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能走印度的老路
2006年以来,中国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轰轰烈烈地开始发展服务外包产业。8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在一些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2006年商务部订下的战略目标——“千百十工程”。21个示范城市已经成倍地超额完成任务;服务外包的企业数量也几十倍于当初的指标;只有一个重要指标——成百家跨国公司持续大额度地向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包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可否认,这个指标反映了我们急于求成的迫切心情,但更多是由于对服务外包产业缺乏实践经验,容易犯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毛病。还有就是印度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成功案例,容易简单模仿,盲目而起。
8年来“跟风”的浮云已经漂浮过去,客观的现实正在教育我们,各级从业者不断地反思服务外包的所作所为,总结经验教训,走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服务外包产业之路已经日趋清晰和明朗。
中国没有印度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时运
印度发展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机遇来自于横跨两个世纪欧美国家的“Y2K”危机。在这个当口,信息技术人员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具备几百年欧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厚浸染,人民又有一百多年与欧美国家的自由往来,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文互动条件都拥有。他们很快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批印度信息技术人员涌入欧美国家从在岸开始,深入进军欧美国家的各行各业,从服务设计、流程改造、表单处理、技术应用、客户交流、服务质量、行业标准开始学习,模仿。
20世纪90年代中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印度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展利润率更加丰厚的离岸服务外包。可以这样说,“千年虫”的时势,造就了印度对欧美国家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而作为知识经济的服务内涵所具有的开放性、模仿性以及可追溯传承性又使他们在与欧美国发达国家客户不断互动中,牢牢把握客户需求,不断成长和提高,在服务价值链上持续攀升。印度目前正在利用离岸服务外包的机会和利润反哺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产业,提升国内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中国服务外包是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开路先锋
反观中国发展服务业的现状,既没有离岸服务外包的机遇,又没有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更没有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储备,还加上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去。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中国的服务外包要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的确是任重道远。
服务业占GDP比重中,发达国家占比70%,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50%,中国是44.6%,低于世界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历史过程息息相关。从数字上看,与发展中国家相比,GDP还有5%的空间,这意味着还有几万亿元的经济发展空间。农业和工业都急需转型升级,其中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就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信息化的服务外包是转型升级各行各业专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便捷之路,更是加速农业、工业制造业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8年来全力推动的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承接了数千万计美元的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形成了2万多家的服务外包企业群,形成了5百多万人的产业大军,积累了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和专业服务队伍,制定了跨界的各行各业解决方案,这为进一步开拓国际以及国内服务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知识劳动力基础。不同于农业、制造业技术的物化特征,服务的知识经济具有特殊的开放性、模仿性以及可追溯传承性,这样的信息技术和专业服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流程、标准、文档等可以复制、拷贝,轻易地转移到其他服务市场,包括开拓国内服务市场以及新兴国家服务市场。这将是中国持续保持快速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
雄厚的制造业提供了扩展和攀升的基础
中国长期发展以物质为基础的产品制造,除去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弊病外,恶性竞争的盲目生产造成巨大的产能过剩,使得产品质量低下,企业盈利减弱,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严重疲软。众多企业陷于低水平的价格恶性竞争困境,商业模式缺乏知识和经验积累、传承和提升,缺少对客户需求深刻的认识,无视客户服务理念。
然而以转移高端技术为主的服务外包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包括农业、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将产品制造与为终端客户服务相结合,形成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经过服务外包与产品制造商的充分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盈利模式。这样的融合过程即为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发展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具有无与伦比的潜力
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和专业化服务,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客户,不但传递和转移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结合着相应的行业内容,包括业务流程改造优化,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甚至相关市场的重要信息。比如中国著名CRO(研发合同组织)企业——无锡药明康德就是一个离岸服务外包转向国内市场的典型例子,无锡药明康德从事欧美医药研发外包10余年,期间学习美国新药研发的流程、知识和经验,大大地提高了新药研发的能力,建立了一支世界一流新药研发全流程的团队。从3年前开始,大量国内新药研发的公司纷纷要求无锡药明康德利用他们在欧美服务外包中积累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他们开发大量中国的新药。
中国的产品制造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服务外包途径,学习、传递和转移发达国家在不同行业中组织架构、战略规划、流程优化、质量管理、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流程、经验等,进一步地在产品制造流程中加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服务新内容,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日外包不可取代
服务外包与文化、习惯密切不可分的,中国是日本仅有的服务外包重要基地。日本由于“少子”的原因,知识劳动力非常匮乏,必须依靠中国巨大人力资源作为维持其经济发展的依托,中国几千家对日外包企业已经成为日本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服务资源。同时,中国对日服务外包成为人力资源的供应地,同时也能从对日服务外包业务中积累先进知识和经验,不断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新兴国家是潜在的服务出口目标市场中国服务外包出口必须调整方向。对日服务外包规模有限,欧美服务外包能力不足,国内服务外包市场需要行业转型升级的时间。多年离岸服务外包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并不具备承接欧美国家大规模、深入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这不仅是由于语言和技术方面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在人的理念方面差异甚殊,思想、意识、文化、习惯根深蒂固的差异,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习。
不同于产品出口,货物出口主要是满足功能性的需求,文化的内涵较少,而服务则与人的感知息息相关。服务是在不同人群中,通过互动中持续完成。没有十分融洽的环境和气氛,谈不上理解和信任,也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向欧美的大规模服务出口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然而这样的差距并不明显存在于中国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多是中国长期的国际朋友,外交关系也非常融洽和谐的。更重要的是我国每年还有几千亿美元的外援,目前正需要从传统的基础设施援助,转向有益于受援国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服务外包,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专业服务应该成为今后外援的重点发展方向。也可能成为中国服务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
来源:《服务外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