系农垦发展与改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垦曾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和将来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农垦遇到了困境,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自身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管理体制和机制亟待创新。因此,亟须国家通过顶层设计,用改革来化解矛盾、清除障碍,增强农垦对农业战略产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农垦在国家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农业部党组对深化农垦改革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顶层设计做出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激发活力,农垦改革再出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对农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农垦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新时期农垦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农垦改革的号角。针对经营机制不灵活、社会负担沉重、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中央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那么,具体怎么改?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农垦改革的目标是搞活国有土地。”《意见》强调,允许农垦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有序开展农用地抵押、担保试点,稳步推进土地资源资产化,开启了农垦土地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意见》也强调要求试点先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永忠举例说,2011年,宁夏农垦采取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方式发行了宁夏第一支农业企业公司债券,共募集资金1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短缺压力,葡萄种植、奶牛养殖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葡萄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4.3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13.2万亩,成为全国单个企业拥有葡萄基地面积之最;奶牛存栏由2010年的2.97万头增加到2014年的5.2万头,成为自治区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盘活土地资源为农垦发展带来新的引擎,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垦区层面,集团化仍将是主导方向。目前全国35个垦区中,17个垦区基本实行了集团化改革,2014年,集团化垦区生产总值和利润分别占全国农垦的63.3%和91.3%。

  广东历来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与模式创新始终走在前列。谈及释放市场活力,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党组书记雷勇健说:“在集团化改革中,广东以创新驱动、走出去发展、产融结合及‘互联网+’四大战略为支撑,狠抓天然橡胶、蔗糖等农业生产不放松,注重培育农产品物流及电商营销新业态,创新思维搞活旅游服务业,进而反哺农业。”

  然而,放眼全国垦区,集团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改革中对有条件的垦区整建制转换管理体制,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国有农场归属市县管理的垦区,有条件的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产业特色明显的可以联合组建农业产业公司,探索自下而上的垦区集团化改革路径。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也是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要从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逐步过渡到一个机构、一块牌子,全面实行集团化企业管理。

  从农场层面,将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农场办社会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农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激发了经营活力。此次改革,将进一步明确农业职工与国有农场之间的关系,二者是有具有劳动关系的债权关系,不同于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关系。此外,要强调“”的功能,不能将土地一租了之,农场要在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等方面发挥特殊优势,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直接关系到国有农场市场主体地位能否真正确立,国有农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能否得到全面提高。”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春江说,2008年,江苏农垦全面推行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内部分开,在垦区18个农场全部设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人、财、物相对独立,实行单列财务管理,费用开支按预算执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依法授权委托管理,还在18个农场社区设立了100个左右的居民委员会,发挥居民自我管理作用。

   坚守底线,构建“三大”格局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建成一批大型粮棉糖胶乳种子生产供应基地,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在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和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上,我们的思路愈加清晰。”首农集团(北京垦区)党委书记张福平说,要立足首都北京,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农业企业集团。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有限公司经理葛建军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时要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牧场提高管理水平,研究控制成本,提升单产水平,让牧民都能富起来。

  无论是张福平,还是葛建军,他们都怀揣一个梦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让农场美起来,让牧民富起来。而实现这个梦,就需要用改革来推动。

  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创新农垦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普遍建立垦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壮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垦在现有基础上建成一批稳定可靠的大型粮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牛奶、种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保民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职工收入是头等大事,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汪洋副总理强调,农垦改革必须要坚守三条底线:“决不能把公有制改没了、把农业改弱了、把规模改小了。

  农垦充分发挥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就要构建“三大”格局,即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大基地——根据各垦区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发展水平,可将全国农垦大体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布局。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垦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兵团、广东、广西、海南、江苏、安徽等垦区,重点是保障粮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胶和种子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保障大中城市食品供应和市场稳定的垦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垦区。三是保障国家边境稳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垦区。包括新疆、黑龙江、广西、云南等垦区边境农场,重点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发挥好维稳戍边和抵御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等职能。湖北、湖南、贵州等垦区位于沿江沿湖、草原湿地和山区林区的农场,重点是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功能。

  大企业——农垦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特别是北大荒集团、光明集团等年营业总收入直追世界500强的企业,农垦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成为农垦国际大粮商。他们既不能等同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农业跨国公司,也不能等同于发达国家以对外倾销富余农产品为目的的国际大粮商,而是要真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国际大粮商。

  大产业——发挥农垦企业集团优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率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垦企业加快粮食晾晒、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发展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垦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布局,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农垦企业品牌建设。

  改革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农垦在改革的铿锵足音中,定当一如既往、不辱使命,在新时期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垦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国有农业企业改革成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也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打造一支力量与国际跨国公司进行抗衡、取得竞争优势,更是关系到能否掌握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动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