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 十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突出因素是结构问题。要坚持“加减乘除”并用,全面落实“三降一去一补”重点任务,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这是总书记对于龙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是我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不二路径,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
自去年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确定了“三降一去一补”重点任务。之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在于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具体到龙江,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偏重、结构单一,特别是能源工业,好的时候“一柱擎天”,不好的时候“天旋地转”,这是结构性矛盾的突出特征。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老字号”、“原字号”产品,还停留在低端供给,难以满足市场和居民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因此说,总书记提出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成为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用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坚持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今后产业结构不管怎样调整,“老字号”“国字号”这些家底不能丢,不能把我省特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当包袱,而是要让老树发出新枝。只要改造升级的路子走对了,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不用铺新摊子,关键是怎样通过创新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
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核心就是要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要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油煤粮木”是我省重要的资源优势,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精深加工不够,优势变成了短板。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扬长补短的过程。要提高石油、天然气精深加工能力,把产业链条延伸和配套产业留在当地,在有序推进煤炭去产能的同时,新上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煤化、煤电项目。大力发展粮食、乳品、肉制品等精深加工项目,提高我省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把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培育增长新动力新动能。概括起来就是两个重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现代服务业。要立足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只有把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彻底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掣肘,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优先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挖掘黑龙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以及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我省的“老字号”“原字号”大多与资源相关联,而曾经的资源优势又变成资源性短板,原因就在于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思想根源则在于,很多人已习惯于吃资源这口饭,习惯于小生产、官本位的思维方式,过度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过度依赖上面给政策,归根到底是思想不解放,对新理念理解不深不透,思维方式跟不上也不适应客观事物发展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不是硬等出来的。尽管我省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极其艰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只要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就一定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仗、翻身仗,使我省的产业结构层次、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一个大的跃升。
(责任编辑: 郑超 )