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整合品牌搞营销 挖掘潜力增效益
近年来,五常市始终围绕“亮真的、打假的、售好的”,深度挖掘五常大米资源优势,推动稻米产业快速发展和大米品牌竞争力快速提升,促进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进而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2015年,五常产出优质大米71.4万吨,销售67.8万吨,销售额54.2亿元,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稻农人均增加收入3600元。
打造高端品质
助推五常大米品牌建设
执行种植标准。该市积极推广五优稻、松粳等系列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制定并执行《五常市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开展“执行种植标准三减一增”行动,建设150万亩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基地、2万亩欧盟标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20万亩中国标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严格加工标准。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公室”,只有执行《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加工企业才允许使用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和产地证明商标。目前,该市已有293家加工企业执行该标准。
加快互联网+高标准基地建设。投入3200万元建设了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农业”,应用田间物联网技术272万亩,惠及农户11.2万户,建设高标准自动化生产基地2万亩。已发展农村电商3000多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电商100多家,年销售大米、木耳等农产品28.4万吨,与电商联接的生产基地52万亩。
挖掘市场潜力
提升五常大米品牌价值
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统一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大型展会60余次,多渠道接触市场,做好市场营销。
加强接触点管理。细化全国3000多个直营店和3000多家网络店铺的信息采集,做好产品区分和定位。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展鸭稻田、鸭菌稻等有机种植2000亩,开发出米糠稳定冲剂、米糠油等14个深加工项目。
发展电子商务。150多家电商联合成立了五常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开展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23次。建设了淘宝特色中国·五常馆,推进五常土特产的线上销售。同时,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意向,为五常市提供电子商务平台,与五常臻米网对接,每年为五常大米开展三次以上的专项活动。
创新监管举措
保护五常大米品牌形象
建立溯源服务体系。结合土地确权成果,通过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质量检测、薄码防伪“三确一检一码”,实施水稻总量控制和分户核算,实现五常大米从种子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全程保质、保真、可追溯。组建五常臻米网作为五常市人民政府唯一指定网站,只有经过溯源服务的加工企业才能进入网站,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或溯源防伪查询平台直接查询所购买的五常大米产品溯源信息。
建立品牌标识体系。对五常大米地理标志、产地证明商标、防伪薄码进行整合使用,对经过溯源服务的加工企业产品,准许使用“五常大米”品牌和三种标识,目前已有160家、400多种产品使用了“五常大米”品牌和三种标识。
建立执法监管体系。2015年,专门召开了“五常大米品牌保护协调会”和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会议,开展了史上最严厉的五常大米打假行动,对293家加工销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实行米企检查监管常态化。 (戴小东 本报记者 于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