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系列解读十一

05.01.2015  13:01

——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处处长孙树海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孙处长,您好,在我校提出的“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中,“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五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推进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孙树海:我们本次推进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 管理制度改革。 主要是通过推进实施岗位设置与管理,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级各类岗位,明确岗位数量、职责、任职条件、聘任期限、权利义务等,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用人制度改革。 主要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改变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人员配置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 学校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及各系列相关要求,重新修订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健全完善我校专业技术职务注重业绩、分类审核、差额评定的评聘制度。


      记者:您刚刚对“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介绍,那么能具体详细的介绍下这项制度改革所包含的三项具体改革内容的重点举措,以及这三项改革内容的革新之处吗?
      孙树海: 好的,那咱们先来说说管理制度改革吧。
      我省在2009年启动实施了省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试点,我校和黑大、东北石油大学作为试点院校,曾启动了试点工作。几年来,由于政策的不断变化,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经过多次调整修改,今年11月中旬,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和紧张工作,完成了岗位设置与聘任,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以及其他五个具体的实施办法。
      其中,《东北农业大学教师(科研)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核心内容是明确了各级岗位的上岗条件;《东北农业大学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和《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岗位设置实施办法》除了明确有关岗位的上岗条件之外,还对“双肩挑”人员作了规定;《东北农业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没有更多需要强调的内容,按规定执行即可。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用人制度改革。
      用人制度改革简单地说,就是对关键、重要岗位,实行固定岗位用人方式,对辅助性岗位可以实行流动岗位用人方式。使流动岗位人员达到学校总人数的一定比例。
      我校针对2004年以来,通过人事代理方式招聘的150多名聘用制职工,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合同聘用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把合同聘用制岗位人员分为了党政机关岗位,学院、教辅及服务保障单位岗位以及科研项目岗位三类,明确了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规定了合同聘用制岗位的审批、招聘、管理及续聘程序,并明确了合同聘用制人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术和行政职务的晋升聘用,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可以申请在职攻读学位等。这样的政策调整能够有利于聘用制人员流动起来,提高聘用制人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最后,咱们说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要制订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主要是提高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这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我校本次新制订的各层次评审条件,整体水平相当于华南农大,略低于南京农大。
      在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中,我们新增了几个内容。例如,50岁以下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和自然科学类研究员的参评人员,“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者优先”;再比如,我们增设了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这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是高水平农业大学发挥应有职能的客观要求。同时,我们对SCI论文进行了重新分区。原评审条件中,只是对论文篇数提出了要求,没有对论文质量再作区别。在新的评审条件中,除了对SCI论文提出数量要求之外,还同时对论文的质量作出了相应规定。
      目前,新的职称评审办法已经基本成型,短期内便可下发执行。


      记者: 孙处长,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人事制度改革”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更对这一改革满怀信心,充满期待,那么,通此项改革,我们最终会建立一个怎样的人事管理和运行机制呢?
      孙树海:我们希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能够适应我校发展要求的岗位职责明确、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及相关运行机制;促进我校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各项工作运行更加顺畅,创造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王博 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