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早饭!不能不知的早餐文化

25.08.2015  11:17

  所谓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南方的细致柔婉,北方的豪迈慷慨,其实在这早餐文化上就已尽显无遗。

   广东

  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晨,地道的老广州们扶老携幼,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也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时间就是在呷一口小茶,品几笼精致的点心里缓缓流逝,各种其乐融融的影像如同幻灯片般呈现着,别提有多惬意。

   1.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州人历来喜爱的大众化点心,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

  以肥瘦适中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便成为“玉液叉烧包”。

  早上来一笼,小小的三四个,软滑适中的外皮,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咬一口,松软可口,馅香有汁:补血益气,补充能量,养阴补虚,简直美哉。

  广东叉烧包

   2.水晶虾饺

  虾饺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小吃,广东人饮茶,少不了来一笼虾饺。

  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肉馅,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

  玲珑可爱的一笼:洁白晶莹,皮白如雪,薄如纸,半透明,内馅隐约可见。咬一口,胚皮口感柔韧,馅心爽滑清鲜,嫩嫩的肉混杂着脆脆的笋丁儿,让人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去。

  水晶虾饺

   3.干蒸烧卖

  广式饮茶中的干蒸烧卖是茶市必点的人气点心之一,用半肥瘦猪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加以十余种配料,用大气约蒸7分钟即可。

  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相传早年烧卖是由路边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气腾腾的烧卖,所以其又称为“捎卖”,意为“边烧美丽”。

  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朴事通

  干蒸烧卖用薄面皮裹半露的肉馅料蒸熟,配以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咬一口,软软糯糯,汤汁微含,色鲜味美,质地爽润,爽口不腻,肥美不膻。

  干蒸烧卖

   4.抽屉式肠粉

  早在清代,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可以听到肠粉的叫卖声。相传我们的纪晓岚大学士对美食亦颇有研究,故乾隆皇帝游江南之时特被带去粤西吃了这肠粉,当下便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便因此得名。

  早前,肠粉分为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而被当作早餐的多为抽屉式肠粉。

  将做好的米浆薄薄一层舀入托盘中,放入抽屉式蒸架中蒸熟,取出时用竹片划成矩形,加入预先炒好的肉馅后卷起,放上菜心儿,淋上酱汁,一份“够爽、够嫩、够滑”的肠粉便做完了。

  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人们常常需要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

  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

  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一吃便再难忘。

  抽屉式肠粉

   5.云吞面

  “云吞”,是广州人对馄饨的称呼。最早云吞以全猪肉制,肥三瘦七,先切后剁,弄成肉糜,所以称做“净肉云吞”。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吞为主。

  岭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群居解颐

  馄饨在唐宋时即已传入广东,至于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则无从考证。

  云吞面以云吞和面还有熬好的汤头制成,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分为大用和小用,不过因为粤语谐音,逐渐变成大蓉和小蓉。初期多为小贩肩挑着一个小担儿四处贩卖,南宋后,逐渐传入市肆,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大部分的广东人对云吞面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有钱吃盒仔饭,无钱吃云吞面”。

  这是广东人的一句笑谈,当然他们从不会嫌弃它,更离不开它:小小碗中,云吞有虾有肉娇小玲珑,入口爽滑,小撮银丝面半透明般韧劲十足,更具有弹性和嚼劲,喝着大地鱼、猪骨、虾籽熬成的汤底,清鲜香甜而不呛喉,让人回味无穷。

  云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