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交会版本
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农产品电商等应用成果,也成为了讨论交流的“殿堂”,“互联网+”现代农业在这里被热议,被关注,并被给予无限期待。
从信息化到“互联网+”,现代农业引擎加速
从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互联网+”现代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水肥一体化、12316热线上的蔬菜病虫害视频“问诊”……这些农业信息化成果都曾在农交会的展台上引来“围观”。
如今,互联网与农业的渗透融合在加速、在升级。农交会的“资深观众”会发现,前两年以提供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知名的北京“农信通”,今年“卖”起了茶叶、脐橙,以种菜出名的中农集团带来了“全球吃”农产品电商平台;以给牲畜“打耳标”提供信息服务的北京宝讯溯源公司,依托牧医大数据系统平台还能给养殖户办贷款……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的这一要求,已经在“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开始了实践。这些探索源于市场的力量,也得益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
“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是当前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和引擎。那么,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的支点和载体在哪里?应该“加”什么、怎样“加”?人们在不断的追问中,试图期望能在本届农交会上找到一些思路和答案。
从理论到实践,“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载体异彩纷呈
在本届农交会期间,两个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一拖三”活动——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和网络媒体联合推介活动格外引人注目。
3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农产品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邀请30多位业界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就“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这些急需突破的“短板”问题,展开了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
论坛之外,网络媒体联合推介活动为参展方、观展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在“互联网+”农交会板块,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以及31个省级农业政府网站联合中央、地方等50余家媒体单位,以新视角、新媒体呈现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农交会”。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板块,观众可以现场体验农产品电商的“线下落地”。在“互联网+”市场主体板块,众多涉农互联网企业“争奇斗艳”,彰显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
被设计成透明“中药铺”的中药材天地网展位吸引了很多人驻足,高档如虫草人参、平常如薏米红枣的2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中药材在这里供人们观察比对。有着“神秘”传统的中药材能如此一目了然,得益于《中药材产品电子交易规格标准》的实施。这套标准开创了国内电商交易标准领域的先河,实现“让不懂行的人也能买药材”。 这不就是对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的最好诠释?
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不同观点在论坛内外交锋,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多种解决方案从幕后走到台前,这种从理论到实现的探讨和交流,不仅使人们的认识更为清晰,也促使着某种狂热、迷信的追逐向更为冷静、理性的思考转变。
农业部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创造了历史之最,仅报名人数就突破1800人,实际参与人员超过2000人。在网络媒体联合推介区,人们不断驻足、问询、拍照。“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热度可见一斑。
当然,“互联网+”现代农业从农交会上收获的远远不止“眼球”,更多的是达成共识和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催促农业创新。专家们提出,要树立消费导向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鲶鱼效应”创新农产品流通格局,运用大数据指导调节农产品生产、消费,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对全产业链、价值链进行重构、再造、优化和提升。北京“农信通”董事长李勇认为,单纯依靠原有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是不可持续的,依托物联网平台开展众筹,发展农产品电商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商,恰恰就是围绕农业全产业打造新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现代农业要立足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会者认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带动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必须加强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发挥多个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攻关,培育“新农民”。重突破鲜活农产品电商的瓶颈,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打破条块分割消除“信息孤岛”、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那么,“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在哪里?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互联网+”创业创新沙龙中指出,新农人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群体、新力量。辽宁丹东蘑菇合作社“蘑菇公主”宋彦颇具感慨告诉记者,来参加这次活动她看到了点希望,开始坚信自己的路走对了。她认为,新农人就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落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他们就是农民的代表,未来将会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示范引路的重要作用。
当然,“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也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形成一个大联合、大协作的总体格局。
一个好的开端是,在本届论坛上,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正式成立,这个由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1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农业信息化协作组织,已经吸引了2500多家单位加入,涵盖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信心中心体系单位、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人数超过6万。联盟将通过建立信息化智库、30人论坛、培训基地等工作板块,形成产学研沟通、交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驱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了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发展大局,农业部信息中心已经提出了“两轮”驱动国家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战略,正在积极打造农业部电子政务技术中心、国家农业大数据开发中心、全国农业信息化促进中心及农业信息化孵化基地“三中心一基地”,这将为“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积极动力和支撑。作者:白玲 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