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情——记大庆中院司法警察支队支队长王海涛
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言辞,而那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刻画出了一个铁骨柔情的铮铮汉子。
他,就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支队长王海涛。他用20年的青春和汗水诠释了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司法警察职业精神。
熟悉王海涛的同志们都说,他身上有股铁人的精神。
他能把大家的劲使到一处去
清晨,法院的干警们陆续走进院里,法警支队已经集结完毕,“向前看!”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警员们迅速列成了队形。
“下面,我们部署今天一天的工作!”王海涛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晨会。
警员们整齐的着装、严明的纪律,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让院里面很多庭室都感觉自愧不如。
当前,社会矛盾聚集在法院,司法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司法警察身处法院工作的第一线,有的当事人直接把怨气发泄到司法警察身上,很多人都不愿意吃这种苦、受这份气。
王海涛以一名老法警的经验、职业操守来带领这支队伍,对警队倾注了大量心血。无论是工作还是训练,他总是身先士卒,当好表率,让全市法警能够拧成一股绳,力求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钢铁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大庆法院多年来未发生一起警务安全责任事故。
“警队是大庆中院最年轻的队伍,年轻人个性也比较强,王海涛总能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再说服大家接受他的思想,并用行动让大家心服口服。分配工作时,他根据警员的特点,用其所长,使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遇到重大任务,他总是习惯于在行动前做好计划,不管多么危急的情况,他总能有条不紊的处置,警员们都感觉跟着他干,心里很踏实,很有安全感。”一名年轻警员说。
在警员眼里,王海涛不仅是个好领导,更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兄长。警队里谁工作中遇到困难,王海涛都会放在心上,谁家里有事,他都会尽力去帮忙。
一有空,他就会到基层法院大队各办公室转一转,看到有新面孔,他马上上前问一问、聊一聊。大庆中院下辖的10个区县有司法警察约200人,他全都能叫上名字。
他以自己的方式,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那年大年三十的下午,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干警们都陆续准备回家过年了,院里面冷冷清清的。在这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队里的一名警员被派出去执行任务,5点多了还没回来,王海涛把收拾好的东西又放下了。
雪越下越大,天已经黑了,警员终于回到了院里。“任务完成得不错吧!”王海涛立刻迎了上去,搓着他的手说,“冻坏了吧!咱们赶紧走,回去过年!”警员的眼眶湿了,队长的言行就像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涓涓溪流汇聚成海,点滴小事温暖人心。多年来,王海涛就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要想当好领导,既要严管、又要厚爱。警队职数少、职级低,普通干警如果撂挑子,领导就只能干瞪眼。大庆中院常务副院长李树明说:“当领导得靠人格魅力,让大家愿意跟着你干,在这点,王海涛是个楷模。”
遇到同事之间有矛盾,或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王海涛总是主动去接纳别人、包容别人。
刚担任支队长时,王海涛还不到35岁,警队有个老同志不服气,不配合他的工作,甚至出难题,让王海涛很伤脑筋。几年前,这名同志突然身患重病,得到消息后,王海涛马上率领几名警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去看望。只要一有空,王海涛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端茶倒水、送饭送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一次,院里的同事们来看望,他对着王海涛轻轻地说了一句:对不起。王海涛却摆着手说:“说这啥话,你病好了,就是对得起我了!”
后来,同事的病情不断恶化,临终前,大家在他的病床前围成一圈,他拉着王海涛的手,眼睛红红的,哽咽着又说了一句“对不起”。
这名同志去世后,又是王海涛主动帮助料理后事、安慰家人。大家都说,这就是一个真汉子的铁骨柔情,一名支队长的胸怀和担当。
任务就是责任 责任就要担当
说起司法警察工作,多年来,王海涛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发扬着铁人精神。
由于工作原因,王海涛近年身患胰腺炎,疼起来很要命。那天,老毛病又犯了,疼得他直冒虚汗,眼见支撑不住了,不得不到医院治疗。刚住了两天院,刑庭的法官给他打电话,说有几起涉黑案件要开庭,想让他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安全漏洞。王海涛一听,也顾不上自己的病才治了一半,立即从医院赶回来,和刑庭法官们一起研究警务保障方案,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王海涛不仅勤奋敬业,而且工作中思路清晰、指挥有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很强。
2013年,肇东“2·16”特大侵犯国家能源案在大庆中院开庭审理,该案共69名被告人,500多人旁听,在全省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对警务安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由于法庭容纳不了那么多人,该院决定在市里的大剧院进行庭审。为保证庭审安全和秩序,王海涛精心组织全市两级法院的警力,制订工作方案,研究处突预案。
当时,大剧院没有安保、安防设施,王海涛就带领警员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法庭外的铜墙铁壁。
条件虽然简陋,可工作却丝毫不松懈、标准却丝毫不降低。庭审持续了整整5天,王海涛全程驻守在庭审现场,早晚进行巡视。大剧院是公共场所,他担心晚上有人投放危险物品,就带领警员们夜间也守护在那里,5天5夜没合眼。
过度疲劳导致胰腺炎又发作,他捂着肚子,一片接一片地吃药,却怎么也不肯离开岗位。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毅力,他带领着上百名司法警察,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展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而日常的平凡小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有一年,王海涛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犯了罪,案子就在大庆中院审判,他心里像刀割一样,却没跟院领导和任何法官打招呼。
大庆中院副院长李树民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和同事闲谈中才得知这件事,王海涛不仅没为亲戚说情,还帮助法官做工作。”
近年来,黑龙江司法警察队伍开展“星级警队创建”工作,对警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王海涛不仅抓好支队自身建设,也把辖区各法院警队建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有时间,他就带领着基层警队的大队长们去先进警队观摩、学习、取经。在星级警队创建活动中,大庆中院下辖的10个法院全部被评为星级警队,在全省是唯一的一家。
工作中,王海涛不仅有想法,而且敢突破、能创新。他很早就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警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节省警力,并能有效促进警队上下级管理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
说起警务指挥系统建设,大家都佩服王海涛的远见。以前,大庆法院的警务平台建设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王海涛觉得这是一种司法资源的浪费,他决定在两级警队之间建立起通畅、保密的数字通讯网络,遇有紧急任务可实现快速召集、统一行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实现目标,王海涛不断向院领导建议、说明,取得上级的支持和理解。
大庆市开发区人民法院采纳王海涛的建议,在全市最早建成了视频审判系统。现在,开发区法院80%左右的刑事案件开庭能实现视频庭审,节省的警力,可以投入到安保、执行等方面,大幅提高了警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在王海涛的号召和影响下,大庆中院辖区的10个基层法院在警务信息化建设中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如今,警务信息化建设成了大庆法院的一张王牌,效果十分显著。
工作中的铁面孔 生活中的热心肠
王海涛不善言辞,是个实在人。但不管是对领导、对同事、对相关部门还是对当事人、上访人,他总是谦恭有礼、平易近人,和他相处总能让人觉得很舒服。
他就像冬日里的一团火,全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靠近他的人,都会被他感染,都会感到温暖。这种为人上者的独到之处,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司法警务是法院公认最苦最累、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想干好不容易。可在王海涛的带领下,警队成了院里面评价最高、人缘最好的部门,警队的年终考评得票数连续多年位列第一。哪个部门都觉得离不开这支队伍,不管是保全、送达、协助执行,警队和各个部门都配合得非常默契。
去年大年初七一上班,一个被告人家属就在大厅咒骂,刑一庭庭长周兴佳对其训诫后仍不听劝阻。刚一上班就遇到这种事情,周兴佳既难受又无奈。
这时,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了,像一道光驱散了周兴佳心头的雾霾。“你不知道,我当时就像看到救星似的。” 周兴佳说,王海涛及时赶来将当事人带离,使法院的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这么多年,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王海涛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行动给予支持。周兴佳由衷地说:“有他在,我就放心了!”
20年来,王海涛坚持每天提前到岗,同事们每天一到单位就能看到他,只要看见他,就觉得心里踏实。
对待当事人,王海涛也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情况,都是通过讲法释理,劝解、疏导,从不主动跟当事人发生直接冲突。面对有过激语言或行为的当事人,他根据自己工作20年来的经验,总能处置得十分及时、妥当。
有的当事人因情绪激动会突发疾病,为此,王海涛专门学习急救知识,掌握了急救方法,一旦遇到当事人突发疾病,他都及时施以援手。
一次,一群女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拒绝离开法院,王海涛带领警员们跟她们谈心、做工作,但这些当事人坚称:“什么时候下判决什么时候走。”无奈之下,王海涛下令强制带离,而这些女当事人却开始对法警进行撕扯。混乱中,一名女当事人忽然倒地不起。“呵呵,装得还挺像,想讹我们呀?”警员们纷纷起哄。王海涛却一声喝令:“不许胡说,不管真假,都得把咱们的责任尽到!”
他及时上前,捏人中、掐虎口,竭力进行急救,并迅速拨打120。这群女当事人都愣住了,她们什么也没再说,过了一会儿,默默地全都离开了法院。
一次庭审中,一名当事人由于情绪激动当庭昏倒,王海涛马上出手急救,当事人渐渐苏醒了。正当高兴时,他却“哇”的一声,各种污物吐了王海涛一身,又臭又脏。王海涛只是甩了甩袖子,一点也没在意,照样和家属一起把他抬到救护车上。
还有一次,一名上访人突发疾病,王海涛把他送到医院,还为他垫付了医药费,家属得知后深为感动,第二天就到法院返还了医药费,并且表示再也不到法院闹访了……
人民法院的安全,需要司法警察忠诚守护,同时,也离不开与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王海涛深谙这个道理。为了保证各项警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他经常与当地公安局、派出所、武警部队等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久而久之,几家相处得就像兄弟一样,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警队都能及时得到支持和援助,保证了警务工作不出问题、不掉链子。
有一次,最高人民法院在大庆中院提审一起案件,大庆中院十分重视,偏偏在提押被告人时,看守所突然停电。由于全部是电子管理系统,被告人在哪儿,只能挨个房间找,需要花费不少人力和时间,看守所就提出改日再提审。
“最高人民法院的提审,怎能耽误?”王海涛没答应,在他心里,保障审判是司法警察的天职,审判工作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他主动提出“让我试试”,马上连线市局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被告人找到了,提审得以顺利进行。
20年来,王海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优异的工作业绩,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2015年获得“全国优秀司法警察”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大庆中院司法警察支队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全国法院司法警察体能达标先进单位、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
大庆中院院长于大海称赞王海涛:“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敢于担当、勇往直前,为全院干警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是值得学习的楷模。”黑龙江高院法警总队总队长牛天治自豪地说:“王海涛身上集中体现了司法警察的优秀品质,他是我们黑龙江司法警察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全体司法警察的骄傲。”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