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系列:惊蛰
惊蛰,古称“ 启蛰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为每年3月5日或6日,其标志着 仲春 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 进入春耕季节 。
【 民俗文化 】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白虎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所以,民间便在惊蛰这天“祭白虎”。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或 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其不再出口伤人、说是非 。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的春雷会唤醒所有冬眠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开始活动。所以古时惊蛰日, 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和霉味 。久而久之,还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小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被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 饮食习俗 】
吃春梨忙炒豆
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因此,民间有 惊蛰吃梨 的习俗。
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 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 养生重点 】
宜吃梨但不要分离
生梨 性寒味甘 ,有 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 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切片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食用。
但因梨性质寒凉,阳虚、痰湿体质的人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否则会伤及脾胃。而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推荐两款养生食谱:
一、冰糖梨粥
原料: 大米150克、梨一个,大枣五个、枸杞二十粒,冰糖适量。
做法: 1.大枣和枸杞洗净,用水泡20分钟。
2.大米淘洗干净,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大枣去核切成小块。
3.锅里放入适量水,加入大米和大枣,大火烧开转中火,边煮边搅拌。
4.煮20分钟后,加入切好的梨块,继续煮半小时。
5.待粥煮熟后,加入枸杞和冰糖搅匀,再煮两三分钟即可。
二、川贝母蒸雪梨
原料: 雪花梨1个,川贝母5克,冰糖适量。
做法: 1.雪梨切去蒂部,用勺子挖出雪梨核。
2.把梨的底部放在碗中,将一部分川贝粉放在梨芯底部。
3.用冰糖把梨芯填满,冰糖上再撒上一些川贝母。
4.把梨的蒂部盖上,用牙签固定好。
5.将梨放入锅中隔水蒸30分钟,放凉后即可食用。
忌坐在人民广场吃炸鸡
惊蛰饮食养生的总体原则在于 清淡 ,因此要忌食或少食动物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应少吃,如辣椒、葱、蒜、胡椒;忌食大腻食品,如肥猪肉、油炸食品等。
宜清心寡欲不油腻
多吃一些富含 植物蛋白 的食物,还有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蔬果,如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等;多吃 应节食物 ,如香樁芽、荠菜等;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忌夜半嗨歌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皮肤的毛孔和血管逐渐舒张,血液循环愈加旺盛,脑部血液供应就相对减少,供氧量不足,人们就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 春困 ”。
此时,最首要的是 尽量不熬夜 ,睡懒觉会让人陷入“越睡越困”的恶性循环。
宜闻鸡起舞
应对“春困”,人们当调整作息,养成 早睡早起 的习惯。注意 科学用脑 ,当感觉头脑不清醒时应放下手头工作,听听音乐、做做操,适当休息。
忌不洗脚就睡觉
春季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应做到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 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涌泉穴) ,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以利于入睡。
宜继续保持“温暖”
惊蛰后的气温乍暖还寒、忽高忽低、变化大,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从衣着打扮上,还应该 适当注意保暖 。
忌蜷缩在家不开心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相对不足,养生应 顺乎阳气的升发 ,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 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愉快平和 。
春季多做 拉伸筋骨的运动 ,不仅利于肝气的舒展,更可以缓解“春困”。中医保健方面,简单易学且最有名气的“筋骨拉伸操”非“ 八段锦 ”莫属。下面就向大家推荐办公室也可以做的“八段锦”:快练起来吧!
(部分内容来自中国食品科技网、人民日报)
编辑: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