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浮出水面 重点发展10大领域

26.03.2015  12:4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业内普遍认为,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指明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有望引入“互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思路,而具体的实施路线图也已基本成型。

  亮点顺应“互联网+”趋势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业内普遍表示,“互联网+”概念,在两会期间和“中国制造2025”同时提出,本身就值得关注;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明确了顺应“互联网+”概念,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有望引入“互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思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此前就表示,“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工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也注意到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据估算,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苗圩还强调,“互联网+”具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目前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环节和售后服务、采购环节,如B2C和B2B;今后在制造环节将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和全新的生产方式。

  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是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互联网+”将以此激活中国制造业,并对中国经济升级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在线化、数据化,实际上是从增量到存量的改革路径,互联网融合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这两支力量融合在一起将创造新的、更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并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

  路径重点发展10大领域

  此次常务会议还明确,“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苗圩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我国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据这个思路,在中国工程院的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随后工信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工信部会议则透露,10大重点发展领域是根据我国制造业现有情况和优势确定的,除了推动我国急需的技术和领域发展外,还会继续促进目前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以此确保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和未来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此前表示,中国制造业一度出现“脱实向虚”的危险倾向,存在资本游离、人才流失、要素转移、效益低下等问题;而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还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等。因此,“中国制造2025”适时地提出未来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无疑是给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规划出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博时基金研报表示,中国不少产业仍处在工业3.0阶段,如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技术路线和标准也有待制定统一,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则将成为工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支撑后续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此次常务会议同时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据此,“中国制造2025”的后续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其中将包括各界关注的财税、金融、人才政策。

  事实上,“中国制造2015”提出后,业界专家就提醒,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任重道远。从国家层面来看,应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制定相应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推行绿色制造。

  屏蔽此推广内容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晓还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实现中国版的工业4.0,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德国的人才培养经验值得学习。但在目前的数字化时代,不推荐德国在1880年工业化初期建立的“学徒”体制。而是应该根据目前技术快速更新的趋势,建立与职业并行的终身教育体系。因此可以学习德国,建立一些特殊的职业学校,或是与职业相关的大学课程,并以此形成与职业结合的终身教育。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还需要加快以宽带、无线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公路、铁路为代表的物流网络、传统金融机构、能源设施和零售网络,是传统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宽带、云计算中心、互联网金融机构等软硬件设施,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未来应给予发展支持,进而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支撑。

  对此,工信部近期表示,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出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此外,工信部还表示,将制定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