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之术

06.11.2014  10:31

        ■俞敏洪

        一个人在具体环境中接受教育,受什么影响?我看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师资因素和工具因素。传统的教育,一个老师只能走进一个教室,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到被指定的某一个学校去上课,学生的工具就是课本和笔。所以教育领域应该比任何领域更加欢呼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移动互联时代促成了教育的开放性,促成了教育的透明性,促成了教育的共享性,再往后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名老师、一段时间。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中国任何偏远地方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不管是通过慕课系统还是翻转课堂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化学习,还是O2O结合模式。

        我曾经到过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村小学,结果发现他们在看北京老师讲课的光盘,只不过是光盘,不是互动课堂。移动互联不仅仅是面对商业,面对教育也是一样。所谓的全球化,用美国的三大系统来说最合适。这三大系统Coursera、Udacity和edX里有上万课程,全世界有接近上千万人曾经听过他们的课程,有几十万人把他们的课程从头到尾认真学完,并且拿到课程合格证书。学生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原来他们的教授只能教校园里的学生,但是现在可以教全世界的学生。

        曾经在美国有一名教诗歌的教授,整整30年只教了4000名学生,他把自己的课程放到MOOC上去以后,一年就有4万名学生注册,4000名学生学习,有400名学生拿到证书。他说,我现在觉得自己的生命和知识有了价值,因为我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三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在研究游戏学习法,让学生用打游戏的心态在网上学习,目前确实还没有真正成功;要解决学生的效率问题,学生花50分钟就能获得他原来用100分钟才能获得的知识;还要解决效果问题,能不能让他少花30%的时间,还能从80分变到90分呢?

        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消灭中介,包括像很多担任中介色彩的地面教学机构都会逐渐被取代。为什么?学生可以完全点对点得到透明的信息,解决互动问题。互动问题最容易解决,也最难解决。最容易解决是,微信等工具可以给我们带来随时随地点对点的互动,但是互动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互动如果没有目的性,没有成长性,到最后大家被互动信息所淹没,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没有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家长和老师的问题,怎么样让老师更把精力集中关注到最前沿的知识,并且能够方便地调出来给学生传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如何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了孩子们在哪里,孩子们学什么,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怎么样;这个监督效果反映过来,就是对孩子个性化辅导,使孩子的成长变得更迅速,当然这个需要大数据模式。我们过去二十年培训了很多学生,加起来有两千多万的用户,有一个无比大的数据,但是最后的结论就是“数据大”,不是“大数据”。想做大数据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把几百万上千万学生数据纳入到智能化数据系统中去进行分析,对用户的学习习惯、交往偏好甚至生活习惯都可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更有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