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二井镇张昭辉车轱辘上实现致富梦

18.09.2014  11:40

        本网讯(赵敏黾)  9月,走进“运输车大镇”——肇州县二井镇,却难觅大车的踪影。 
        全镇有大型运输车600多台,为何连辆车都看不着? 
        “其实,不光这个时候找不到,我们的车一年四季不着家,整天在路上奔波。”张昭辉给记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 
        张昭辉,人称二井镇的“高富帅”,年近40岁,腰板溜直、面容俊朗,可以解释“高帅”二字。说他富,还得表表盛源货物运输车队。 
        这个车队有车400多台,占全镇大车总数的三分之二。作为车队当家人,张昭辉功不可没。咱们从头说起。 
        那是1997年,镇里建了个榨油厂,为给厂子供料,张昭辉凑了10万块钱,买了一台“解放平头”。肯干、能吃苦,不长时间,克山、明水、拜泉等地就跑了个遍儿。 
        “刚开始挺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吃住都在车上,因为是借钱买车,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年底一算账,车钱回来了。 
        说到辛苦,张昭辉讲了一件事。1998年冬季的一天,他拉着货从外地往回返,车在途中抛锚。黑夜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奈之下,他顶着严寒步行了20多里路才找到农家。 
        “吃得了辛苦,遭得了罪,才能赚钱、成事儿。”张昭辉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不是大风刮来的。 
        有带头的,就有跟风的。看张昭辉挣了钱,几个村民也“东挪西凑”买了车。 
        厂子效益好、进料多,张昭辉等人的活自然就好。从那时候开始,他以近两年一台车的频率换“家伙事”,车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张昭辉统计过,从开始到现在的10多年间,他一共换了10多台车,最贵的达50多万元。 
        车换了,钱赚了吗?回答是必须的,一年10多万、20多万、30多万……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油厂效益下滑,张昭辉等人的10多台车一下子“断了奶”。 
        没了“保障”怎么办?自己闯。张昭辉像“无头苍蝇”一样,天津、北京、上海、广州可哪逛,四处联系配货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时候是自由状态,有三四年吧。”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张昭辉颇有感慨:虽然钱赚的不多,但积累了人脉,与很多配货站建立了联系。 
        散漫状态很快结束,2006年,张昭辉组织了小车队,有10多台车。这时干活不再“大姑娘放屁”零揪了,开始批量承包货站的活。如此一来,活源有了保证,收入也就稳定了,一台车一年近20万元。 
        时间一晃,转眼到了2008年,张昭辉正式组建盛源车队,“元老车”40多台。有了车,就有了底气,跟物流公司谈生意时也有了话语权。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车队的效益却越来越好。 
        从车队组建开始,就陆续有村民带车加入,到2012年时,已有150多台车。新“入伙”的多是光荣村的老乡。 
        “不赚钱谁干啊,一个个比猴都精。”张昭辉开起了玩笑。 
        能赚多少钱?张昭辉说了一个人。看着村里人一个个买车搞运输,原本只认种地的陈同坐不住了。先是学开车,到车队当司机,虽说当时一年挣两万多元已不算少,但他依旧觉得不解渴。 
        “想啥办法都得买车……”陈同借亲戚求朋友,凑钱买了一辆50多万元的大挂车。 
        跟着张队长,就是错不了。如今,陈同在镇里买了200多平方米的商服,还在县里买了楼房和家用轿车,至于有多少存款,他没说。 
        “车队属他挣的多吧?”张昭辉摆摆手:“谁比谁差啊,现在400多台车,平均每台一年挣25万。” 
        有了车队后,张昭辉就“金盆洗手”不开车了,在家遥控指挥。哪有活儿?车在哪?他一清二楚,而且调度有方。 
        几百台车天南地北地跑,各地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对汇聚给张昭辉。于是,他身不出镇就可以轻松“指点江山”。生意日渐红火的木材加工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8年,车轮滚滚,张昭辉这个“车老板”、“带头大哥”领着400多村民,在车轱辘上实现了致富梦、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