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书店首次大规模装修书籍种类增至13万种即将亮相
黑龙江新闻网讯(记者王雨薇本报记者吴海鸥首席记者张清云摄)16日,孙磊和往常一样,在自己工作了12年的中央书店忙乎着。只不过,这一天,作为文史类书籍主管的她,不是在办公室忙着跟出版社订货、接待读者,而是和同事们一起,推车、搬书。她穿的,也不是印着“畅游书海汲取知识的力量”的绿色工作服,而是优雅的正装白衬衣、蓝裙子,这也是他们的新工作服。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焕然一新的中央书店,预计将于本周末,正式与读者见面。
书店里,有太多人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工作的人更是如此。自中央书店开业就在此工作的常广华说,书店和她的孩子一样,都是她看着长大的;艺术类书籍主管张桂琴说,自己还有8个月要退休了,真的很舍不得。孙磊说,自己最希望的,是19号这天老读者进入中央书店后,觉得样子美了、但味道没变,“还是他们喜欢的家的味道。”
12年前开业时
老员工到学校门口摆摊宣传
16日记者来到书店时,这里正在“大搬家”。原来,为了不影响读者购书,书店的四、五、六层一直正常营业,热销书籍和学生用书还特意“挪”了上来。如今开业在即,他们需要将图书重新打包、分类,然后放到楼层的指定书架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问推车搬书的张桂琴累不,张大姐一乐:“这累啥,我最早在这楼下卖副食。12年前书店开业,我就来这儿当营业员了。那时顾客特别少,读者也不固定,我们就拿着书到公园门口学校、门口摆摊儿宣传,那才叫苦。”张大姐指着身边的常广华大姐说,“她也在这儿12年了,苦的时候也都赶上了。不过我们对书店都很有感情的。像她,刚上班那会儿孩子才几岁,现在都是高中生了,我孩子都上大学了,我们都是看着书店一点点好起来的。现在书店的客流量特别大,尤其寒暑假和开学前,那货就得早早备足了。”说到这些,张大姐一脸自豪。
首次大规模装修配备英语俄语导购
“我们也要‘高大上’”
从确定装修方案、到一点点落实,紧赶慢赶,还是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央书店总经理韩晓光说,这次装修也是中央书店12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装修,“以前,我们是只经营图书的传统书店,如今,我们除了将书籍种类增至13万种,还增加了很多服务功能,比如2楼的水吧、1楼半的餐吧,让大家读书之余可吃个简餐、会下朋友。5楼的多功能厅,有108个座位,去年,中央书店曾邀请张译、陈丹青等名家来签售,韩经理说,如今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多功能厅,中央书店将会邀更多作家和读者相聚。”
为了打造成为全省首家休闲时尚书店,韩经理称,除了书店内免费无线上网以外,每个楼层还将设置导购台和查询台,帮助读者第一时间找到想要购买的图书。一楼导购牌采用中、英、俄文三种语言标识,4名导购人员用英语和俄语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不过,书店以往的特色,我们依然会保留,比如6楼的‘半亩堂’,这里的书籍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很多大学教授、老研究员都来这里选参考资料,他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资深学者,有很多都年纪很大了,不夸张地说,他们就是小读者们眼中的‘书痴’。”
孙磊抱着书向书架走去
常广华吃力地推着书车
工作人员穿上新式工作服在摆放图书
计划本周末“开门”
“期待新老读者都来看看”
孙磊说,开业那天,自己特别盼望能看到那些老读者。在这里工作了12年,也让她真正认识了那么多爱书的人。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授,“我们都叫他张老师,张老师每两个月来买一次书,主要是国学类的,别人按本买,他一选就一大包,最多一次30多本。每次,我们都帮他把书抬到他上车的地方。”孙磊说,张教授对书店的人也特别好,“一来就挨个打招呼,有时候还给我们带吃的。冬天带糖葫芦,夏天带饮料、冰棍,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能享受这种‘待遇’,真是太幸福了!”孙磊说,像这样的忠实读者还有很多:每到周六周日,就来买比较偏的学术类书籍的李老师,有时,也会往书店的邮箱传书目、让我们给订货;还有定期来买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几位企业家……借助《生活报》,孙磊也想告诉这些老读者,“这周六早上9点,我们就开门了,晚上也会,别忘了,常回‘新家’看看。也欢迎每一位没来过中央书店的新读者。”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