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乌镇

15.12.2015  12:08

  2005年8月3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到乌镇调研,时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陈向宏汇报古镇情况。图/徐建荣摄

  王勉《浙江日报》记者应建勇

    2015年12月16日,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举世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永久举办地乌镇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亲临现场并发表主旨演讲。

  人们清晰地记得,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在百忙之中向大会发来贺词。贺词称,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今天的乌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倚楼听旧时风雨,茶间诉吴越往事。这里,商贾云集,富甲一方;这里,流淌着锦绣江南的繁华,演绎着古典中国的文雅。到过乌镇的人,无不惊叹于优美的环境生态、悠久的江南水乡文化,无不惊叹于互联网带给这里的实惠。

  但有谁知道,乌镇的保护和发展,饱含着习近平同志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他曾反复强调,乌镇“历史遗产保护开发和再利用”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强调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千年古镇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这体现了他历来对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的珍视。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乌镇在历史遗产保护中开发的思路与之一脉相承。

   6年5次访乌镇,习近平高瞻远瞩,呕心沥血,精心为千年古镇设计发展之路

  “车子跳,乌镇到”。

  这是早年浙江人对乌镇的口头禅,意思是只要你感觉车子猛烈颠簸,就意味着到了乌镇,比喻乌镇当年路况很差。的确如此,乌镇曾是桐乡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直到1992年乌镇北栅通江苏省的公路才打通。那时乌镇人最好的工作便是到镇上几个国营工厂上班,后来工厂陆续倒闭,下岗工人成了地方最大的包袱。

  要摆脱困境,乌镇必须破茧成蝶,重新谋划发展之路!

  时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向宏至今清楚地记得,2005年8月3日,骄阳似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第5次来到乌镇,调研乌镇发展。在二期保护工程现场,他戴着草帽、冒着酷暑,整整一上午,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等情况,汗水浸透了衣背。这个时候,乌镇西栅的开发正遇到不少困难,而资金的困境更让一些人对乌镇的保护开发工作心存疑虑。临走时,习近平握着陈向宏的手,鼓励他克服困难,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习书记给我吃了定心丸,他的殷切期待,让我一度忐忑的心找到了方向。”陈向宏说,乌镇“以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理念一波三折,开始阻力很大。有的人觉得所谓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是陈旧观念,保护没意义。有的人认为,在保护中开发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起居,不少人抵制。在这次调研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肯定了乌镇的保护方式和理念,这让管委会更加坚定了乌镇继续开发西栅的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6年,至少先后5次到乌镇调研,每次都反复强调要保护好乌镇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我想总书记之所以如此关注乌镇的发展,强调必须解决好乌镇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他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文化传承方面一以贯之的思想。可以说,没有总书记的高瞻远瞩、良苦用心,这个古老小镇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机和活力。”乌镇所在地的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