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五常5处站房被认定为文物
本报讯(记者晁元元)近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成员曾一智向五常市文体广电局递交了一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其中涉及侵华日军在1932年至1933年修建的拉滨线5处火车站站房及两处水塔,五常市文体广电局已全部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据曾一智介绍,她曾多次赴五常市调查1933年侵华日军在背荫河镇设立的第一个细菌实验场的罪证遗址,发现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后动工修筑的拉滨线铁路沿线的牛家站、拉林站、背荫河站、安家站、五常站等典型的满铁风格的站房和水塔等建筑依然存在。
她在省图书馆查到的一本1940年出版的日文资料中,记载了拉滨线的修筑过程:哈尔滨至吉林拉法的铁路主线的建设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昭和七年(1932年)一月以空中摄影为基础进行测量开始,同年六月着手施工,昭和八年(1933年)十二月完成,昭和九年(1934年)开始营运。”并且明确提出:“主线的建设是为了北满开发而快速完成的。这条铁路的完成给旧北满铁路带来了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极大的影响。对迫使俄国把北满铁路无条件的让渡给日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记载上看,侵华日军修筑拉滨线的目的十分明确,而侵华日军细菌实验场“中马城”在背荫河镇的建立,就是在拉滨线的修筑工程启动之后。
“中马城”是侵华日军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细菌实验场,由日军大尉中马管辖,因此称之为“中马城”。其四周筑有高墙、电网、炮楼、护城壕,并有重兵把守,警戒森严,与世隔绝,极端秘密,像一座关押要犯的监狱。1933年,时任关东军参谋的日军中佐远藤三郎(后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在背荫河视察时看到了使用活人实验的情况,他记述了对被实验者使用细菌、毒气、毒药、高压电流等种种惨无人道的所谓实验,1933年中秋节夜晚,被关押在中马城中的30多名囚犯暴动越狱,其中王子扬等12人幸存,投奔了抗日联军。因此,石井部队在背荫河“中马城”进行细菌战实验的秘密暴露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多次对它进行了袭击。石井四郎在其细菌试验准备工作发生一次大挫折的情况下,于1936年将“中马城”拆毁,迁往“南栋”。以后,就在平房建立了第731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在背荫河的现存“中马城”细菌实验场遗址和这条线路上的一个个车站,又与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密切相关,同样都是这段罪恶历史的珍贵见证,理应作为这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扩展项目纳入保护范围。如今,这条线路上位于平房区的平房火车站站房和位于双城区的周家火车站站房都已在2012年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曾一智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向五常市文体广电局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后,得到五常市文体广电局的重视,五常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并向局领导汇报,随即予以依法认定。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