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贸区过货1960车 交易额超过4亿元
2016年,我市互贸区运营模式日趋规范,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总体运营趋势向好。统计数据显示,2016全年,互贸区共计过货1960车,比上年增长86.3%;参与交易人数超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参贸商品包括巧克力、糖果、饼干、面粉、饮料、蜂蜜及鱼、贝、虾等水产品,过货量超过3.5万吨,比上年增长65%;过货额3.8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1% ;交易额4.2277亿元,上缴国税1260万元、地税150万元。
据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贸区运营不断完善和规范,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公民来互贸区内设店经营,目前,已有26位俄罗斯籍自然人(俄边民)办理了互贸区经营登记证。
为实现互贸区“四真四到”,做好两国边民互市贸易,我市各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共同解决互贸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在我市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黑龙江省边民互市贸易管理规定(暂行)》出台,明确了扩大规模、商品管理、运行流程、边民权利义务、互贸区建设标准等内容,为互贸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依据;海关积极研究把握监管工作新要求和贸易主体、场所建设、监管流程等问题,不断增加参贸车辆验放数量,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作出了积极贡献;检验检疫部门及时提出鼓励水产品进口、边防部门提出提高通道验放效率等合理化建议;人民银行认真研究资金跨境支付事宜,中国银行在互贸区设立结算中心,确保依法交易;税务部门设立税务代征点,调整了纳税主体,依法征收国税、地税,确保应收尽收;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绥芬河市互市贸易区俄罗斯籍自然人经营登记管理办法》,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为俄罗斯人依法从事经营活动提供了有效凭证;互贸局组织俄罗斯人开设26家店铺,不断加强区内的日常管理和场所建设、改善工作,确保了运营秩序。同时,对互贸点海关监管场地实施人工封闭,扩展入区监管场地,设置卡口、警卫,增加照明设施及高清监视摄像头,确保区内运营安全;建立互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会议,解决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互市贸易区日益完善,过货量大增,为我市建立俄罗斯商品二级市场,打造全国最大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夯实了基础。2016年,贸管局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打造伊戈尔俄货销售集散中心、在伊戈尔商城建设俄罗斯商品二级市场的安排,为伊戈尔俄货销售集散中心在互市贸易区提供了结算、完税等服务,提供了保质保量的俄罗斯商品;支持象山街、新开街、通天路等一批俄货市场,与互市贸易区、伊戈尔商城等共同在全市形成俄罗斯商品二级批发市场;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建立互贸区综合体战略部署,省龙运集团已于2016年6月开始投资建设集贸易、储存、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互贸区综合体,创新“可管、可控、搞活”的发展模式,打破各方壁垒和限制,使更多俄罗斯优质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做强做大绥芬河互市贸易区的硬件困难,助推俄罗斯商品二级市场发展壮大,助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
来源 今日绥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