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上千亩 政策助丰收——记密山市白鱼湾镇齐心村赵东林的家庭农场
“牛马年好种田”。密山市白鱼湾镇齐心村农民赵东林在马年迎来了丰收年。站在玉米地的垄台上,望着千亩丰收的玉米,丰收的喜悦挂上了他的眉梢。
赵东林秋收现场“动静”整得挺大,引来不少农民围观,看得真过瘾、真解渴,也真得着实让人眼馋。玉米地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两台“玉米直收”张开大嘴,加大油门,在田间地头耍起威风,一台大平头、两台小四轮等着接装玉米都忙不过来,满载着岗尖岗尖的玉米,一路小跑运回晾晒场地,一会儿打一个来回,玉米装上车,秸秆还了田,一眨眼的功夫,收割一大片。
“赵东林这下子掏上了,没看见过这么高、这么大的玉米堆,赶上以前的一个生产队了!”农民嘀咕着。齐心村农机合作社几千平方米院子,全都让给了赵东林做晒场,还是不够用,还有一些堆在了地里。玉米隆起像座山,阳光下的玉米,金灿灿,给萧条的晚秋增添着金色,成为秋收的风景。
赵东林总结今年的丰收,就是两句话:风调雨顺注定了农业的丰收,土地流转决定了农业的大丰收。
34岁的赵东林,勤快、能干,肯吃苦,肯出力,过去种地包地100亩,在远近十八村也算得上大户了,可是他总是不知足。2013年,响应密山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圈拢哥哥、姐姐,整合土地,联合资金,办个家庭农场,当一把“场主”,将齐心村1、6组98户农民的土地流转,一次“拿下”1575亩,并购买播种机、收割机、运输车辆,从田间到秋收到卖粮,机械化全配套。
从此,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农村经营主体。“赵家家庭农场”成为密山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引领。
“赵家家庭农场”以每亩53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春天与农民签订合同,付给农民承包费80万元。将土地粑平、深翻,让荒地变为耕地,整理后的土地平坦、连片、成方,200亩的低洼地成为了高产田。
播种精细化,选择适合本地积温、气候、土质的“金庆708”、“新垦5”、“龙丹62”等新品种;人工选种,用六行“库恩”播种机精量点播,不用开苗,每亩地还节省种子20元;管理、收割机械化,“三人能种上千亩地,不闪腰不岔气的,一个猪也是放,两头牛也是赶吆。”赵东林半开玩笑地说。
2014年,“赵家家庭农场”的玉米长势与周边的玉米明显不同,苗齐苗壮。到秋天了,更加不同,籽粒饱满,成熟得早,亩产创纪录。亩产850公斤,玉米总产268万斤。预计纯收入140万元。赵东林哥仨平均,一人一年收入近50万元,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
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是当前乃至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它取代了一家一户一块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土地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大型机械化的使用率,提高了土地单产,彻底地破解了农民“地得怎么种”的“瓶颈”。2015年,白鱼湾镇还要继续出台政策,继续流转土地,鼓励农民办家庭农场,让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白鱼湾镇镇长刘志新站在“赵家家庭农场”的玉米堆上,向参加秋收现场会的干部、农民发出2015年农业生产的动员令。 贺洪军 范士友 记者 于海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