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规划十三五:坚持开放发展,深度拥抱世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坚持开放发展的新理念,提高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要在更高水平上联系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国内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全面打造“对外开放2.0”版本。
双向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
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实际上就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更高要求。
过去的开放重点是“引进来”,着重强调吸引外资,鼓励产品出口,更多是一种单向的开放;新常态下的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更加注重“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表现为一种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一方面,我国通过自贸区建设,先行先试,打破原有壁垒,让外国企业更便捷地与中国市场对接,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素更高效地交换和交流;另一方面,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高铁、核能等优势产业为名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与世界市场更深层次地融合互动,形成全民深度拓展海外业务的局面。
互利共赢:努力构建广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发生着新变化——既有积极合作,也存在现实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我国仍将继续坚持奉行互利共赢这一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沿海地区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外国资本与技术深度融入中国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二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贸区(FTAAP)等自贸区建设,构建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通过打造形式内涵丰富、合作互利共赢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书写规则: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大影响力逐步显现。与之相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理应获得相应的提高。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现有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的郑重承诺。
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积极建设全球自贸区网络,努力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贸易、投资和金融规则,提升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建立“共同制定的规则”,更好地融入世界的经济。
大国担当:勇于承担国际责任、致力全球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九月访美时指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要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五中全会公报再次提出,中国将大力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电力、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充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总而言之 ,“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开放发展的理念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继续推进双向并举的全面开放、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推动我国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带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编辑: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