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包打响3.0战役
“全球服务外包已进入了3.0时代,国家、城市、园区、企业等服务外包产业链的重要参与方,在成本、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全球交付能力等方面已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6月15日,2014全球服务外包大会在青岛举行。会上,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表达了上述观点。
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万连坡在会上透露,2014年1~5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5248份,合同金额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5%;执行金额27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37.1%;执行金额18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7%。
中国外包保持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不过,在这些亮丽的数字背后,中国外包同时还面临着新老对手竞争加剧、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
在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看来,当前的情形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此发展服务外包必须要有紧迫感。他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欧美国家将有4500亿~7000亿美元的服务转移出来,中国必须抓住机遇。未来要加强金融、保险等离岸业务,以及机器人[-3.28% 资金 研报]软件、精密仪器等高端外包业务。
骞芳莉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从外包商到管理服务商
中国服务外包正处于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境地。魏建国表示:“我们前面有印度、日本、韩国等老竞争对手在继续发力,后面有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新兵在抢占外包这块市场蛋糕。目前,服务外包正在从欧美转移出来,如果中国不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就永远地失去了机遇。”
与此同时,魏建国还称,信息不灵通,缺乏商业媒介红娘,没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等,一直制约着中国外包的发展。
提到专业人才,一位负责北美市场外包业务的人士表示,相较印度工程师,中国工程师更加含蓄,懂得八分,可能只讲两分,在发包方面前缺乏表现力,容易错失良机。“酒香还怕巷子深”,因此,中国外包从业者要学习印度,提升从语言到商务谈判的综合能力。
除了人才优势外,印度服务外包正在从被动的外包商角色向主动的管理服务商角色转变,这也是很多中国外包商正在努力的方向。骞芳莉表示,印度外包企业正从BPO(业务流程外包)向BPM(业务流程管理)转型,这种转型升级方式,本质上是从服务向知识产权引领下的增长转型,利用不变化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自己的服务外包产业形象从低成本的目的地向创新中心提升。
发挥好中国的优势
在万连坡看来,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服务外包正在加速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转移,成为新兴经济体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
的确,信息技术外包(ITO)仍在我国整个服务外包中占据主导地位。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5月,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占比分别为53.3%、32.5%和14.2%。
骞芳莉指出,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为此,她给出了两组数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为1083亿元,在网络经济总规模中占比达到18%,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与此同时,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则预计2017年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24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27%。“随着3D打印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服务外包的新业态正不断涌现。”骞芳莉表示。同时,她还称,服务外包呈现跨界融合趋势,包括制造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的融合、农业与服务外包业的融合等。
为此,骞芳莉认为,发包方更加重视利用外包实现自身业务流程的调整和转型,需要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发包方更加青睐利润分享协议、激励型协议、共享风险回报协议等新的定价模式。
上述北美市场外包人士认为,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可能会超过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要利用好中国在电商或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将好的商业模式拓展到海外。
本文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网”: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 原文地址: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4-06-20/171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