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医学奖

11.10.2015  21:27

  85岁的屠呦呦,这个“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终于圆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教授钮文异说,作为校友,他们对屠哟哟获诺奖感到骄傲,“这是一个不会说英文的女科学家,三无科学家应该让我们反思人才选拔机制”。

  谈及获奖感觉,屠呦呦说,“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屠呦呦获诺奖对中国意味啥?

  屠呦呦的诺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科学界与诺贝尔奖之间纠缠了几十年,曾有文章写到“中国科学家诺奖之路:曾无限接近又渐行渐远”。曾经最有希望的是生于江苏的华罗庚,但因诺奖中并无数学家,最终愿景落空。

  20世纪中期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共计8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崔琦、高锟,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和李远哲,以及药学家屠呦呦。

  这8人中,前6位为外籍华裔,李远哲生长于台湾,只有此次获奖屠呦呦是土生土长的中

  国内地本土科学家。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三无”屠呦呦为何无缘院士?

  对于屠呦呦身上的另一个争议在于她的“名分”。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尽管这是一位在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过世界级最高大奖的科学家,但依旧受人非议。

  传统观念中,院士身份是评判科研工作者成就的有力名牌。而闻名国际的屠呦呦并未得到。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屠呦呦向来低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之后的55年里,除了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屠呦呦几乎没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而在获得国际大奖之前,她已经默默无闻了很多年。

  曾有一篇文章写道:“《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科学家的屠呦呦,只愿意用这本260页厚的学术著作来与世界对话,对于更多其他的,她似乎无话可说。”

  为什么是屠呦呦?

  颁奖词称,“屠呦呦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事实上,关于青蒿素的发现一直是屠呦呦身上的争议点。

  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不需要个人署名的论文,新的发现迅速变成了集体的财富。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据科学界的流传,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拉斯克奖,是因为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

  1978年,研究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地说:北京中药所,1972年12月从北京地区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结晶物,实验编号为“青蒿素I鄄I”,后改称青蒿素。

  在饶毅发表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中,直言“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并表示,在当时的特殊时期,有段时间几乎都不标明作者,特别是个人作者,要么不标作者、要么用集体作者。

  亦有说法称,后来的几十年中,被认为不够“淡泊名利”的屠呦呦成了整个青蒿素研究团队中让人头疼的因素,她个性中执拗

  的方面也慢慢显现了出来。

  拉斯克奖颁奖会后,屠呦呦告诉来访的新华社记者:“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

  之后,《科学》杂志报道称:“拉斯克奖重新点燃一个争议———是否应该把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

  青蒿素研究真的与中医无关?

  诺奖结果公布后,有一种声音认为,青蒿素研究与中医无关。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是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我相信,中国医药将帮助我们战胜危害世界各地人们生命的疾病。”

  最初,国家开展研究任务时,有尝试中草药和针灸抗疟功效的研究小组。因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发现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

  据英国《卫报》消息,在诺奖后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屠呦呦获奖是否是对中药的一次奖励。诺奖委员会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诺贝尔奖委员会称,屠呦呦获奖是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药的启发下,对一种药物的寻找过程。

  《发现者》杂志也以“治疟药青蒿素与中医无关”刊文辟谣。

  互联网上,有人发文表示“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黄花蒿: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据有关部门调查,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黄花蒿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国家有关部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文规定:对青蒿素原植物(青蒿)、种子、干鲜全草及青蒿素原料药,一律禁止出口。

  青蒿素研究为什么能获奖?

  青蒿素研究为什么能获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给出了答案,疟疾防治。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屠呦呦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颁奖词中说,“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