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尾”呼应“双链”劲舞 以“五头五尾”为抓手深度开发“原字号”

25.09.2017  21:42

大庆夕阳下的抽油机。记者 苏强 摄

3座粮食烘干塔24小时运转,强存储促销售。记者 邱成 摄

  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要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油城”发展转型。要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煤炭精深加工。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黑龙江,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的江,孕育出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草原,稻田摇穗豆花香;

  这里的山,汇聚着大石油、大森林、大煤矿、大冰雪,资源富集遍四方。

  曾几何时,这一个个“大”字,数不尽道不完黑龙江独特的自然禀赋、资源优势,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龙江发展谱写了辉煌篇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采油、挖煤、伐木、种粮这些“原字号”与生俱来的“量大、链短、销弱、价低”特性,却成为制约龙江经济发展的阻碍。更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石油、煤炭等资源步入衰退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更让占龙江近半数的资源依赖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当龙江经济囿于困境,发展放缓之际,继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参加了黑龙江省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后,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再次为龙江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大粮仓在召唤:带我走出来,我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大煤矿在呼喊:让我火起来,我要努力燃烧得更热烈更有魅力!

  大油田在期盼:把我动起来,我要继续化“腐朽”为“神奇”!

  一、深度开发“原字号”,自上而下达成共识,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核心就是要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要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

  “良方”来了。这是总书记为龙江振兴发展确定的任务,指明的方向,找准的定位。

  “硬招”有了。这是总书记针对做好“三篇大文章”阐明的路径,给出的“金钥匙”。

  前进的号角已吹响,任务书已下达。行动,已在时间表中路线图上。

  集中力量抓推进,多措并举求实效,确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仅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针对做好“三篇大文章”密集召开专题会议,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引领发展,在深学细悟、深研细落上下足功夫。省委主要领导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各地调研,听取汇报,做出部署。

  ——就在日前,省委书记张庆伟接连在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市进行调研。他强调,双鸭山市要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牵动,推进产业多元发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构建多点支撑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格局,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七台河市要坚持规划引领,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鸡西市要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牵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9月7日,省委书记张庆伟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推进落实举措。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龙江振兴发展第一大产业。

  ——8月18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头化尾”重要指示专题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推进合力,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我省石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打牢支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

  ——8月18日、19日,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市新增长领域培育推动工作。省长陆昊要求,要全面深入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三篇大文章”战略目标,抓住“五个要发展”“五头五尾”战术路径,深刻领会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重要思想方法,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注重将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与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会议。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集聚,使我省产业结构层次、生产力水平实现大的跃升。省长陆昊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与把握我省优势、短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变化结合起来;与“五个要发展”“五头五尾”具体路径及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把政府支持、工作推动与企业努力结合起来;把发展动能转换、新增长领域培育与产业链谋划、布局结合起来。

  ——6月21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省农垦总局调研时强调,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上下功夫,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竞争力。

  ——5月18日、19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鹤岗调研时强调,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出发,找准在全省发展中的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重点,以煤为基、突出电化、多元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5月9日、10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大庆市调研时强调,大庆作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地企双方要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持工业强市、油化兴市,在推进“油头化尾”上勇挑重担,在实现转型发展上当好排头兵,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篇大文章”的“作业”布置以来,特别是围绕“原字号”“五头五尾”的专门“课题”,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都在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不折不扣抓落实,认真细致作答案。

  ——省委省政府9月6日下发了《关于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做好下步“原字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8月31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农场改革要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上下功夫。

  ——科技创新工作也积极在“原字号”的深度开发上加速发力。省科技厅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集成解决“五头五尾”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7月11日,哈尔滨市发改委到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有关政策,落实省主要领导关于做好“三篇大文章”、梳理本地“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工作指示,促进哈尔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8月21日,大庆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大庆实施“油头化尾”产业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此前大庆市已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制定出台的《“油头化尾”产业实施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评审,对方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大庆油田提出建设大通道、扩大能源圈的构想,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油气集输枢纽、生产原料基地和调控利用中心。

  ——七台河确定了“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不再走“挖煤卖煤、炼焦卖焦”的老路。

  ——双鸭山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打造“加快延伸产业链,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技术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的现代煤电化产业示范区战略。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龙江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坚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力书写新一轮东北振兴“龙江答卷”;一场“五头五尾”转型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实践和行动正在龙江大地上火热进行。

  二、以打造“加长版”产业链条为“引擎”,以发展精深加工为“助推器”,“原字号”在发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依托优势资源,抓好以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石油精深加工项目为重点的“油头化尾”,以大型清洁高效双鸭山坑口电站、现代煤化工为重点的“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现代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2016年,我省农业生产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粮食总产达到1211.7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然而,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却有着现实的尴尬,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有资料显示,黑龙江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但精深加工率不足40%;全省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很大,钼、铜、钨、石墨等有色金属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石墨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1%、全世界的20%,但多是靠卖原材料过日子,形不成产业链,带不来效益,油煤粮木等传统领域负向经济拉动态势集中显现。

  2016年,大庆油田油气当量4441.5万吨。

  2016年,全省煤炭产量累计4210万吨,同比减少516万吨,减幅10.9%;商品煤销量累计3423万吨,同比减少87万吨,减幅2.5%。

  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国内生产原油1688.45万吨,海外部分生产249.73万吨。

  今年1~8月份,原煤产量累计2645万吨,同比减少191万吨,减幅6.7%;商品煤销量累计2057万吨,同比减少190万吨,减幅8.5%。

  这些数字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靠初级产品求生存谋发展已落伍时代。按照“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所指出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借势发力,发展精深加工、寻求产业化发展才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细数这一年,龙江上下振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原字号”走产业链条式发展之路,成效初显。

  (一)一年多来,“油头化尾”步履坚实

  从人拉肩扛到模块式组装,从铁人靠身体搅动泥浆防固化到三采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开发建设58年的大庆油田,实现了27年5000万吨高产、12年4000万吨稳产的世界采油史上的奇迹。2016年,石油人依靠精准开发和走出去的战略,实现营业收入1367.23亿元,上缴税费158.04亿元。

  “油头”取得的成绩,底气和自信来自哪里?

  这底气和自信来自大庆油田对采油技术开发的不竭创新。石油人创新了三元复合驱油理论,率先实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并迅速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瞩目的焦点。发明的“四采”技术解决了原开采方式出现的大量地下水被采出、注入水无效循环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这底气和自信来自不断坚持资源为王,进行油气勘探攻坚。重点目标领域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

  这底气和自信还来自打造“三个基地”的部署。当全球油气革命方兴未艾,能源格局处在深度调整时,大庆油田千方百计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走出去,巩固发展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向油气精深加工、高端加工领域延伸,形成良性循环链,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加大研究力度,探索非常规和新能源领域,逐步打造国家重要的页岩油生产基地。

  “油头”起舞,“化尾”紧追其后。

  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所有炼化产业中对下游拉动效应最高的产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庆石化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大乙烯”构想。经历了一次次改扩建,产能一次次提高。从2007年的年产120万吨乙烯,到2012结束了我国半个多世纪的乙烯进口依赖,再到2016年12月31日24时,乙烯产量跨越110万吨关口,迎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的“十三五”的开门红,“化尾”价值不可估量。

  (二)一年多来,“煤头电尾”精彩闪亮

  走进总投资300亿元的东北三省唯一煤电化一体项目和我省中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核心项目——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项目现场,2×60万千瓦电厂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让人振奋不已。这个创造了我省首家千万吨级煤矿、露天开采、褐煤开发三个第一的煤电化项目的落地,是该市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一步好棋。

  双鸭山拥有这样一份“煤头”傲骄:全省首位117亿吨已探明煤炭资源总储量,占全省总储量47%,占四煤城总储量52%;拥有全省最大的坑口电厂,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249万千瓦,年实现发电量90亿度左右,年耗煤量500万吨,还坐拥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国电双鸭山发电厂和大唐双鸭山热电厂。到“十三五”末,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双鸭山以低碳高效绿色为方向,做优煤电,推进煤电转化升级。充分挖掘年轻烟煤(即气煤和肥气煤)含油量高的比较优势,采用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发展清洁燃烧发电技术,加快大型坑口电站项目建设。已试产的煤制芳烃项目,开始筹划的煤制180万吨甲醇转60万吨烯烃项目和100万吨煤间接制油项目,即将竣工的建龙钢铁公司干熄焦项目等正在释放着“电尾”新动能。

  眼下,双鸭山正全力打造现代煤电化钢产业示范区,向“煤电、煤化、煤气、煤电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迈进。双鸭山发展的“起承转合”正印证了,横下一条心,不等不靠,就有发展的希望,就有收获的喜悦,就会迎来发展生机。

  (三)一年多来,“煤头化尾”大步向前

  作为全省煤化工基础最好、链条最长、所占份额最大的地区,七台河的煤化工产业曾十分耀眼:焦炭实际生产能力900万吨,占全省的70%;煤焦油加工能力60万吨,占全省80%;煤气制甲醇生产能力38万吨,占全省50%;还有25亿立方米的剩余煤气、10万吨左右的粗苯,都占全省的60%以上,已经形成了原煤、洗精煤、炼焦等煤化工产品21种。

  但当焦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原材料的空前短缺和煤矿停产等多重打击相继而至时,煤焦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加快煤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成为了煤化工企业必须抓牢的“救命稻草”。全市煤焦产业大打“转型牌”,以“煤头化尾”“煤头电尾”为抓手,产业链、价值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

  宝泰隆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的焦炭制年产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1亿元、利润5.1亿元。公司从清洁能源角度促转型,不仅能盘活过剩的焦炭产能,还开辟一条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投资32亿元的的隆鹏公司焦化升级改造生产清洁化学品项目、投资11.7亿元的勃盛焦化升级改造、投资6.8亿元泓泰兴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等煤化工大项目,全面实现企业从传统焦化产业向新型煤化工、清洁化学品、农化品、生物质产业的转型升级。

  正是小小的煤块通过层层精深加工被“吃干榨净”,衍生出了天然气、汽油、尿素、复合肥等几十种“跨界”产品。如今,随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七台河市重点煤化工企业初步实现了“煤、电、化、热”多面发展的新局面。

  (四)一年多来,“粮头食尾”蝶变出新

  一斤“头米”卖出1888元!这不是奇闻,也不是传说。这事就发生在9月12日黑龙江垦区江川农场,垦区第一镰、北大荒“头米”第一磨竞拍现场。

  这一拍,拍出了自信。抢到市场,就抢到了效益;这一拍,拍出了营销战略,好米就该卖出好价钱;这一拍,拍出了文化品牌。好米来自北大荒、江川稻米第一香,香到全国、世界。

  这一拍,就是沃野千里、黑土生金的北大荒从简单种植到粗加工,再到如今系列高端产品的最有力说明,是垦区人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蝶变”的最好回报。

  “粮头”作用无可替代的我省垦区,在实现“十三连丰”的辉煌业绩上,在“食尾”的创新探索上勇当排头,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执着前行。依托黑土地,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绿色有机,“互联网+”营销,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构建了米、面、油、乳、肉、薯、种、药等十大产业化龙头,让每一寸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北大荒”品牌连续15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业第一品牌。九三非转基因大豆油、完达山、北大荒有机米等品牌都成了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词”,北大荒绿色产品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

  同样把“食”做出名堂、做出声誉、做出品牌、做出价值的,还有“身价”达639.55亿元的“五常大米”。增加优质高效品种,改善适口性,品质结构由“大路货”向“精深特”转变。从生产到销售可全程追溯的“三确一检一码”溯源防伪体系建设,不但让“五常大米”有了身份证,打造了“五常大米”诚信体系,还形成米企、稻农、消费者三者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赢得市场的肯定。

  好田种好稻,好稻出好米,好米卖好价。在垦区,在三江平原,在寒地黑土,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庆安大米、通河大米、方正大米、泰来大米等等,它们摘取了价值链最顶端的效益,让稻米落地生了金。

  黑土地不仅粮食安全,还能管好舌尖上的品质,守正出新真的不一般。点赞我们的大粮仓!

  (五)一年多来,“农头工尾”品质再现

  “强农头”,借助品牌效应和美誉度双向拉动,我省农产品不但卖到了理想“价位”,也占据了有利市场“身位”,更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广阔空间。

  “壮工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发展,成为各地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

  在绥化黑龙江成福集团,五条玉米深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每天生产的1200吨氨基酸全部出口国外。作为粮食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让质优量足的“原字号”资源价值充分实现,绥化市在实现农区工业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通过深入挖掘“原字号”优势,充分发挥“寒地黑土”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蔬菜、亚麻、乳品、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鼓励和引导企业改变“初加工”、突破“原字号”,坚持从上游向中下游扩展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延伸价值链,向“食尾”“工尾”聚焦升级,使粮食、肉食、乳品、蔬菜等多条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齐齐哈尔则通过抓好农产品供给质量,把“头”做精;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把“尾”做深;抓好农产品流通营销,促进“头”“尾”融合。用工业化理念和统筹思维抓农业产业,推进食品加工、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利好政策和市场支撑作用带动下,去年全省新开发了一批玉米淀粉、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等深加工项目,提升了粮食就地转化能力和加工增值效益。放眼全省,2016年,玉米深加工能力由180亿斤增加到220亿斤;粮食加工转化439亿斤;粮食加工企业累计纳税8.94亿元,同比增加2.55亿元,增幅达39.9%;累计实现利润9.92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增幅达到46.7%。2017年1~7月粮食加工转化277亿斤。

  “舌尖上的中国”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从田间到餐桌,既是“原字号”农产品华丽转身的空间,也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舞台。

  三、资源型城市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和模式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鼓励通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等,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模式。

  资源型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更是我省面临的一道难题。思想一变天地宽,资源型城市正以全新的视角擘画蓝图。

  (一)“油城”转型争当先锋

  在这份转型“大考”中,从不服输的大庆人开启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大庆模式”,落笔写下了几大关键“采分点”:

  大庆市委将“争当排头兵”列为“特一号课题”,汇聚各方智慧、深耕政策文件、借鉴先进经验、解剖转型案例,形成《关于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意见》;密集出台促进产业项目发展、工业增量提质、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等新政,开展项目拉练,大庆近30年转型实践的内生动力喷薄而出。

  着力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多方挖掘和释放增长潜力。“大庆制造”沃尔沃S90轿车或搭载中欧班列驶向比利时泽布鲁日港,或从天津港乘远洋货轮销往美国,全年计划出口欧美市场2万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出“大庆声音”。大庆汽车城、龙油550万吨重油加工、禾工1500万吨煤炭利用、缘通碳纤维制造等“巨头式”项目加速推进。

  明晰“三个城市”定位: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在全球视野中彰显大庆石油底色;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构建起大庆现代制造产业体系;中国绿色生态典范城市,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树立大庆样板。

  确定了“三步走、三级跳”战略目标,构建经济、城市、生态、体制、社会治理“五个转型”骨架、十个“雁阵式”产业板块。

  引领和推动加速转型升级的洪亮钟声,在百湖大地敲响。2016年,大庆经济终于“由负转正”、企稳回升。

  (二)为“绿”转身毫不犹豫

  依山而动,把“原字型”转为“产品型”,林区人义不容辞挑起林下经济转型大梁。

  随着木材商业性采伐被叫停,更多的森工人不再依赖砍树为生,林粮、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渔、林菌、林果、林药等十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13大类400余种“源于黑土地,产自大森林”的“黑森”绿特色产品,众多“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呈现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林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森林绿色食品叫响全国。2016年,森工多种经营总产值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8%,占森工总产值60.7%;从业人员达45万人。今年正为力争实现全年林下经济总产值350亿元,增长8%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已经停伐的“林都伊春”,林区人积极拓展林下资源空间,松子、黑木耳产业逐渐由小作坊生产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跨越,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地。伊春将丰富的森林资源作为第一大引擎产业来打造,充分发挥大森林、大冰雪、大氧吧优势,尽情呼吸伊春绿水青山中的好空气。2016年全市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和41.9%,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比重的16%。伊春正把创新发展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双赢。

  和“绿”有关的还有那些刮起的阵阵“龙江绿”旋风。无论是省内的中俄博览会、哈洽会、齐齐哈尔绿博会、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还是走出省外的各种绿色食品展销会,一系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龙江绿色农产品行销全国各地。省政府2016年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17场,签订合同和意向协议310多亿元。

  毋容置疑,绿色食品产业就是龙江“原字号”提档升级的最佳发展样板。

  (三)“煤城”上演“黑变绿”

  在“中国石墨之都”鸡西,“点石成金”的大戏每天都在上演。

  从矿石选出1吨“原字号”石墨的成本约3000元,经过提纯后能增值十几倍;从高纯石墨到石墨触媒柱,又能增值近3倍,每吨约8万元;而从石墨触媒柱加工成金刚石,每吨卖150万元。

  遥想当年,煤炭、石墨同为鸡西的传统产业,虽早就实现了大规模开采,但因资源配置不优、产业集聚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一直没有摆脱初加工、“原字号”的束缚。如今鸡西为什么坚定地把石墨作为希望?

  这缘由在于世界石墨储量的65%在中国,中国石墨储量的60%在黑龙江,黑龙江石墨储量的50%在鸡西。鸡西现有石墨资源储量8.5亿吨,矿物量5192万吨,居亚洲之首。2014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将全国唯一的“中国石墨之都”矿业名城称号授予鸡西市。倾力打造“中国石墨之都”,对鸡西这个百年煤城转型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因煤而兴,同样因煤而困的鹤岗市,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过去4年经济发展有3年负增长,给鹤岗人敲响了警钟。鹤岗市确定把“生态立市”战略摆在第一位,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煤城转型,探索煤与非煤产业双轮驱动,上演一场“黑变绿”转型攻坚战,初现绿色矿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多元拉动,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

  山还是那座山,石墨还是那些石墨,精深加工后产品价值增百倍,这就是转型的“魔力”。

  四、深度开发“原字号”,坚持问题导向查“病根”,突出精准施策开“药方”

  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突出因素是结构问题。

  我省的“原字号”大多与资源相关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大块头儿”。资源型城市,起步于先天的资源优势,也掣肘于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不同程度存在。

  怎样避免“有头无尾”“虎头蛇尾”“头尾脱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枯竭而衰”的魔咒如何破解?新旧动能如何转换?我省自上而下坚持问题导向查“病根”,突出精准施策解难题。

  (一)让产业链价值链“双链共舞”

  如何让质优量足的“原字号”资源价值充分实现?“农头工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结构问题、仓储问题、销售问题虽是制约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但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缓解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挤压,从农业产业延伸、农业功能拓展这一纵一横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农业再上台阶不是难题。利用利益杠杆“抓好头带好尾、摆好尾带活头”,引导企业和基地打破农企分离格局,形成利益共同体,基地以优质的原料满足和推动企业生产好的产品,企业以好的产品、好的利益反哺和约束基地提升标准和原料升级,真正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融合。

  (二)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怎样解决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任务更重,压力更大的问题?省农垦总局发改委主任王峰建议,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粮食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同时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

  要加大调整种植结构的力度,具体要提高玉米与水稻的种植水平,增加大豆的面积,稳步增加马铃薯与经济作物,适度加大发展畜牧业的力度,逐步恢复传统的旱田三区轮作的耕作制度等。

  面对种强销弱、量大链短制约发展的短板,通过发展畜牧产业、食品加工企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用公司化撬动产业化,用产业化推动结构调整,将粮食生产基地向加工、销售中下游延伸,把精力从“田间地头”转向“市场端头”,推动产加销一条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卖米卖点是什么?品质。只有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品种、品质和品牌,推进中高端稻米产业的发展,建立从田园到餐桌的稻米全产业链,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三)让混合所有制成为“油头化尾”的推动力

  混合所有制是冲破国有体制束缚,加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大庆市专家委委员于占发说,大庆石化、大庆炼化等国企非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如果能拿出一些原料和一些项目与地方政府或民营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合作,无疑会成为大庆发展“油头化尾”的重要推动力。

  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邓军希望石油公司、石化公司、炼化公司等中直大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充分利用中直大企业原料,围绕市场需求,向下延伸产业链条。

  (四)让电力外送通道更加畅通

  2:1,这是目前全省的煤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我省东部则是3:1,可见我省的煤电产能并没有充分释放。从全国供需来看,我省电量富余,南方发达省份电量趋紧;从未来发展来看,电的需求空间巨大。这个空间就是“煤头电尾”的发展空间。而与电力产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电力设备特别是火电设备利用程度偏低,且随着大量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投产,发不出的电送不出去,存在“窝电”问题。“窝电”问题既有地方工业发展缓慢、用电需求不足原因,又有电力产品无法实现远距离高效外输的因素,因此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势在必行。

  (五)让政策和资金添砖加瓦

  不把资源的深加工做好,就不能把资源的优势变成经济的优势。现代煤化工难就难在受技术、设备更新等影响太大,投入大,风险高,企业急需得到政府在政策和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应按照国家出台的煤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和“十三五”规划要求,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煤化工企业和项目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设立煤化工产业发展基金,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和工艺研发、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资金扶持。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如果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企业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结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项还未完成的任务。开出了“良方”,点到了“穴位”,找准了“病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五、“总抓手”产业项目建设火热铺开,助力经济振翅高飞

  做好“三篇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提出的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工业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龙江振兴发展的金钥匙和发力点。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集聚,使我省产业结构层次、生产力水平实现大的跃升。做好“三篇大文章”,要靠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扩大增量。这是省委书记张庆伟在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会议上明确指出的。

  这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写实写好“三篇大文章”的足印铿锵有力,深刻厚重;“原字号”项目建设火热展开,产业发展风声水起。

  可以说,“原字号”们正在舞起产业发展的“巨龙”,助力龙江经济“振翅高飞”。

  看,还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泰来县工业示范园区里,以飞鹤乳业“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开始了。富锦象屿生化一期60万吨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和万里利达400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

  看,炎热的夏季里,高高耸立的工业厂房和火热的生产车间,展示着总投资26.9亿元的双鸭山龙煤天泰煤制10万吨/年芳烃、180万吨甲醇转60万吨烯烃及深加工、大唐双鸭山热电二期、东荣三矿改扩建、龙煤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热电等项目的生产建设场景;

  看,初秋来临,随着大庆“油头化尾”标志性项目缘通碳纤维制造项目的奠基,大庆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营业收入超过105亿元,令人期待;

  看,即便天寒地冻,在鸡西市(鸡冠)产业园区,依然挡不住总投资70亿元的高科技中韩(鸡西)石墨烯产业园的火热建设步伐,一期年产1万吨高纯石墨、年产3万吨石墨烯金属纳米正负极材料、年产2000吨石墨烯和年产1万吨石墨烯超级蓄电池四个项目同时开复工。还有七台河吉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和隆鹏公司焦炉煤气制取天然气项目,以及鹤岗中海石油华鹤煤化和征楠煤化工项目都正在进行中。

  一年四季的龙江大地,无论是穿行于宝清万里润达35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现场,还是行走在双汇北大荒、贝因美、伊利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绥化产业集群地;无论是近看佳木斯正在崛起的一个因“泉林”而生的新兴产业群,还是远观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施工的建设……“气化龙江”产业项目加速前进,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落地开花,热电联产项目稳步推进,煤化工大项目蓬勃兴起。

  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建设基地,一个个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崛起,一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劲风扑面而来,呈现出一派争分夺秒、全面开花、日新月异的喜人态势。

  一步一个惊喜,一眼一份触动,一地一种震撼。

  “原字号”的“新活力”潜力无限,精彩不断。这一方神奇的热土,正朝气蓬勃,活力迸发,在项目建设中扬帆起航、高歌猛进。

  春耕,夏耘,秋收,冬储,时序更替如常,发展却日新月异。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难多而不作为、不因有风险而躲避、不因有阵痛而不前。“三篇大文章”的主题已定下,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增添加快发展的“砝码”、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持续改革攻坚“不松劲”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让不断的改变成为不变的理念。(作者:金双燕 程瑶 连占海)

(责任编辑: 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