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拍卖格局悄变 玉米大涨大跌无望
今年临储玉米大量抛售已成定局,由于起拍价格较高,对当前现货市场影响有限。随着拍卖力度的加大和投放结构的调整,后期玉米大涨、大跌都变得不太可能。
随着临储玉米拍卖工作的持续进行,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观望情绪也明显增强。自5月22日临储首拍以来,目前临储拍卖已进行4次,虽然与首次拍卖相比,近几次成交率明显下降,但由于起拍价格相对较高,对现货市场影响较为有限。
拍卖力度加大区域成交分化
继前三次临储拍卖之后,第四次临储玉米投放力度明显增大,不仅投放总量增加至500.55万吨,更是出现一周内连续两日拍卖的罕见格局。与此同时,移库玉米大量投放也使得当前市场疑虑重生。
从6月11日成交情况来看,虽然河北、江西两省投放量并不算大,但起拍底价高于市场预期,其中河北省2012年三等玉米起拍底价2350元/吨,江西省2012年三等玉米起拍底价2400元/吨。按照此价格计算,加上出库费用30元/吨、升贴水及利息40元/吨、运费100元/吨、装卸费10元/吨等,拍卖玉米到厂成本严重高于目前市场价格,其中河北省将达到2530元/吨左右,而江西省到厂成本 至少为2580元/吨。
虽然移库玉米成交偏低,且后期大量抛售基本已成定局,但由于成本偏高,对销区现货市场尚未形成压制。与此同时,6月份销区玉米价格也逐渐向去补贴化靠拢,笔者认为销区玉米价格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出现大涨局面可能性较小。
另一方面,就关内产区而言,虽然山东、河北移库玉米先后拍卖,但由于标的偏少(山东2.98万吨,河北1万吨),因此并不能解决市场供应偏紧的格局。据笔者了解,目前山东省多数深加工企业厂门收购量依旧偏少,部分企业目前主要从当地粮库采购,但由于粮库本身库存有限,因此供应紧张格局也一直存在。
关内产区新小麦陆续上市,农户即便手中有小部分存粮,目前也没有出售意愿,因此笔者预测,近期关内产区玉米价格仍将保持稳中小涨态势。即便华北地区仍有372.6万吨移库玉米尚未拍卖,但由于供应缺口偏大,很难拉低当地玉米价格。
虽然与首次拍卖火爆局面相比,近两次吉林、内蒙古、辽宁等成交率略有下滑,但与黑龙江成交情况相比,已属较高水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黑龙江地处东北内陆,与辽、吉相比,离北方港口距离较远,因此运输成本偏高,致使成交较低;另一方面,黑龙江粮源本身质量偏差,近两年黑龙江玉米不仅霉变超标严重,而且2012年临储库存黑龙江粮源焦糊粒较多,遭冷遇也属情理之中。笔者猜测,若黑龙江玉米拍卖成交一直处于低位,不排除下调起拍底价可能,但短期看希望不大。 新麦陆续上市饲用替代增加
新季小麦收购如火如荼,部分玉米市场已被挤占。据了解,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小麦不仅丰产而且质量普遍较优,以河南濮阳为例,当地小麦去年容重多在760~780g/l之间,但今年新收小麦普遍能达到780~800g/l之间,与此同时,当地小麦产量较去年增加约1/3。
截至目前,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新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陆续启动,政策利好支撑,新小麦价格近期有所上涨,个别地区已超过最低收购价水平,但与玉米相比,部分地区新小麦价格优势明显。
据笔者统计,当前山东日照地区某大型饲料企业新小麦收购价为2450元/吨,而玉米收购价为2420元/吨,小麦、玉米价差仅为30元/吨;安徽合肥地区东北产二等玉米站台价约为2600元/吨(无补贴),但新小麦饲料企业入厂价仅为2340~2360元/吨,新小麦替代优势明显。因此,出于成本考虑,部分饲料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小麦,近期替代量明显增加。
除成本优势外,小麦在饲料中应用也有一定产品优势。然而,考虑到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预计今年小麦 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饲用小麦大幅替代玉米的辉煌历史(2009年)也基本不能出现。
笔者认为,目前正值新小麦上市季节,市场供给充裕,最低收购价政策尚未完全启动,小麦价格正处于阶段性低位运行,后期或将大幅上升,超过去年价格水平不是难题,因此,应理性看待新小麦替代玉米现象。
拍卖周期打开替代理性看待
临储拍卖周期已打开,而随着跨省移库玉米提上拍卖进程,预计6月份临储拍卖格局将维持目前“一周双拍”及“南北同拍”的特征,虽然目前国内现货市场总体尚未受到临储拍卖的明显抑制,但对销区等区域市场而言,后期玉米价格走势基本取决于移库玉米的拍卖力度。
与此同时,随着华北黄淮一带新小麦陆续上市,近期湖北、湖南以及两广等地新小麦价格优势明显,替代比例有所提高。但受利好政策支撑,小麦价格今年继续高位运行已成定局,因此,是否能大量替代玉米用作饲用,还需理性看待。
综合分析,若无突发状况,后期玉米价格大涨、大跌可能性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