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交通强国,纲要 我校师生热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哈工大报讯(交通/文)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我校交通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交通学院院长谭忆秋教授表示,《纲要》的发布是交通学科发展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指明了学科建设的方向。交通学院将利用好这一重要契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北极白皮书”发布,北极航线(航道)的建设等,进一步彰显和发挥黑龙江作为东北亚核心、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依托哈工大“大工科”平台优势,组建“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智能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两个大团队,加强“寒区智能交通测试基地平台”等大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同时,构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际一流交通精英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做好人才队伍储备。哈工大交通人使命在肩,争做决胜新时代的奔跑者和追梦人。
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王雷表示,《纲要》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是新时代交通建设的重要指南和遵循;要充分认识交通强国建设对行业、学校、学院和学科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组织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纲要》作为全院师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学深、学细、学透,切实从中找目标、找方向、找任务;要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围绕《纲要》学懂弄通做实,在全院上下营造学起来、读起来、谋划起来、实干起来的浓厚氛围,抓紧将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迅速转化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具体任务和长远规划,充分利用好学校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优势,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多领域融合互动,共同为交通强国建设发出哈工大强音。
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王健教授认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对智慧交通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规划,一方面为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智能网联汽车及新型装备设施、智能检测监测与运维、共享交通服务、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现代交通治理体系技术以及交通+新技术(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的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对交通强国的一流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严守哈工大规格,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在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和集聚上下大力气,坚持“大师+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哈工大优势学科与交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
航天学院董永康教授表示,将继续扎实做好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开发及其在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该技术大范围连续监测的优势,开展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高速铁路异物入侵安全感知与识别,高海拔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监测,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等应用,该工作的实施将提升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服役安全水平和维修加固的科学决策能力,保证铁路和公路交通的运行安全,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学院梁恒教授表示,道路系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纲要》中多次提到要强化道路的功能属性和连接特点,这是未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发力点。他介绍说,从道路的功能角度而言,一是具有本身的互联、循环、通达等运输属性,二是它本身所有的智能属性。如果引入新材料,使其在不影响运输属性的前提下,赋予其渗滞与生态净化功能,使我们的生命线成为会呼吸的海绵体,那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将基础设施和自然世界相融合的理想状态,如若成功,将会为我们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绿色保障。这需要交通、环境、材料等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相信《纲要》会引导许多相关平台发力于道路功能属性开发,引导多学科汇聚,研发出具有颠覆性的新材料。
化工与化学学院杨春晖教授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传统材料甚至废弃材料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极大扩展——比如低冰点复合结构材料的使用可以赋予道路自身化雪融冰的功能;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可以主动调节路面温度,防止其变形或开裂,延长寿命,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聚苯乙烯泡沫作为轻质路基填充物,能有效改善路基沉降问题;压电材料可以制成多种传感器,用于速度、加速度、压力等测量,实现对桥梁裂纹、缺陷、损伤的检测以及结构动态的监测等等。新技术“变废为宝”,如废弃轮胎、塑料或玻璃等加工后,与基质沥青混合,在偶联剂等改性作用之下,使路面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耐久性和吸音降噪特性等,是理想的环保型路面材料。通过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新材料必将在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大幅提高路桥的施工质量、使用寿命、出行安全指数,为交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威海校区汽车学院院长王大方教授表示,《纲要》突出提到了智慧交通等重要内容。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能促进汽车产业、交通安全、国防科技的发展。汽车产业方面,突破国外专利壁垒,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交通安全方面,提高行车安全与效率,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国防科技方面,能代替人在高危险环境下执行各种任务,提高作战能效。智能汽车的研究应包括两个方面:车辆应具备环境感知、决策控制和线控执行的能力;针对智能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人、车、环境的大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提取,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支持。在未来,伴随着交通强国建设,这些方向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新的增长点。
深圳校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谢秉磊教授认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新时期中国交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于国家和区域交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技术、城市综合交通协同管控技术、区域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交通学院副院长董泽蛟教授表示,学习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要牢牢把握交通发展“先行官”这个历史新定位,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个发展目的,交通科技者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建设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和耐久、安全与便捷、舒适与经济的交通强国。结合自身专业方向,今后将更多地进行学科内融合、学科间交叉,立足寒区特色,持续建设铺面工程基础设施计算力学、结构信息监测与材料可持续化发展方向,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获得者、交通学院副院长张连振教授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和安全保障是支撑交通强国两个“123”目标的硬核基础,为“人”“ 物”的快速流通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和平台保障。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BIM技术的基础设施智慧运维和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学科交叉,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维养行业的提档升级,为人民的美好出行提供智慧服务,是未来智慧交通的重要技术方向。同时,面向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结构体系的绿色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和环境的消耗,建设绿色中国,践行交通强国战略。
交通学院副院长孟祥海教授表示,《纲要》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新篇章。建设交通强国是新时代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起点。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成员,必须要弘扬奋斗精神,保持奋斗姿态,为早日建成交通强国贡献力量。要充分认识“人民满意”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根本宗旨,“保障有力”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定位,“世界前列”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要认真落实《纲要》确定的九大重点任务,不仅要着眼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治理体系、人才队伍等关键环节和要素协调,也要突出创新、安全、绿色、开放等交通发展的时代要求,夯实基础,强化保障,行稳致远。
交通学院院长助理王大为教授表示,《纲要》是一面旗帜,指明了未来我国交通发展“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总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我将积极贯彻《纲要》精神,继续努力做好立德树人,努力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为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骨干人才;面对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需求,抓住机遇,注重交通工程与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及智慧制造的交叉融合,推动交通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交通”名片,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交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交通学院李顺龙教授表示,《纲要》的发布对于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为交通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今后,我将在已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挖掘、桥梁健康智能监测及检测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瞄准学科发展国际前沿,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努力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在交通行业中的创新应用,强化新技术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高效运营的贡献,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积极同世界高水平学者和机构沟通交流,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度学科交叉背景的创新型青年人才,走出一条具有哈工大规格的交通强国之路。
交通学院2016级李文豪同学表示,交通强国是新时代交通人的新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的使命无比光荣、责任无比重要。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近20年的中国交通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我们也处在一个最复杂的时代,交通需求在各行各业大幅上升,各类交通问题层出不穷。经历越多的改变,越勇于改变;看穿越多的困难,越不惧困难。身为交通学子,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奋发进取,为建设交通强国奋力先行,力争向新时代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与人民的出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