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诗”读的是名人还是诗歌?

14.09.2015  10:25

       两年前的6月1日儿童节,“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建立,自此每晚10点推出一位读诗人为听众、读者读诗。据“为你读诗”方统计,“为你读诗”总计已播出近1000期读诗作品,读诗人包括国家元首、各国驻华大使、行业翘楚和普通大众,累积传播逾3亿次。今年4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将这些读诗人的声音和所读经典、优秀诗作,收纳成一部有声诗集《为你读诗》。8月21日下午,这部有声诗集(礼享版)在2015上海书展分会场上海科学会堂发布,同时还搞了个音乐诗会。
  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诗人西川、诗人北岛、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歌手李健、演员基努·里维斯、演员张国立、演员夏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僧人星云大师、相声演员姜昆、钢琴家郎朗、指挥家祖宾·梅塔……各行各业的名人、精英不断加入“为你读诗”的读诗人群体。这也让人不禁发问,“为你读诗”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到底是因为“读”还是因为“诗”,甚至“炒作”的怀疑随之而来。

  9月7日-14日,上海共有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影像艺术展、艺术都市三个艺博会以及近50个美术馆、画廊展览同期开幕……
  上海:一轮艺术博览热潮
  9月7日到14日的一周中,上海共有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影像艺术展、艺术都市三个艺博会以及近50个美术馆、画廊展览同期开幕,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艺术周”。此密集程度在大中华区只有每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会可媲美。
  上个世纪初以来,外滩一直是上海的名片,它满足了世界对于上海的想象:国际化和商业化。现在,这两个特征汇聚在了西岸,使其成为如今上海艺术化的“新外滩”:在长达8.4公里的“西岸文化走廊”中,除了有西岸艺博会外,还有由上海藏家刘益谦和王薇创立的龙美术馆浦西馆和著名藏家余德耀创立的余德耀美术馆这两大著名私人美术馆。
  在这三个艺博会中,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可谓是最“根正苗红”:由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推出。随着艺博会规模逐渐增大,展览空间也从西岸艺术中心,扩张到了整个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西岸集团产业推进部副部长陈安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目前还包括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铁海工作室、丁乙工作室、乔空间、香格纳画廊西岸空间、例外设计中心等14处建筑。从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艺博会、私人美术馆,加上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港作为支撑,一条完整的艺术产业链在这里形成。
  艺博会主导艺术市场
  今年以来,艺术市场一片遇冷之声,而上海西岸的市场热度显示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地位和品位。2014年上半年在上海先后举办的莫奈与草间弥生两个展览,30万上下的观众人次堪比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上海双年展,50元到100元的门票带来的票房收入,展示出艺术展览在上海所具有的巨大商机。K11、嘉里中心等购物中心,更是直接把艺术品和展览带入商场。在网络电商夹击的当下,艺术作为线下体验的独特感受,成为了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
  这股消费热潮也推动了更多艺术门类的消费在这个城市迅速形成,其中以摄影与设计最为明显。去年首度落户上海的上海艺术影像展,为内地和亚洲的藏家打开了通往国际摄影收藏的一道大门。“摄影、艺术展和中国是当今艺术界最具活力的三大机会”,担任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的亚历山大·蒙塔格-斯裴瑞接受媒体采访时,用这三个关键词总结他对于近年来艺术市场的观察。
  在这一轮以艺博会为主导的艺术市场力量中,已经先期登陆上海的国际拍卖行佳士得,也在依据上海的地方特征推出国内的拍卖类别,在2014年秋天,首次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佳士得“当代设计专场”拍卖,20件来自品牌“上下”的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超过了2100万元。其中,一件“大叶紫檀黑漆压金书桌”,以507万元成交。今年秋拍,上海佳士得再次举行中国和亚洲当代设计拍卖,将呈现35件中国、日本及韩国的亚洲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
  此外,佳士得特别邀请赵秉秀(韩国)、隈研吾(日本)和蒋琼耳(中国)三位国际知名建筑师与设计师从拍品中获得灵感,绘制以拍品为主题的生活场景。“2014年中国当代设计拍卖的成功,表明国际对中国的传统和物件有极大兴趣,”佳士得中国陶瓷及艺术作品国际总监罗拉说,在上海推出的设计专场,并非仅仅面对中国藏家,佳士得希望以上海为据点,向全球收藏家传递中国新设计的讯息。
  中国收藏家正重塑格局
  2013年的中国,艺术再度成为新闻热词之一。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和中国人买下的毕加索作品都开出了空前高价,全球两大拍卖商苏富比和佳士得也都在大陆设立了拍卖专场。这两年间,上海艺术市场的发展似乎在某些方面已经赶超北京,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其中,华人收藏家正在这座中国资本最活跃的城市,建造并运营一批他们的私人美术馆。
  自从中国实验艺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许多公共文化机构一直鲜有展示相关作品,而在本世纪初出现的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则为这些当代艺术品提供了展览台,亦为这些艺术家找到了与西方收藏家联系的途径。今天的私人美术馆似乎与十多年前的不一样了。香港M+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郑道炼表示:“之前有传言说会在奥运会之前建设百来个美术馆、博物馆,之后曾有一批博物馆昙花一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批严肃的、有担当的收藏家开设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纷纷开馆。”
  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为在全国各地兴起的美术馆建设热潮提供资金,政府开始加重对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支持,越来越多富裕的艺术赞助人也在为中国的艺术家打造展示作品的平台。前瑞士驻华大使、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闻名的收藏家乌利·希克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外国人开创的,但中国收藏家的视野正在扩大,希望能够重塑格局。”
  如今,华人收藏家的能量也越来越大。上海投资商刘益谦及其妻子王薇开办了他们的龙美术馆,馆藏展品包括古代青铜器、毛泽东时代的绘画和当代艺术作品。作为热情的艺术品购买者,2014年他们则新开了西岸馆,展示新艺术作品与传统书画。2014年开馆的印尼华裔企业家余德耀的私人美术馆,由原龙华机场的机库改建而成,总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在过去的几年里,余德耀从名不见经传的“华人藏家”,迅速跻身英文杂志《艺术与拍卖》“艺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排行榜第八名。当时他加入收藏行列不足六年,但已经在雅加达建立起一家博物馆。
  2004年前后,他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兴趣,多次不惜重金在拍卖会上拍下许多重要作品,从而迅速吸引了业内的目光。2007年,他在伦敦苏富比以200万美元购入岳敏君创作于1997年的《公主》;2010年,又在香港以669万美元竞得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二联画《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而后者,目前正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开馆展中展出。
  连锁反应惠及地产
  两所大型私人美术馆并置上海徐汇区西岸,引发连锁反应。“西岸文化走廊”自2012年7月启动,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的签约动工被作为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一期建设拉开帷幕的标志。当这些私人美术馆的可持续性还待观察之时,占据“文化走廊”有利位置的楼盘房价已经显得迫不及待了。两所美术馆之间的楼盘于2013年均价已达7万元每平方米,并所剩无几。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约2.5万元。
  除了地产商人,响应政府布局的收藏家也尝到甜头。2014年7月20日,刘益谦拎着一只拷克箱,把成交价超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鸡缸杯从香港苏富比带回上海,经海关专用通道办完手续后,直接进入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刘益谦表示,此次重金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对其设在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的意义较大。据悉,刘益谦采取存放在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的方式,等于把文物带回自己身边,而且还不用交纳关税。根据鸡缸杯的成交价格,刘益谦如果全额交纳关税大约需要6000万港元。
  与香港近似,上海的艺术繁荣主要以资本和市场为导向。相比而言,北京有着本地强大的学院体系,也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批评与评论人。去年年底开馆的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从成立之初,就与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合作,连续两年推出“国际艺术评论奖”,旨在推动当代艺术展览的独立评论,鼓励和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有志于展览评论的写作者,促进艺术评论的对话交流、深度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与大量制造的展览以及密集的艺博会相比,对于艺术的梳理以及评论的缺位,也许将制约上海艺术话语权的提升。
  谢晓冬[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为何艺术品天价交易新闻少了?
  辩证看拍卖场的“冷”现象
  羊城晚报:从拍卖市场来看,中国今年以来的拍卖市场是否有遇冷的现象?
  谢晓冬:从春拍来说的话,我觉得还谈不上遇冷。相反,就我们整个成交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每家公司会有自己的经营策略和重点,所以像春拍的时候我们会比较集中在那些性价比比较高的作品上,在提高从未露面的拍品的比例方面下功夫。
  但是,从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市场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主要表现在拍卖后续的收款方面。大家也都看得到,现在资本市场比较火,市场在调整,这对艺术品市场确实带来一定影响,在资金流动性方面会给市场带来冲击。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对各家拍卖行来说都是如此。确实是在收款方面受到一些影响。
  羊城晚报:从媒体报道上,不难发现今年以来艺术品交易的天价新闻大大减少了。
  谢晓冬:要是从高价的角度来讲是有点“冷”,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高价纪录出来,但是这个高价纪录很多也都是以前在市场里的这些“老人”创造的。现在市场有些变化,他们可能更加理智和冷静了,一些高价纪录少了。
  但我看来,这个冷不是真正的冷,它是一种冷静。从进场人数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人持续地进场,目前交易的人数还是在持续增加。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谈不上冷,实际上还是在变热。不过新进场的人相对于以往的可能也更加理智了,因为现在的信息比较发达,很多新进场的人不用再担忧自己的知识不足,可以有很多的投资顾问,咨询的渠道比以前更多,信息也比以前更全面。所以可以在比较短的时期之内把握一个正确的收藏方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市场还是在发展,还是在变热。这也许酝酿着新的一轮机会,就是说等整体的经济又好转了,大家的热情又起来了,也许又有些纪录被创造了。所以我觉得目前的冷只能是辩证地看,这种冷更多的是一种好的现象。
  中国书画还没有国际通行
  羊城晚报: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似乎很红火,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存在什么方面的变化?
  谢晓冬:那一天我们还在感叹说,十年之前我们在一个拍场看到的一本画册,今天再去看的话,可能里面随便拿几样出来,今天都是可以作为我们夜场(重点拍卖品都放在夜场)的作品。
  这是一个资源逐渐稀缺的过程。拍卖公司这么多,每一年都在持续着这么拍,有些作品成交之后短期之内就不会出现在拍场上。那么从艺术品市场的资源上来讲,它是有限的,古代和近现代的作品是有限的,尤其是这些经典资源是有限的。持续这样往下拍的话,随着作品的沉淀、拍卖客户的增加,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作品,尤其是精品确实在下降。
  这当然成为拍卖行业工作的难度和挑战。这个趋势长期存在,因为拍卖场拍卖越来越多,就像佳士得香港今年推出古代字画的拍卖,他们在香港十多年没有拍卖古代作品了,现在又推出古代。
  羊城晚报:今年以来,针对上述情况,艺术市场作出了什么相应的举措?
  谢晓冬: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对于中国拍卖行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项目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因为不多元化就面临着老钻在一个板块里的问题,这会带有很大的系统风险。如果书画的存量越来越少,客户很难长期进场,板块行情就会受到影响,整个的交易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你有更加多元化的交易项目和客户,那么你就会对冲专注一个项目的风险。第二个方面,艺术品市场可能更需要国际化,我们看苏富比这种国际大拍卖行,它到亚洲举行拍卖,更多选择这个地区热衷或者喜欢的项目,就像到香港就进行中国书画拍卖。
  如今,在推出当代艺术专场的时候,也在重点挖掘日韩的艺术或者印度、东南亚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对冲不同地区的波动风险。中国人不买的时候,印度人起来买了。从他们的策略来看,能够看得出来他们是希望摆脱对于过去十多年大陆买家崛起的依赖,他们可能希望进一步挖掘印度的客户、越南的客户,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方面。
  羊城晚报:中国传统书画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拍卖情况怎样?
  谢晓冬:就我们中国的拍卖行而言,觉得中国的书画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项目了,可是事实上,它依然是一个带有浓重地区色彩的项目,还谈不上是一个国际通行项目。比如说欧美的艺术,它的受众全球化做得就比中国书画的全球化要广很多,因为也有中国人在买西方的油画、当代艺术,但是多少西方人在买中国的书画?很多买中国书画的可能都聚焦在华裔或者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人,当然也有西方藏家在买中国的书画,但是毕竟还是少。这涉及中国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文化将来能够在全球话语体系中有更大的影响力,有更多的受众、更多的国外的支持者,你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消费项目。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
外媒盘点2015年度最佳航拍图 包括中国北京大堵车
  黄金周假期结束时,中国北京规模庞大的交通堵塞。Hljnews.Cn
《中国美术报》在京创刊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专电(记者周玮)《中国美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